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00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压加臂,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高强度压加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置于第一限位槽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旋转部包括外弧面,外弧面上设有与力臂相连接的加强体,加强体呈与外弧面适配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A high strength pressure add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strength pressure arm, aiming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structure, high strength and good use effect of the pressure arm,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pressure arm, including force and the rotating part is connected by a force arm part and a rotating part of the i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pacing groove and a first limiting groove at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limiting grooves, the rotating part comprises an outer cambered surface, out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arm, strengthen body curved structure and surface fitt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accesso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压加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压加臂。
技术介绍
压加臂是气压盘式制动器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增力杠杆,其工作原理为:当制动气室推杆垂直作用于压加臂的受力部时,压加臂的旋转部就会绕支点圆柱旋转,压加臂旋转输出制动位移的同时实现制动力增力,然后把制动位移和增力后的制动力传递给基准座,由基准座传递给螺杆,螺杆推动内摩擦片,消除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之后,外摩擦片也与制动盘贴合,从而内外摩擦片抱住制动盘,实现制动。目前,市场上的压加臂受力时会断裂受损,且特别是力臂与旋转部的连接强度,结构强度不足,影响安全性,而且压加臂结构不够合理,受力范围小,可旋转角度小,造成使用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高强度压加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置于第一限位槽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旋转部包括外弧面,外弧面上设有与力臂相连接的加强体,加强体呈与外弧面适配的弧形结构,力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段、缓冲段和第二支承段,第一支承段和第二支承段均包括大端与小端,第一支承段的小端与受力部相连接,第一支承段的大端与缓冲段一端连接,第二支承段的小端与缓冲段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部与加强体均与第二支承段的大端连接,缓冲段呈弧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可绕支点圆柱旋转,外弧面可以与被连接部件适配,外弧面在旋转部旋转受力时,用于分散表面应力,提高结构强度,加强体对旋转部起到加强作用,同时由于加强体与第二支承段相连接,力臂受到作用力时,可通过加强体专递至外弧面上,使加强体对旋转部起到支撑作用,增加受力面,第一支承段大端的表面积要小于第一支承段小端的表面积,使力臂与受力部连接端的表面积至力臂与旋转部连接端的表面积呈递增状,受力部受到的作用力更好的分散传递至旋转部上,分散力臂的内应力,增加力臂的结构强度,第二支承段的大端与旋转部连接,可以增加第二支承段与旋转部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缓冲段的弧形结构,可以增大压加臂的受力角度,便于使用,同时弧形结构可以减小因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表面断裂的可能,从而增强缓冲段的结构强度,使缓冲段对第一支承段和第二支承段起到加强缓冲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力臂一端的壁厚至靠近力臂一端的壁厚呈逐渐递增状,第二限位槽的槽深与第一限位槽的槽深之差由远离力臂的一端至靠近力臂的一端呈逐渐增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靠近力臂一端的壁厚较大,使第一限位槽靠近力臂一端的结构强度较大,连接更稳定,压加臂的结构强度更好,第二限位槽的槽深与第一限位槽的槽深之差由远离力臂的一端至靠近力臂的一端呈逐渐增大状,便于第二限位槽的适配,防止第一限位槽旋转时,第二限位槽与被连接件卡住,同时第二限位槽的槽口较大,便于第二限位槽的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外弧面上均设有渗碳层,渗碳层的深度为1.1-1.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碳层可以增加第一限位槽和外弧面的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部上设有球窝,球窝上设有置于第一支承段上的延伸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窝为制动气室推杆的作用点,延伸部可以增大球窝的受力范围,增大受力角度,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受力部,2-旋转部,3-力臂,4-第一限位槽,5-第二限位槽,7-加强体,11-第一支承段,12-缓冲段,13-第二支承段,20-球窝,21-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一种压加比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包括受力部1和旋转部2,受力部1和旋转部2通过力臂3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4和置于第一限位槽4两端的第二限位槽5,旋转部2包括外弧面,外弧面上设有与力臂3相连接的加强体7,加强体7呈与外弧面适配的弧形结构,力臂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段11、缓冲段12和第二支承段13,第一支承段11和第二支承段13均包括大端与小端,第一支承段11的小端与受力部1相连接,第一支承段11的大端与缓冲段12一端连接,第二支承段13的小端与缓冲段12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部2与加强体7均与第二支承段13的大端连接,缓冲段12呈弧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4和第二限位槽5均可绕支点圆柱旋转,外弧面可以与被连接部件适配,外弧面在旋转部2旋转受力时,用于分散表面应力,提高结构强度,加强体7对旋转部2起到加强作用,同时由于加强体7与第二支承段13相连接,力臂3受到作用力时,可通过加强体7专递至外弧面上,使加强体7对旋转部2起到支撑作用,增加受力面,第一支承段11大端的表面积要小于第一支承段11小端的表面积,使力臂3与受力部1连接端的表面积至力臂3与旋转部2连接端的表面积呈递增状,受力部1受到的作用力更好的分散传递至旋转部2上,分散力臂3的内应力,增加力臂3的结构强度,第二支承段13的大端与旋转部2连接,可以增加第二支承段13与旋转部2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缓冲段12的弧形结构,可以增大压加臂的受力角度,便于使用,同时弧形结构可以减小因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表面断裂的可能,从而增强缓冲段12的结构强度,使缓冲段12对第一支承段11和第二支承段13起到加强缓冲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4远离力臂3一端的壁厚至靠近力臂3一端的壁厚呈逐渐递增状,第二限位槽5的槽深与第一限位槽4的槽深之差由远离力臂3的一端至靠近力臂3的一端呈逐渐增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4靠近力臂3一端的壁厚较大,使第一限位槽4靠近力臂3一端的结构强度较大,连接更稳定,压加臂的结构强度更好,第二限位槽5的槽深与第一限位槽4的槽深之差由远离力臂3的一端至靠近力臂3的一端呈逐渐增大状,便于第二限位槽5的适配,防止第一限位槽4旋转时,第二限位槽5与被连接件卡住,同时第二限位槽5的槽口较大,便于第二限位槽5的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4和外弧面上均设有渗碳层,渗碳层的深度为1.1-1.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碳层可以增加第一限位槽4和外弧面的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部1上设有球窝20,球窝20上设有置于第一支承段11上的延伸部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窝20为制动气室推杆的作用点,延伸部21可以增大球窝20的受力范围,增大受力角度,便于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压加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置于第一限位槽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旋转部包括外弧面,外弧面上设有与力臂相连接的加强体,加强体呈与外弧面适配的弧形结构,力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段、缓冲段和第二支承段,第一支承段和第二支承段均包括大端与小端,第一支承段的小端与受力部相连接,第一支承段的大端与缓冲段一端连接,第二支承段的小端与缓冲段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部与加强体均与第二支承段的大端连接,缓冲段呈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压加臂,包括受力部和旋转部,受力部和旋转部通过力臂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置于第一限位槽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旋转部包括外弧面,外弧面上设有与力臂相连接的加强体,加强体呈与外弧面适配的弧形结构,力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段、缓冲段和第二支承段,第一支承段和第二支承段均包括大端与小端,第一支承段的小端与受力部相连接,第一支承段的大端与缓冲段一端连接,第二支承段的小端与缓冲段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部与加强体均与第二支承段的大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楚义林浩詹必伟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楚义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