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00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效果好的高散热性压加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将旋转部分割成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散热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第一散热壁与第一旋压部连接,第二散热壁与第二旋压部连接,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受力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A high heat dissipation pressure add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heat pressure arm,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high strength, high heat dissipation and good effect of pressure and arm,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 high heat pressure arm, including force and the rotating part is connected by the force arm force and rotation the Departm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heat radiat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part and rotating part of the heat radiating grooves cut into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spinning spinning, the heat radiating groove comprises a first cooling wall and connected to strengthen the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cooling, cooling wall first and the first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heat spinning, spinning and second connecting wall first, strengthen the cooling wall and wall and the second heat radiating walls are arc-shaped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pinning spinning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limiting groove, the force par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limiting grooves,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auto parts Technolog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
技术介绍
压加臂是气压盘式制动器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增力杠杆,其工作原理为:当制动气室推杆垂直作用于压力臂的受力部时,压力臂就会绕支点圆柱旋转,压力臂旋转输出制动位移的同时实现制动力增力,然后把制动位移和增力后的制动力传递给基准座,由基准座传递给螺杆,螺杆推动内摩擦片,消除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之后,外摩擦片也与制动盘贴合,从而内外摩擦片抱住制动盘,实现制动。目前,市场上的压加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不好会影响制动,降低使用效果,且压力臂受力时会断裂受损,结构强度不足,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效果好的高散热性压加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将旋转部分割成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散热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第一散热壁与第一旋压部连接,第二散热壁与第二旋压部连接,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受力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上的第一限位槽均可与支点圆柱配合,受力部上的第二限位槽为制动气室推杆的作用端,第一散热壁可以增加第一旋压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二散热壁可以增加第二旋压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一散热壁和第二散热壁为弧形结构,便于加速表面空气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加快散热,由于旋转部绕支点圆柱旋转会产生作用力,所以第一散热壁和第二散热壁通过加强壁起到支承加强作用,加强壁为弧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两侧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受力时的结构强度,散热槽便于空气的流动,加速旋转部的散热,同时可以减少受力部的用料,减少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旋压部相对与设有第一限位槽一侧的另一侧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与第一旋压部相连接的延伸部,第一限位槽贯穿延伸部,第二旋压部的结构与第一旋压部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部旋转到极限角度时,限位板抵触其它部件起到限制作用,防止受力部受力过大时,对旋转部造成损坏,延伸部可以增加限位板与第一旋压部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延伸部也可以增加第一限位槽的长度,增加第一限位槽的可受力面积,增加稳定性,同时分散作用作用力,增加强度,且延伸部与第一旋压部的连接端的厚度至未连接端的厚度呈逐渐减小状,便于散热,第二旋压部上也设有限位板和延伸部,且结构与第一旋压部上的结构相同,效果也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臂包括加强段,加强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旋转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受力部连接,缓冲部呈弧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段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旋转部过渡连接,加强段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受力部过渡连接,缓冲部呈弧形结构,具有弹性势能,且受力均匀,减少因应力集中而造成力臂断裂的可能,提高力臂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部呈半球形结构,第一限位槽包括倾斜壁和弧形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部呈半球形结构,受力均匀,结构强度高,第一限位槽包括倾斜壁和弧形底,弧形底可以保证受力均匀,倾斜壁可以增加槽口大小,增加受力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实施例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受力部,2-力臂,3-散热槽,4-第一旋压部,5-第二旋压部,11-第一散热壁,12-加强壁,13-第二散热壁,14-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20-限位板,21-延伸部,30-加强段,31-第一连接部,32-缓冲部,33-第二连接部,41-倾斜壁,42-弧形底。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包括受力部1和旋转部,受力部1和旋转部通过力臂2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散热槽3,散热槽3将旋转部分割成第一旋压部4和第二旋压部5,散热槽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壁11、加强壁12和第二散热壁13,第一散热壁11与第一旋压部4连接,第二散热壁13与第二旋压部5连接,第一散热壁11、加强壁12和第二散热壁13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旋压部4和第二旋压部5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14,受力部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旋压部4和第二旋压部5上的第一限位槽14均可与支点圆柱配合,受力部1上的第二限位槽15为制动气室推杆的作用端,第一散热壁11可以增加第一旋压部4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二散热壁13可以增加第二旋压部5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一散热壁11和第二散热壁13为弧形结构,便于加速表面空气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加快散热,由于旋转部绕支点圆柱旋转会产生作用力,所以第一散热壁11和第二散热壁13通过加强壁12起到支承加强作用,加强壁12为弧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两侧第一旋压部4和第二旋压部5受力时的结构强度,散热槽3便于空气的流动,加速旋转部的散热,同时可以减少受力部1的用料,减少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旋压部4相对与设有第一限位槽14一侧的另一侧上设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上设有与第一旋压部4相连接的延伸部21,第一限位槽14贯穿延伸部21,第二旋压部5的结构与第一旋压部4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部旋转到极限角度时,限位板20抵触其它部件起到限制作用,防止受力部1受力过大时,对旋转部造成损坏,延伸部21可以增加限位板20与第一旋压部4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延伸部21也可以增加第一限位槽14的长度,增加第一限位槽14的可受力面积,增加稳定性,同时分散作用作用力,增加强度,且延伸部21与第一旋压部4的连接端的厚度至未连接端的厚度呈逐渐减小状,便于散热,第二旋压部5上也设有限位板20和延伸部21,且结构与第一旋压部4上的结构相同,效果也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臂2包括加强段30,加强段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缓冲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1与旋转部连接,第二连接部33与受力部1连接,缓冲部32呈弧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段30通过第一连接部31与旋转部过渡连接,加强段30通过第二连接部33与受力部1过渡连接,缓冲部32呈弧形结构,具有弹性势能,且受力均匀,减少因应力集中而造成力臂2断裂的可能,提高力臂2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部1呈半球形结构,第一限位槽14包括倾斜壁41和弧形底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部1呈半球形结构,受力均匀,结构强度高,第一限位槽14包括倾斜壁41和弧形底42,弧形底42可以保证受力均匀,倾斜壁41可以增加槽口大小,增加受力角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将旋转部分割成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散热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第一散热壁与第一旋压部连接,第二散热壁与第二旋压部连接,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受力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将旋转部分割成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散热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第一散热壁与第一旋压部连接,第二散热壁与第二旋压部连接,第一散热壁、加强壁和第二散热壁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旋压部和第二旋压部上均设有第一限位槽,受力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压加臂,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旋压部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楚义林浩詹必伟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楚义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