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稀土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可调控的铕离子掺杂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1973年世界发生能源危机以来,各国纷纷致力于研制节能发光材料,于是利用稀土三基色荧光材料制作荧光灯的研究应运而生。1979年荷兰菲利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随后投放市场,从此,各种品种规格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先后问世。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电已开始向大屏幕和高清晰度方向发展。稀土荧光粉在这些方面显示自己十分优越的性能,从而为人类实现彩电的大屏幕化和高清晰度提供了理想的发光材料。稀土荧光材料与相应的非稀土荧光材料相比,其发光效率及光色等性能都更胜一筹。因此近几年稀土荧光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年用量增长较快。稀土发光材料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涉及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信息显示、照明工程及光电子等科技。小小荧光粉的水平也能体现综合实力。发光材料研发和应用带动相关科技和产业化发展,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稀土发光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并带动了相关科技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已涉及主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有:信息显示,人类医疗保健,照明光源,高能粒子探测和记录,光电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可调控的铕离子掺杂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配比:取模板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水和HCl溶液,在50-80℃温度下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接着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同时掺杂Eu(NO↓[3])↓[3].6H↓[2]O,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至30小时,使其充分反应;其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水和HCl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1∶(7~8)∶(2~2.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206; (2)水热合成反应:将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可调控的铕离子掺杂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配比:取模板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水和HCl溶液,在50-80℃温度下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接着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同时掺杂Eu(NO3)3·6H2O,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至30小时,使其充分反应;其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水和HCl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1∶(7~8)∶(2~2.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20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