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49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机架体,该机架体上设有一输送带体、与该输送带体驱动连接设置的伺服电机、一打孔机机架体以及一红外线定位仪,所述红外线定位仪用于定位所述输送带体上通过的香菇菌棒的位置;打孔机机架体下方处的该输送带体左、右两侧装设有一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固定通过的香菇菌棒的左、右两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非常顺利地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利于后续的母菌种栽培生长,而且该装置在打孔过程中更加稳定、固定,不会出现食用菌袋撕开或破裂的情况,保证了食用菌棒打孔的稳定性。

An improved automatic perforating device for letinous edodes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dified letinous edodes stick bacteria automatic dril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elt body, and driving the servo motor, the connection settings of the conveyor belt of a drilling machine frame body and an infrared positioning device, the infrared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the conveyor with letinous edodes bacteria body through rod positi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unch machine body belt body left and right sides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device, the clamping device for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all clamping rod is fixed by letinous edodes bacteria.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consumption of drilling rod bacteria, to the parent species cultivated and subsequent growth, and the device of the drilling process is more stable and fixed, not tear or rupture of mushroom bag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edible mushroom stick pu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的是食用菌栽培生产设备及零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食用菌菌棒栽培种植香菇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在食用菌的菌棒上进行打孔,打完孔后再用胶带贴上,使孔洞保持封闭,这样才能用于后续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传统的生产过程中,打孔和贴胶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劳动强度也很大,人工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同时,人工打孔质量也不稳定,影响后续的食用菌栽培生长,所以,很多生产企业都已经开始推广机械打孔设备进行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但是大多数的食用菌棒打孔机在进行打孔作业的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打孔针撕裂菌袋使打孔失败的缺点,由于食用菌棒本身为圆柱形状,其打孔的表面为略弧形结构,同时打孔的时候食用菌棒本身没有得到固定,所以在打孔机打孔的过程中,打孔针扎入时,由于表面不平及未夹紧固定,会存在撕开食用菌袋表面的可能,导致打孔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专用于食用菌棒的打孔设备,它不仅可以非常顺利地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利于后续的母菌种栽培生长,而且该装置在打孔过程中更加稳定、固定,不会出现食用菌袋撕开或破裂的情况,保证了食用菌棒打孔的稳定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机架体,该机架体上设有一输送带体、与该输送带体驱动连接设置的伺服电机、一打孔机机架体以及一红外线定位仪,香菇菌棒在所述输送带体上呈横向单条输送设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装设在所述输送带体的正上方,所述打孔机机架体包括呈矩形结构的上框板和下框板,以及四根均匀布设在该上、下框板四角的立柱体,所述下框板可沿所述立柱体的轴向活动向下滑动压设设置,所述下框板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体,该第一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下框板上平面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上框板固定装设在所述立柱体的上端,且上框板的上平面设有的第二气缸体,所述上框板的底部设有一打孔板,该打孔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相固定连接设置,该打孔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打孔针管,所述红外线定位仪固定装设在所述上框板的右侧部,该红外线定位仪用于定位所述输送带体上通过的香菇菌棒的位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下方处的该输送带体左、右两侧装设有一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固定通过的香菇菌棒的左、右两侧壁。更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对称布设在所述输送带体左、右两侧的夹块、推动杆以及第三气缸体,所述推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块与所述第三气缸体的动力输送端相连接设置。更进一步,所述下框板的底部向内凹设,形成一与香菇菌棒相配合压设的内凹弧结构。更进一步,所述下框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打孔针管相配套设置的通孔。更进一步,所述打孔针管呈中空管体结构,该打孔针管垂直向下排列布设,且的管口处配合开设有开孔齿牙。更进一步,所述打孔针管的数量有三个,分别呈一直线排列布设在所述打孔板的中部。