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03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换热管。所述釜体包括罐体和夹套,罐体外侧面和夹套内侧面形成的腔室为介质流动室。所述夹套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一介质入口。所述罐体设置有投料口、出料口和换热管,投料口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出料口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所述换热管从罐体内部贯穿到罐体外部,换热管为焊接而成的蛇形管,换热管上焊缝所在区域为焊接区,焊接区位于罐体上方。反应釜设置有夹套和换热管。这两个独立换热结构满足不同换热介质的切换使用,同时单流道的换热管能更有效及时补充性质较好的换热介质。而且换热管的焊缝布置在反应釜外,避免了焊缝处渗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A reaction kettle with a multi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kettle with a multi temperature condition, which includes a kettle body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The cauldron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d a jacket, and a chamber formed from the side of the tank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jacket is a medium flow chamber. The j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edium outlet and a first medium entrance.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port and a discharge port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the feeding port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eactor, the discharge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heat exchange tube penetrates from the tank body to the outside of the tank body,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welded into a snake shaped pipe. The weld area in the heat exchange pipe is the welding area, and the welding area is located above the tank body. The reaction kettle is provided with a jacket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The two independent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 meet the switching needs of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media. Meanwhile, the heat exchanger tubes of single channel can be more effective and timely replenish better heat exchanger media. Moreover, the weld of the heat transfer tub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eaction kettle to avoid the effect of the leakage on the rea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
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的
,特别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反应釜中的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而且在一次反应的不同阶段温度要求有时也会不同。因此一些反应釜都会设置一些具有换热功能的结构来控制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在授权公开号为CN202962472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反应器换热装置,包括反应釜、搅拌器、若干换热管、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搅拌器设置在反应釜内部中间,与反应釜内壁和换热管之间保持间距。绕成圆形的第一、第二总管设置在反应釜上端并与反应釜保留一定间距。换热管为U型管,设置在反应釜内与反应釜内侧壁和底部留有一定间距。换热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总管连通并焊接固定。同时,换热器和第一、第二总管的焊缝均设置在反应釜外侧。实际工作时,换热介质从第一总管进入换热器并最终从第二总管排出。换热介质在连通的第一总管、换热器和第二总管中,进过热传递的作用使反应釜内温度达到反应要求。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只具有一种换热结构的反应釜在有两种反应温度要求的化学反应中,切换不同的换热介质不方便,且每次切换时都有少量的上一种换热介质残留进入到新一种的换热介质中,影响新一种换热介质的使用效果。而且温度影响换热介质的流动能力,当换热介质在使用过程中温度降低时,顺序在后的换热管内分流流入的是低温换热介质。因为低温换热介质流动能力变差,使得该处换热管内不能及时补进性质较好的换热介质,从而影响换热效果。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设置有夹套和换热管。这两个独立换热结构满足不同换热介质的切换使用,同时单流道的换热管能更有效及时补充性质较好的换热介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换热管。所述釜体包括罐体和夹套,罐体外侧面和夹套内侧面形成的腔室为介质流动室。所述夹套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一介质入口。