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264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顶部设有将其内部收容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与辊道窑本体的收容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的排气端,第一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装载自第二管道内跌落的碎屑的载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排烟管道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排烟效果好、烧制品良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窑
本技术涉及窑炉
,尤其涉及一种辊道窑。
技术介绍
辊道窑主要用于陶瓷、化工粉末、锂电池三元正极等产品的快速烧结,是一种将烧制品放置于辊棒上、利用辊棒的转动来输送制品实现连续生产的焙烧设备,如电热式辊道窑。其可供粉体材料如:三元正极材料在氧化气氛中烧结使用。通常,窑炉高温烧结三元正极材料时,会产生大量以CO2为主的气体,因此需在窑炉采用排气管道以排出气体。目前,现有技术的辊道窑一般是采用金属不锈钢管道将窑内烧制时产生的气体排出,但因窑炉烧制的温度高,会导致管道的内层熔化产生金属碎屑,并脱落在管道口底部及窑炉内部,导致管道内的沉积物增多而无法清理,使窑炉的排气效果差以及烧制品上粘敷上金属碎屑而使烧制品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烟管道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排烟效果好、烧制品良率高的辊道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顶部设有将其内部收容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与辊道窑本体的收容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的排气端,第一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装载自第二管道内跌落的碎屑的载屑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载屑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收容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管道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管道,所述收容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收容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另一侧之间设有间距。优选的,所述载屑装置为两个,两个载屑装置分设于第一管道内壁的相对两侧且呈上下间隔布置,两个载屑装置自第二管道向第一管道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优选的,所述辊道窑本体包括窑体、隔板以及窑顶,所述隔板设于窑体上方并与窑体围成所述的收容空腔,所述窑顶罩设于隔板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收容空腔连通,第一管道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窑顶处,第二管道的进气端穿过所述窑顶并套设于第一管道的出气端。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包括插入所述隔板的第一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及自所述第二部分弯折延伸的第三部分,所述载屑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部分靠近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包括与所述第三部分套接的第四部分以及自所述第四部分弯折延伸的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与外界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收容部为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为耐火砖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为不锈钢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辊道窑,通过将排气管道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在第一管道内设置载屑装置,可有效的将自第二管道处跌落的碎屑收集起来,防止碎屑掉入窑体内而影响烧制品的烧制效果,可有效提高辊道窑中烧制品的良品率;并且,通过拆卸第二管道,即可方便用户定期清理载屑装置所收集的碎屑,可防止管道堵塞,最终提高辊道窑的排气能力。具有排烟管道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排烟效果好、烧制品良品率高等优点。2、本技术的辊道窑,其中的载屑装置设为呈相对且上下间隔布置的两个,且两个载屑装置自第二管道向第一管道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第二管道掉落的碎屑首先能落入设置于上方的载屑装置里,当碎屑较多时,位于下方的载屑装置就可以收集上一个载屑装置没有收集到的碎屑,使得所有碎屑都能收集到两个载屑装置里,实现良好的碎屑收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辊道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辊道窑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例说明:1、窑体;11、辊体;2、收容空腔;3、隔板;5、窑顶;7、排气管道;71、第一管道;711、第一部分;713、第二部分;715、第三部分;73、第二管道;731、第四部分;733、第五部分;75、载屑装置;751、固定部;753、收容部;100、辊道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本技术的辊道窑100的优选实施例,包括辊道窑本体,辊道窑本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道7,排气管道7用于将辊道窑本体内部的收容空腔2与外界连通。排气管道7包括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3,第一管道71的进气端与辊道窑本体的收容空腔2连通,第二管道73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71的排气端,第一管道71的内壁上设有载屑装置75,用于装载自第二管道73内跌落的碎屑。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管道设置载屑装置,可有效的将自第二管道处跌落的碎屑收集起来,防止碎屑掉入窑体内而影响烧制品的烧制效果,可有效提高辊道窑中烧制品的良品率;并且,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形成可拆卸连接,通过拆卸第二管道,即可方便用户定期清理载屑装置收集的碎屑,防止管道堵塞,提高辊道窑的排气能力,具有排烟管道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排烟效果好、烧制品良品率高等优点。本实施例中,辊道窑100包括窑体1、隔板3以及窑顶5,窑体1内设有多根并列平行的辊体11,通过辊体11的滚动,往前输送放置在辊体11上的烧制品。隔板3设于窑体1的上方并与窑体1围合形成收容空腔2,窑顶5罩设于隔板3上。其中的第一管道71的进气端穿过隔板3与收容空腔2连通,第一管道71的出气端位于窑顶5处;第二管道73的进气端套设于第一管道71的出气端,并在窑顶5处与第二管道73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71包括插入隔板3的第一部分711、自第一部分711弯折延伸的第二部分713及自第二部分713弯折延伸的第三部分715,载屑装置75设于第三部分715靠近第二管道73的一端。第二管道73包括套设于第三部分715外侧的第四部分731及自第四部分731弯折延伸的第五部分733,第五部分733与外界连通,使窑体1内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二管道73将其及时排出。第四部分731套设于第三部分715并形成可拆卸连接,通过拆卸第二管道73,即可定时清理载屑装置75中的碎屑,不会因碎屑的堆积而影响排气管道7的排烟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11、第二部分713及第三部分715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当从第二管道73掉落的碎屑部分落入到第一管道71时,通过第二部分713对碎屑进一步的沉积,防止碎屑进入窑体1内而影响烧制品的良率。第四部分731和第五部分733之间相互垂直,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本实施例中,载屑装置75包括固定部751以及收容部753,固定部75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71的第三部分715内壁一侧,并靠近第二管道73的第四部分731,收容部753连接于固定部751上,收容部753呈碗形结构。其远离固定部751的一端与第三部分715的内壁另一侧间隔设置,该间隔使得不会影响排烟管道的排烟能力。收容部设置成碗形结构,更有利于碎屑的收集,防止碎屑进入窑体内。本实施例中,载屑装置75为两个,两个载屑装置75分设于第一管道71内壁的相对两侧且呈上下间隔布置,两个载屑装置75自第二管道73向第一管道7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从第二管道上掉落的碎屑首先落入设置于上方的载屑装置75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辊道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顶部设有将其内部收容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与辊道窑本体的收容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的排气端,第一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装载自第二管道内跌落的碎屑的载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包括辊道窑本体,所述辊道窑本体的顶部设有将其内部收容空腔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端与辊道窑本体的收容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管道的排气端,第一管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装载自第二管道内跌落的碎屑的载屑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屑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收容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管道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管道,所述收容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收容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另一侧之间设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屑装置为两个,两个载屑装置分设于第一管道内壁的相对两侧且呈上下间隔布置,两个载屑装置自第二管道向第一管道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本体包括窑体、隔板以及窑顶,所述隔板设于窑体上方并与窑体围成所述的收容空腔,所述窑顶罩设于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廖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