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599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53
一种新型的转向系统,能够满足13t及以上双前轴转向功能。其中包括一个双回路转向器,匹配三个随动转向器,采用四个转向器布置方案,极大的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动力性。双回路转向器与随动转向器横向对称固定在车架上,每个转向器上卧式布置转向摇臂,转向摇臂、节臂、转向拉杆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转向杆系采用并联式连接,保证左右轮及一二桥的转向传递更加准确。转向直拉杆一端为可调式结构转向球头,一端为关节轴承,可满足空间转向准确性,过渡直拉杆为两端可调式结构,方便安装及维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系统,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动力性,尤其适用于前桥载荷较重的车型。

A double loop steering system

A new type of steering system can meet the 13T and above dual front axle steering function. It includes a double loop steering gear, matching three servo steering gears, adopting four steering gear layout scheme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power performance of the steering system. Double loop servo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transversely and symmetrically fixed on the frame, each steering gear on the horizontal steering arm, rocker arm, steering knuckle arm, steering rod arranged on the same plane, the steering linkage with parallel connection, ensure the wheels and one or two bridge to transfer more accurate. One end of the steering tie rod is an adjustable structure, the steering ball head, one end is a joint bearing, which can meet the accuracy of the space steering, and the transition straight rod is an adjustable structure at both end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steering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ower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vehicle with heavy load on the front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涉及汽车转向领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双前桥载荷都大于9t时,单个转向器加助力缸形式无法满足原地转向功能。常规的方法是设置两个转向器,但如果一二桥如果都布置两个独立的转向器+助力缸,两个转向器的协同性不容易保证且回正性能欠佳。而且大部分车型转向器为纵向布置,转向摇臂前后摆动,转向节臂左右转动,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运动传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双前桥重载荷的转向功能,且转向角度传递准确度较高的新型的双回路转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双回路转向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随动转向器、随动转向器支架、一桥转向摇臂、二桥转向摇、转向节臂、一桥转向直拉杆,过渡直拉杆,转向横拉杆,二桥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1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上,双回路转向器支架设置在一桥左侧车架上,所述的随动转向器为三个,均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随动转向器支架上,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分别设置在一桥右侧、二桥左侧,二桥右侧的车架上;所述的两个一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和设置在一桥右侧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二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安装在二桥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与转向节臂,所述二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二桥转向摇臂和转向节臂,所述过渡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和二桥转向摇臂,转向横拉杆连接二桥左右两个二桥转向摇臂。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匹配一个随动转向器,第二回路匹配两个串联的随动转向器,所述的双回路液压系统,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均各有一个转向泵供油,两个回路的转向油罐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器支架为箱体式支架,转向器支架包括转向器支架外骨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外骨架下方设有一个圆形孔,用于伸出双回路转向器的输出轴,内部焊接两个转向器支架加强筋22,;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为单侧式固定支架,包括随动转向器外骨架,外侧设有四个随动转向器加强筋,通过焊接连接,安装在车架上,下侧安装随动转向器。进一步的,所述一桥转向摇臂前臂外偏,二桥转向摇臂后臂内偏,所述二桥转向摇臂中间孔连接转向横拉杆。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直拉杆与转向横拉杆两端均为自润滑球头,所述过渡直拉杆与转向横拉杆中间均设有两个平行面。进一步的,所述球头球头通过螺纹固定在过渡直拉杆与转向横拉杆两侧,螺纹分别为左右旋向。进一步的,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和二桥转向直拉杆,一端采用自润滑球头,一端采用关节轴承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节臂为弯曲式结构,所述转向节臂与关节轴承连接处采用开槽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一桥转向摇臂前球心与一桥转向节臂球心在同一平面上,二桥转向摇臂后球心与二桥转向节臂球心在同一平面上,一桥转向摇臂后球心与二桥转向摇臂前球心在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双回路转向器与随动转向器直接输出扭矩,通过转向杆系驱动转向桥转向,省去了转向助力缸的布置,整体结构布局简单,生产成本大幅减少,能够满足双前桥重载荷的原地转向功能,且转向角度传递准确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回路转向系统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回路转向器及随动转向器液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双回路转向器支架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随动转向器支架结构图图5为转向摇臂及杆系安装示意图。