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262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包括釜腔和冷却系统,在釜腔开口四周设置有密封圈,釜腔上设置有用于排除反应釜内空气的排气管,在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在釜腔左侧设置有抽气口,抽气口与真空泵通过第一管路相连,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抽真空阀,在釜腔右侧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气瓶相连,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在釜腔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抽真空之后,打开进气阀向反应釜本体中充入保护气体,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反应影响;避免温度急剧变化,对反应舟损坏,延长反应舟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
技术介绍
单氟磷酸钠是一种高附加值无机功能性含氟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单氟磷酸钠的制备方法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类:熔融法、液相中和法和气相氟化法。其中,熔融法是较为传统且普遍选用的方法,采用偏磷酸钠(或正、焦、聚磷酸钠等)和氟化钠为原料,经干燥、混合等预处理,在特殊材质的反应器(一般选用铂、石墨、银、铂铑合金等为内衬)中加热到600-800℃在熔融状态下反应,再经冷却、粉碎、除杂得到单氟磷酸钠。但该工艺流程简单,具有易于实施和所的产品纯度高的优点。缺点是在反应装置和流程设计上,为了避免物料在熔融反应和冷却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吸潮水解,采用了间歇操作生产,使物料反应和冷却在同一装置内完成,这导致单氟磷酸钠产量偏低且难以扩大生产;同时,铂容器在急剧加热和冷却的交替冲击下使用寿命缩短,成本增高,热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包括釜腔和冷却系统,在所述釜腔开口四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釜腔上设置有用于排除反应釜内空气的排气管,在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在所述釜腔左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真空泵通过第一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抽真空阀,在所述釜腔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气瓶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在所述釜腔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内侧,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所述风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顶端,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水冷盘管、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进水阀门,所述水冷盘管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与密封圈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盘管两端,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路上,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阀门的开关与所述底端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风冷管、风冷进气装置以及进气阀门,所述风冷管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风冷进气装置,所述风冷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头以及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风冷管相连,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头相连,所述进气头采用半圆形结构,在所述进气头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向釜腔内通入冷却气体,所述进气阀门设置在进气管路上,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风冷管相连,所述进气阀门的开关与所述顶端温度传感器相连。在所述釜腔内壁四周分别设置有电极辊,所述电极辊与设置在所述釜腔外侧的点火装置相连。在所述釜腔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反应釜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内均设置有防尘塞,所述防尘塞外层覆盖有纱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置有真空泵和压力表,使得反应可以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并且该反应釜本体还设置有进气阀以及气瓶,可在抽真空之后,打开进气阀向反应釜本体中充入保护气体,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氧气对反应的影响;在釜腔内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通过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当底端温度较高时,首先开启风冷系统,先将反应釜内部的温度降低至预设值后,再开启水冷系统,通过水冷盘管的作用进一步冷却反应舟内反应物料的温度,从而避免由于温度急剧变化,而对反应舟的损坏,这样能够延长反应舟的使用寿命;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进水阀门和进气阀门的开关,从而控制冷却的形式,以保证釜腔内温度均匀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釜腔,2为密封圈,3为电极棍,4为点火装置,5为排气管,6为排气阀,7为抽气口,8为真空泵,9为抽真空阀,10为进气口,11为气瓶,12为进气阀,13为顶端温度传感器,14为底端温度传感器,15为水冷盘管,16为进水阀门,17为进水管路,18为风冷管,19为进气阀门,31为进气管,32为进气头,22为进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包括釜腔1和冷却系统,在釜腔1开口四周设置有密封圈2,釜腔1上设置有用于排除反应釜内空气的排气管5,在排气管5上设置有排气阀6,在釜腔1左侧设置有抽气口7,抽气口7与真空泵8通过第一管路相连,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抽真空阀9,在釜腔1右侧设置有进气口10,进气口10通过第二管路与气瓶11相连,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12,在釜腔1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顶端温度传感器13和底端温度传感器14;冷却系统设置在釜腔1内侧,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水冷系统设置在釜腔1底端,风冷系统设置在釜腔1顶端,水冷系统包括水冷盘管15、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进水阀门16,水冷盘管15设置在釜腔1底端与密封圈2之间,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冷却盘管15两端,进水阀门16设置在进水管路17上,进水管路17与进水口相连,进水阀门16的开关与底端温度传感器14输出端相连,风冷系统包括风冷管18、风冷进气装置以及进气阀门19,风冷管18上均匀的设置有风冷进气装置,风冷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31、进气头32以及进气口,进气管31一端与风冷管18相连,进气管31另一端与进气头32相连,进气头32采用半圆形结构,在进气头32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用于向釜腔1内通入冷却气体,进气阀门19设置在进气管路22上,进气管路22与风冷管18相连,进气阀门19的开关与顶端温度传感器13相连。在釜腔1内壁四周分别设置有电极辊3,电极辊3与设置在釜腔1外侧的点火装置4相连。在釜腔1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反应釜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均设置有防尘塞,防尘塞外层覆盖有纱布。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置有真空泵和压力表,使得反应可以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并且该反应釜本体还设置有进气阀以及气瓶,可在抽真空之后,打开进气阀向反应釜本体中充入保护气体,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氧气对反应的影响;在釜腔内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通过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当底端温度较高时,首先开启风冷系统,先将反应釜内部的温度降低至预设值后,再开启水冷系统,通过水冷盘管的作用进一步冷却反应舟内反应物料的温度,从而避免由于温度急剧变化,而对反应舟的损坏,这样能够延长反应舟的使用寿命;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进水阀门和进气阀门的开关,从而控制冷却的形式,以保证釜腔内温度均匀下降。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腔和冷却系统,在所述釜腔开口四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釜腔上设置有用于排除反应釜内空气的排气管,在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在所述釜腔左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真空泵通过第一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抽真空阀,在所述釜腔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气瓶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在所述釜腔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内侧,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所述风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顶端,所述水冷系统包括水冷盘管、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进水阀门,所述水冷盘管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与密封圈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盘管两端,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进水管路上,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阀门的开关与所述底端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相连,所述风冷系统包括风冷管、风冷进气装置以及进气阀门,所述风冷管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风冷进气装置,所述风冷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头以及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风冷管相连,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头相连,所述进气头采用半圆形结构,在所述进气头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向釜腔内通入冷却气体,所述进气阀门设置在进气管路上,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风冷管相连,所述进气阀门的开关与所述顶端温度传感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控制温度的固体反应釜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腔和冷却系统,在所述釜
腔开口四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釜腔上设置有用于排除反应釜内空气的排气管,在所述
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在所述釜腔左侧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真空泵通过第一
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抽真空阀,在所述釜腔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
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气瓶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在所述釜腔顶端与底端
分别设置有顶端温度传感器和底端温度传感器;
所述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内侧,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所述
水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所述风冷系统设置在所述釜腔顶端,所述水冷系统包括
水冷盘管、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进水阀门,所述水冷盘管设置在所述釜腔底端与密封圈
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盘管两端,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进
水管路上,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阀门的开关与所述底端温度传感
器输出端相连,所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发区信达化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