所述罐体设置有投料口、出料口和换热管,投料口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出料口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所述换热管从罐体内部贯穿到罐体外部,换热管为焊接而成的蛇形管,换热管上焊缝所在区域为焊接区,焊接区位于罐体上方。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包括U型管和弯头,同一管排相邻U型管通过弯头在罐体外侧的焊接区依次焊接连接成蛇形管,蛇形管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换热面积。作为优选,所述U型管与罐体内侧面和底部均留有间距,避免U型管受热形变与罐体内侧面和底部干涉碰撞。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一介质入口设置在罐体轴截面的左、右两侧,第一介质出口设置高度高于第一介质入口设置高度保证换热介质能够充满整个介质流动室。作为优选,所述介质流动室为沿罐体外侧面的环形腔室,环形腔室包围在罐体外侧面,通过大面积的受热面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更有效的换热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投料口和换热管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投放的原料散落堆积在换热管上,使得物料能够充分反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介质流动室和换热管,可以满足一次反应切换使用不同换热介质的要求,且换热介质互不干涉影响。同时单流道、蛇形管结构的换热管,能在反应过程中及时补充性质较好的换热介质,保证反应釜的使用效果。同时换热管的焊缝布置在反应釜外,避免了焊缝处渗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的换热管结构图。图中:1-釜体、2-第一介质出口、3-投料口、4-换热管、5-第一介质入口、6-出料口、11-罐体、12-夹套、13-介质流动室、41-U型管、42-弯头、43-焊接区。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换热管4。所述釜体1包括罐体11和夹套12,罐体11外侧面和夹套12内侧面形成的腔室为介质流动室13。所述夹套12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口2和第一介质入口5。所述罐体11设置有投料口3、出料口6和换热管4,投料口3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出料口6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所述换热管4从罐体11内部贯穿到罐体11外部,换热管4为焊接而成的蛇形管,蛇形管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换热面积。换热管4上焊缝所在区域为焊接区43,焊接区43位于罐体11上方。防止焊缝受冷热作用而产生渗漏,对反应釜内反应产生影响。第一介质出口2和第一介质入口5设置在罐体11轴截面的左、右两侧,第一介质出口2设置高度高于第一介质入口5设置高度保证换热介质能够充满整个介质流动室13。所述投料口3和换热管4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投放的原料散落堆积在换热管4上,使得物料能够充分反应。参阅图2和图3,所述换热管4包括U型管41和弯头42,同一管排相邻U型管41通过弯头42在罐体11外侧的焊接区43依次焊接连接成蛇形管。U型管41与罐体11内侧面和底部均留有间距,避免U型管41受热形变与罐体11内侧面和底部干涉碰撞。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在工作过程中,在反应第一阶段,第一种换热介质从第一介质入口5流入介质流动室13,第一种换热介质在介质流动室13中起换热作用并当第一介质几乎充满介质流动室13时从设置高度高于第一介质入口5的第一介质出口2流出。在反应第二阶段,第二种换热介质在单流道、蛇形管结构的换热管4中不断流动,在反应釜内部的换热管4部分起换热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换热介质可以及时切换,互不影响。本技术,在反应釜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介质流动室和换热管,可以满足一次反应切换使用不同换热介质的要求,且换热介质互不干涉影响。同时单流道、蛇形管结构的换热管,能在反应过程中及时补充性质较好的换热介质,保证反应釜的使用效果。同时换热管的焊缝布置在反应釜外,避免了焊缝处可能渗漏的情况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温度条件的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温度条件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换热管(4);所述釜体(1)包括罐体(11)和夹套(12),罐体(11)外侧面和夹套(12)内侧面形成的腔室为介质流动室(13);所述夹套(12)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口(2)和第一介质入口(5);所述罐体(11)设置有投料口(3)、出料口(6)和换热管(4),投料口(3)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出料口(6)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所述换热管(4)从罐体(11)内部贯穿到罐体(11)外部,换热管(4)为焊接而成的蛇形管,换热管(4)上焊缝所在区域为焊接区(43),焊接区(43)位于罐体(11)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温度条件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换热管(4);所述釜体(1)包括罐体(11)和夹套(12),罐体(11)外侧面和夹套(12)内侧面形成的腔室为介质流动室(13);所述夹套(12)设置有第一介质出口(2)和第一介质入口(5);所述罐体(11)设置有投料口(3)、出料口(6)和换热管(4),投料口(3)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出料口(6)设置在反应釜底部;所述换热管(4)从罐体(11)内部贯穿到罐体(11)外部,换热管(4)为焊接而成的蛇形管,换热管(4)上焊缝所在区域为焊接区(43),焊接区(43)位于罐体(11)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温度条件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包括U型管(41)和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明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凯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