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7713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该化合物的配体修饰包括2位取代的苯基中3,5双取代(R

Iridium heterozygous compounds with multiple substituted quinoline complex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ridium complex compound with multi - substituted quinoline coordina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und i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The ligand modification of the compound includes 2 substituted phenyl 3,5 disubstituted (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材料
,具体涉及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利用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器器件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有机发光材料相对便宜,因此有机光电器件相对于无机器件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此外,有机材料的固有特性,如其柔韧性,可使它们非常适合于一些特殊应用,如柔性衬底上的加工。有机光电器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电探测器。对于OLED来说,有机发光材料相比传统材料有性能上的优势。例如,有机发光层发光的波长通常可以很容易用适当的掺杂剂进行调整。有机发光材料的能量转换模式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可以更贴近对光适应性方面的需求。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制造的显示器和发光器具有柔性外形,并且增加了诸多艺术元素于电子器件中。最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EastmanKodak发展出来,通过芳香胺有机小分子作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Organicelectr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具有以下分子结构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具有以下分子结构式:Ra,Rb,RcRe代表氢原子,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相关取代基可以被氘代、含有(C1-C6)烷基取代或者芳基取代),Rd代表氢原子或(C1-C6)烷基取代基,Rf,Rh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和芳基取代基(相关取代基可以被氘代、含有(C1-C6)烷基取代或者芳基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1-C6)烷基指直链或者支链的含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这类烷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特丁基、正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2,3-二甲基丙基和1-乙基丙基、环戊基、环己基、2-甲基-3-戊基、3,3-二甲基-2-丁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可分为以下六种结构,分别命名为分子式Ⅱ、分子式Ⅲ、分子式Ⅳ、分子式Ⅴ、分子式Ⅵ或分子式Ⅶ:分子式Ⅱ:Ra-c、Rf为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Rd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分子式Ⅲ:Rb-c、Rf代表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Rd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分子式Ⅳ:Ra-b、Rf代表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Rd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分子式Ⅴ:Rb-c,Re,Rf代表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分子式Ⅵ:Ra-b、Re,Rf代表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Rd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分子式Ⅶ:Ra-c、Re-f代表氘原子,(C1-C6)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是从由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1至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225组成的群组中选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为铱配合物6,铱配合物7,铱配合物8,铱配合物11,铱配合物82,铱配合物126,铱配合物157,铱配合物187,铱配合物201。6.一种合成权利要求1所述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的方法,其合成路径如下:配体修饰包括2位取代的苯基中3,5双取代(RdRd)、4位取代(Re)和3,4,5三取代(RdReRd)苯基,多取代喹啉配位的铱杂配化合物具体合成路径为:通过胺酯交换反应、酸催化下的Skraup环缩合反应和羟基卤化反应生成多取代的喹啉,再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即可以得到配体,(如上所示化学方程式)此路径避免了烷基的suzuki偶联的反应和多个反应位点竞争的副反应,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提纯难度;上述Ra,Rb,Rc代表H(或者氘)原子或者(C1-C6)烷基取代基和芳基取代基(相关取代基可以被氘代、含有(C1-C6)烷基取代或者芳基取代);Rd代表H原子或(C1-C6)烷基取代基,Re代表代表H(或者氘)原子或者(C1-C6)烷基取代基和芳基取代基(相关取代基可以被氘代、含有(C1-C6)烷基取代或者芳基取代);Rf,Rh代表(C1-C6)烷基取代基和芳基取代基(相关取代基可以被氘代、含有(C1-C6)烷基取代或者芳基取代)。7.一种合成如权利要求5所述铱配合物11,铱配合物82,铱配合物126,铱配合物157,铱配合物187,铱配合物201,铱配合物6的方法,其合成路径分别如下:铱配合物11合成路径为:(1)将4'-甲基-[1,1'-联苯]-4-胺,2-苯基乙酰乙酸乙酯和二甲苯混合,N2鼓泡三分后,145℃条件下搅拌,TLC(石油醚:乙酸乙酯=5:1)显示反应完全,冷至室温,过滤,干燥后得到淡黄色产物N-(4'-甲基-[1,1'-联苯基]-4-基)-3-氧代-2-苯基丁酰胺;(2)氮气保护下,浓硫酸逐滴滴加入N-(4'-甲基-[1,1'-联苯基]-4-基)-3-氧代-2-苯基丁酰胺,加热至50℃,搅拌,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1)显示反应完全,冷至室温,倒入冰水中,固体析出,过滤干燥得到淡黄色产物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2-醇;(3)氮气保护下,在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2-醇中逐滴加入三氯氧磷,加热至100℃,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1)显示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冷至室温,缓慢倒入冰水,固体析出,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淡黄色产物2-氯-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4)将2-氯-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3,5-二甲苯硼酸,三水磷酸钾,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和甲苯混合,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将反应体系加热至100℃,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显示反应完全,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过滤,滤液旋干过柱(石油醚:乙酸乙酯=50:1)得白色2-(3,5-二甲基苯基)-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5)将2-(3,5-二甲基苯基)-4-甲基-3-苯基-6-(对-甲苯基)喹啉,三水三氯化铱,乙二醇乙醚和水混合,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加热搅拌后冷至室温,固体析出,抽滤,干燥得到产物二聚体(30mg,71%);(6)将二聚体11,戊烷-2,4-二酮(0.1ml),碳酸钠和乙二醇乙醚混合,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加热回流,冷至室温至固体析出,过滤,固体过柱(石油醚:乙酸乙酯=30:1)得到红色的铱配合物11;铱配合物126合成路径为:(1)向封管加入对甲苯胺,3-氧-3-对甲苯基-丙酸乙酯和二甲苯,反应体系N2鼓泡三分后,145℃条件下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5:1)显示反应完全,冷至室温,将析出产物过滤,干燥得白色产物3-氧代-N,3-二-对-甲苯基丙酰胺;(2)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下,向3-氧代-N,3-二-对-甲苯基丙酰胺中逐滴滴加浓硫酸,加热至50℃,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3:1)显示反应完全,冷至室温,倒入冰水中,固体析出,过滤,干燥得到白色产物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2-醇;(3)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下,向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2-醇中逐滴滴加三氯氧磷,加热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6:1)显示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冷至室温,缓慢倒入冰水中,固体析出,过滤,水洗,干燥得到白色产物2-氯-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4)将2-氯-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3,5-二甲苯硼酸,三水磷酸钾,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和甲苯混合,氮气置换反应瓶氛围,加热至100℃,搅拌至TLC(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显示反应完全,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过滤,滤液旋干过柱(石油醚:乙酸乙酯=50:1)得白色产物2-(3,5-二甲基苯基)-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5)将2-(3,5-二甲基苯基)-6-甲基-4-(对甲苯基)喹啉,三水三氯化铱,乙二醇乙醚和水混合,氮气鼓泡三分钟,加热搅拌后冷至室温,固体析出,过滤,干燥得到二聚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晓春陈志宽王英徐丹丹张宏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