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8818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铁路双层客车的每个车厢均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上层区域、中层区域和下层区域,车厢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空调机组,上层区域设置有两个上层风道,车厢内部两端的中层区域分别设置中层风道,下层区域设置有下层风道,车厢一端空调机组给一个上层风道和一个下层风道送风,另一端空调机组给剩下的一个上层风道和一个下层风道送风,实现交叉送风,系统布置简单,送风均匀。

Air supply system for double deck passenger tra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lway double deck passenger air supply system, each car sharing railway double deck passenger cars into three areas, respectively, middle and lower regions of the upper region area, the top ends of carriage are provid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units, the upper region is provided with two upper air duct, middle area car at both ends of the channel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side the middle the lower portion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air duct, air conditioning unit, car end to an upper air duct and a lower air duct,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the rest of an upper air duct and a lower air duct, cross air system, simple layout, uniform ai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属于铁路客车

技术介绍
铁路双层客车为铁路上运用的一个特殊的车种,它有别于普通的单层车辆,载客区域分为上中下三层,这样一来则不能沿用普通单层车辆的相对简单的送风系统,否则可能会造成上中下层的送风不均匀和温度场的不均匀,从而降低旅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既可以减少风道的复杂性,同时可以保证整车送风的均匀性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铁路双层客车的每个车厢均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上层区域、中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其中,车厢的上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上层区域,车厢的下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下层区域,车厢内部两端靠近车厢连接位置为中层区域,中层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单层排列的座位,所述车厢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空调机组,设定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空调机组为前端空调机组,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空调机组为尾端空调机组,上层区域的顶部中间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两个上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上层风道和右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上层风道为左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上层风道为右侧上层风道,车厢内部两端的中层区域分别设置中层风道,分别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尾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中层风道为前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中层风道为尾端中层风道,下层区域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下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下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下层风道为左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下层风道为右侧下层风道。所述空调机组均采用双法兰结构,每个空调机组均有两个送风管道。所述前端空调机组的一个送风管道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左侧下层风道/右侧下层风道送风,另一个送风管道为左侧上层风道/右侧上层风道送风;尾端空调机组的一个送风管道为尾端中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左侧下层风道送风,另一个送风管道为右侧上层风道/左侧上层风道送风。每个所述空调机组的两个送风管道连接对应不同的制冷环路和不同压头的风机,对每个车厢的三个区域进行相应的制冷负荷计算以及对三种不同风道进行阻力计算,从而确定对应车厢的前端空调机组和尾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和送风机的压头进行相应的匹配。所述空调机组给送风管道送热风、冷风或自然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每个车厢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均有两个风道,一个风道由前端空调机组供风,另一个风道由尾端空调机组供风,形成交叉式送风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送风道的复杂性,也可以保证车厢内部送风量达到相对平衡,车厢内部温度均匀,每个空调机组的工作负荷相对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车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车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车厢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前端空调机组,2—尾端空调机组,3—上层区域,4—中层区域,5—下层区域,6—右侧上层风道,7—右侧下层风道,8—左侧上层风道,9—左侧下层风道,10—尾端中层风道,11—前端中层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车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车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车厢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前进方向,结合附图可见,本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为了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铁路双层客车的每个车厢均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上层区域、中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其中,车厢的上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上层区域,车厢的下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下层区域,车厢内部两端靠近车厢连接位置为中层区域,中层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单层排列的座位。铁路双层客车增大车厢的承载量。所述车厢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空调机组,设定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空调机组为前端空调机组,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空调机组为尾端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分散到每个车厢的前端和后端,便于降低空调机组的占用高度,且一个车厢分别由前端空调机组和尾端空调机组供风,前端和尾端同时供风,车厢内部供风的风速和风量较均匀。上层区域的顶部中间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两个上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上层风道和右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上层风道为左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上层风道为右侧上层风道。车厢内部两端的中层区域分别设置中层风道,分别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尾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中层风道为前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中层风道为尾端中层风道。下层区域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下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下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下层风道为左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下层风道为右侧下层风道。所述空调机组均采用双法兰结构,每个空调机组均有两个送风管道。所述前端空调机组的一个送风管道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左侧下层风道/右侧下层风道送风,另一个送风管道为左侧上层风道/右侧上层风道送风;尾端空调机组的一个送风管道为尾端中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左侧下层风道送风,另一个送风管道为右侧上层风道/左侧上层风道送风。左侧上层风道和右侧上层风道、左侧下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的送风方向均是相向的,从车厢的两端送风,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内送风量容易实现均衡。每个所述空调机组的两个送风管道连接对应不同的制冷环路和不同压头的风机,对每个车厢的三个区域进行相应的制冷负荷计算以及对三种不同风道进行阻力计算,从而确定对应车厢的前端空调机组和尾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和送风机的压头进行相应的匹配,实现前端空调机组和尾端空调机组的最大利用,避免前端空调机组和尾端空调机组的工作量浪费。所述空调机组给送风管道送热风、冷风或自然风。满足铁路双层客车在不同季节的车内供风需求。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铁路双层客车的每个车厢均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上层区域、中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其中,车厢的上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上层区域,车厢的下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下层区域,车厢内部两端靠近车厢连接位置为中层区域,中层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单层排列的座位,所述车厢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空调机组,设定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空调机组为前端空调机组,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空调机组为尾端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上层区域的顶部中间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两个上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上层风道和右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上层风道为左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上层风道为右侧上层风道,车厢内部两端的中层区域分别设置中层风道,分别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尾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中层风道为前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中层风道为尾端中层风道,下层区域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下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下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下层风道为左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下层风道为右侧下层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铁路双层客车送风系统,铁路双层客车的每个车厢均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上层区域、中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其中,车厢的上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上层区域,车厢的下层乘客乘坐区域为下层区域,车厢内部两端靠近车厢连接位置为中层区域,中层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单层排列的座位,所述车厢的两端顶部均设置有空调机组,设定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空调机组为前端空调机组,位于每个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空调机组为尾端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上层区域的顶部中间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两个上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上层风道和右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上层风道为左侧上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右侧的上层风道为右侧上层风道,车厢内部两端的中层区域分别设置中层风道,分别为前端中层风道和尾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前端的中层风道为前端中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尾端的中层风道为尾端中层风道,下层区域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车厢平行的下层风道,分别为左侧下层风道和右侧下层风道,位于车厢前进方向的左侧的下层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剑峰姜艳林周灵龚继如张丽刘林林王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