图中,1双回路转向器,2转向器支架,3随动转向器,4随动转向器支架,5一桥转向摇臂,6二桥转向摇臂,7转向节臂,8一桥转向直拉杆,9过渡直拉杆,10转向横拉杆,11二桥转向直拉杆,21转向器支架外骨架,22转向器支架加强筋,41随动转向器外骨架,42随动转向器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双回路转向器1、双回路转向器支架2、随动转向器3、随动转向器支架4、一桥转向摇臂5、二桥转向摇臂6、转向节臂7、一桥转向直拉杆8,过渡直拉杆9,转向横拉杆10,二桥转向直拉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1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2上,双回路转向器支架2设置在一桥左侧车架上,所述的随动转向器3为三个均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随动转向器支架4上,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4分别设置在一桥右侧、二桥左侧,二桥右侧的车架上;所述的两个一桥转向摇臂5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1和设置在一桥右侧的随动转向器3上,所述二桥转向摇臂6为两个安装在二桥的随动转向器3上;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8连接一桥转向摇臂5与转向节臂7,所述二桥转向直拉杆11连接二桥转向摇臂8和转向节臂7,所述过渡直拉杆9连接一桥转向摇臂5和二桥转向摇臂6,转向横拉杆10连接二桥左右两个二桥转向摇臂6,上述四个转向器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1,第一回路匹配一个随动转向器,第二回路匹配两个串联的随动转向器,两个回路均各由一个转向油泵提供高压油,油泵从转向油罐吸油,两个转向油罐相通,四个转向器内安装有排气阀和阻尼阀,保证液压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器支架2为箱体式支架,转向器支架2包括转向器支架外骨架21,在转向器支架外骨架21下方打一个圆形孔,用于伸出双回路转向器1的输出轴,内部焊接两个转向器支架加强筋22,此种结构强度大,而且能够避免外界对转向器造成损坏。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4为单侧式固定支架,包括随动转向器外骨架41,外侧设有四个随动转向器加强筋42,通过焊接连接,安装在车架上,下侧安装随动转向器。进一步的,所述一桥转向摇臂5前臂外偏,二桥转向摇臂后臂内偏,所述二桥转向摇臂6中间孔连接转向横拉杆。保证一二桥内外轮转角关系,符合转向阿克曼定理,转向节臂7造型弯曲,其目的在于转向节臂7旋转时,避免与悬架系统的螺旋弹簧干涉。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直拉杆9与转向横拉杆10两端均为自润滑球头,所述过渡直拉杆9与转向横拉杆10中间均设有两个平行面。进一步的,所述球头球头通过螺纹固定在过渡直拉杆9与转向横拉杆10两侧,螺纹分别为左右旋向。拉杆长度加长或者缩短,方便调整及安装。进一步的,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8和二桥转向直拉杆11,一端采用自润滑球头,一端采用关节轴承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节臂7为弯曲式结构,所述转向节臂与关节轴承连接处采用开槽式结构。采用关节轴承式结构,转动范围能够达到±35°转动范围相对于普通球头大大提高。转向摇臂及杆系,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一桥转向摇臂5、一对左右对称的二桥转向摇臂6、一对左右对称的转向节臂7、一对左右对称的一桥转向直拉杆8,一对左右对称的过渡直拉杆9,转向横拉杆10,一对左右对称的二桥转向直拉杆11,一桥转向摇臂5前球心与一桥转向节臂8球心在同一平面上,二桥转向摇臂6后球心与二桥转向节臂8球心在同一平面上,一桥转向摇臂5后球心与二桥转向摇臂6前球心在同一平面上。保证了转向杆系运动时,能够在同一平面,不会造成空间上的运动,且布置合理且占用空间小,提高了运动传递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卧式布置方式,双回路转向器1与三个随动转向器通过四个转向摇臂输出力矩。一桥左向摇臂5旋转,前端通过一桥转向直拉杆8传递给转向节臂7,转向节臂7转动带动一桥车轮转动,后端通过转向过渡拉杆9连接到二桥转向摇臂6.二桥转向摇臂6旋转时后端带动二桥转向节臂7转动,实现二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双回路转向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随动转向器、随动转向器支架、一桥转向摇臂、二桥转向摇、转向节臂、一桥转向直拉杆,过渡直拉杆,转向横拉杆,二桥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1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上,双回路转向器支架设置在一桥左侧车架上,所述的随动转向器为三个,均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随动转向器支架上,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分别设置在一桥右侧、二桥左侧,二桥右侧的车架上;所述的两个一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和设置在一桥右侧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二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安装在二桥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与转向节臂,所述二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二桥转向摇臂和转向节臂,所述过渡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和二桥转向摇臂,转向横拉杆连接二桥左右两个二桥转向摇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双回路转向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随动转向器、随动转向器支架、一桥转向摇臂、二桥转向摇、转向节臂、一桥转向直拉杆,过渡直拉杆,转向横拉杆,二桥转向直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回路转向器1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支架上,双回路转向器支架设置在一桥左侧车架上,所述的随动转向器为三个,均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随动转向器支架上,所述随动转向器支架分别设置在一桥右侧、二桥左侧,二桥右侧的车架上;所述的两个一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双回路转向器和设置在一桥右侧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二桥转向摇臂为两个安装在二桥的随动转向器上;所述一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与转向节臂,所述二桥转向直拉杆连接二桥转向摇臂和转向节臂,所述过渡直拉杆连接一桥转向摇臂和二桥转向摇臂,转向横拉杆连接二桥左右两个二桥转向摇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回路转向器,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匹配一个随动转向器,第二回路匹配两个串联的随动转向器,所述的双回路液压系统,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均各有一个转向泵供油,两个回路的转向油罐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回路转向系统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器支架为箱体式支架,转向器支架包括转向器支架外骨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外骨架下方设有一个圆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辛春亮王旭光邵珠湘寇绿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