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压设的下框板、红外线定位仪和夹紧装置,工作时,红外线定位仪感测到输送带上的食用菌棒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所述输送带体停止向前运动,这时,所述夹紧装置的两夹块在第三气缸体的驱动下,紧紧地夹设在食用菌棒的左、右两侧上,同时,所述下框板在第一气缸体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并压设在所述食用菌棒的上表面,将该食用菌棒的上表面略微压平,然后,所述打孔针管向下打孔作业,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后,所述夹紧装置松开设置,所述伺服电机再次驱动该输送带向前运动,完成整个食用菌棒的打孔输送作业。本技术不仅可以非常顺利地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利于后续的母菌种栽培生长,而且该装置在打孔过程中更加稳定、固定,不会出现食用菌袋撕开或破裂的情况,保证了食用菌棒打孔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包括机架体1,该机架体1上设有一输送带体2、与该输送带体2驱动连接设置的伺服电机3、一打孔机机架体4以及一红外线定位仪5,香菇菌棒在所述输送带体2上呈横向单条输送设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4装设在所述输送带体2的正上方,所述打孔机机架体4包括呈矩形结构的上框板41和下框板42,以及四根均匀布设在该上、下框板(41、42)四角的立柱体43,所述下框板42可沿所述立柱体43的轴向活动向下滑动压设设置,所述下框板42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体44,该第一气缸体4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下框板42上平面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上框板41固定装设在所述立柱体43的上端,且上框板41的上平面设有的第二气缸体45,所述上框板41的底部设有一打孔板46,该打孔板46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气缸体45的动力输出端相固定连接设置,该打孔板46的底部设有三个打孔针管47,所述红外线定位仪5固定装设在所述上框板41的右侧部,该红外线定位仪5用于定位所述输送带体2上通过的香菇菌棒的位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4下方处的该输送带体2左、右两侧装设有一夹紧装置6,该夹紧装置6用于夹紧固定通过的香菇菌棒的左、右两侧壁。更进一步,所述夹紧装置6包括对称布设在所述输送带体2左、右两侧的夹块61、推动杆62以及第三气缸体63,所述推动杆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块61与所述第三气缸体63的动力输送端相连接设置。更进一步,所述下框板42的底部向内凹设,形成一与香菇菌棒相配合压设的内凹弧结构。更进一步,所述下框板42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打孔针管相配套设置的通孔。更进一步,所述打孔针管47呈中空管体结构,该打孔针管47垂直向下排列布设,且的管口处配合开设有开孔齿牙。更进一步,所述打孔针管47的数量有三个,分别呈一直线排列布设在所述打孔板46的中部。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压设的下框板、红外线定位仪和夹紧装置,工作时,红外线定位仪感测到输送带上的食用菌棒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所述输送带体停止向前运动,这时,所述夹紧装置的两夹块在第三气缸体的驱动下,紧紧地夹设在食用菌棒的左、右两侧上,同时,所述下框板在第一气缸体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并压设在所述食用菌棒的上表面,将该食用菌棒的上表面略微压平,然后,所述打孔针管向下打孔作业,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后,所述夹紧装置松开设置,所述伺服电机再次驱动该输送带向前运动,完成整个食用菌棒的打孔输送作业。本技术不仅可以非常顺利地完成食用菌棒的打孔作业,利于后续的母菌种栽培生长,而且该装置在打孔过程中更加稳定、固定,不会出现食用菌袋撕开或破裂的情况,保证了食用菌棒打孔的稳定性。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体,该机架体上设有一输送带体、与该输送带体驱动连接设置的伺服电机、一打孔机机架体以及一红外线定位仪,香菇菌棒在所述输送带体上呈横向单条输送设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装设在所述输送带体的正上方,所述打孔机机架体包括呈矩形结构的上框板和下框板,以及四根均匀布设在该上、下框板四角的立柱体,所述下框板可沿所述立柱体的轴向活动向下滑动压设设置,所述下框板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体,该第一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下框板上平面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上框板固定装设在所述立柱体的上端,且上框板的上平面设有的第二气缸体,所述上框板的底部设有一打孔板,该打孔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相固定连接设置,该打孔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打孔针管,所述红外线定位仪固定装设在所述上框板的右侧部,该红外线定位仪用于定位所述输送带体上通过的香菇菌棒的位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下方处的该输送带体左、右两侧装设有一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固定通过的香菇菌棒的左、右两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菇菌棒的改进型自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体,该机架体上设有一输送带体、与该输送带体驱动连接设置的伺服电机、一打孔机机架体以及一红外线定位仪,香菇菌棒在所述输送带体上呈横向单条输送设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装设在所述输送带体的正上方,所述打孔机机架体包括呈矩形结构的上框板和下框板,以及四根均匀布设在该上、下框板四角的立柱体,所述下框板可沿所述立柱体的轴向活动向下滑动压设设置,所述下框板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体,该第一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下框板上平面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上框板固定装设在所述立柱体的上端,且上框板的上平面设有的第二气缸体,所述上框板的底部设有一打孔板,该打孔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气缸体的动力输出端相固定连接设置,该打孔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打孔针管,所述红外线定位仪固定装设在所述上框板的右侧部,该红外线定位仪用于定位所述输送带体上通过的香菇菌棒的位置;所述打孔机机架体下方处的该输送带体左、右两侧装设有一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信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