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65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其中,该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电池电芯的负极及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导通,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提高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ic vehicle, wherein, the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switch component, second switch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the positive control terminal of the first switch assembly and a battery core connection, a cathode of the first switch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ies and power connections, the first inpu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switch component first switch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input end of second switch; second components and power connections; second cathode switch assembly, a first output end and a battery co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utput end of second switch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power supply; when the battery voltage is greater than the threshold when the first switch assembly is conducted, the output end of the disconnect switch assembly second. The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electric vehic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ower battery charging, and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其中,作为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BMS),是电动车产业化的关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进行监控。当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保护操作。例如动力电池充电过程中,利用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策略对电池电芯电压超过预设阈值,采取相应措施,如切断充电回路。但是上述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动力电池的保护,太过于依赖电池管理系统,一旦电池管理系统死机或者程序卡死重复发送充电请求,会导致充电处于失控状态,使得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提高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及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所述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为常闭型继电器;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的开关器件串接在所述电池电芯的充电回路中。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为温度控制开关器件。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为以下器件中的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该电池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串接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间的限流电阻。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该电池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电池电芯的负极及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导通,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由此,实现了在电池电芯充电过程中,利用硬件电路直接对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监控和保护,避免了电池电芯发生过充的情况,提高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电池电芯的负极及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导通,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由此,实现了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利用硬件电路直接对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监控和保护,避免了电池电芯发生过充的情况,提高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开关组件-1;第二开关组件-2;电源-3;限流电阻-4;第一检测电阻-5;第二检测电阻-6;电动汽车-7;电池充电控制电路-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当电池管理系统死机或者程序卡死重复发送充电请求,而导致电池充电处于失控状态,使得电池电芯出现过充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中,第一开关组件与电池电芯及第二开关组件连接,当电池电芯的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导通,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从而断开电池电芯的充电回路,保护电池电芯不发生过充现象,提高了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管控,避免了因电池电芯过充而引起严重后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第二开关组件2及电源3;第一开关组件1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1的一端与电池电芯的负极及电源3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组件1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组件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组件2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3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2的第一输出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组件2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1导通,第二开关组件2的输出端断开。具体的,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开关组件1和第二开关组件2与电池电芯进行连接,以实现对电池电芯在充电时的防过充保护。当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第一开关组件1导通,第二开关组件2断开,即将电池电芯的充电回路断开,以避免电池电芯过充。由此,保证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阈值是指电池电芯的电压安全阈值。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开关组件1的导通电压设置为电池电芯的电压安全阈值,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阈值设置成其他数值,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件1可以选用以下器件中的任意一种: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动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及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所述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及电源;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及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连接;当所述电池电芯电压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为常闭型继电器;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常闭型继电器中的开关器件串接在所述电池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侠周健杨春美杨重科李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