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6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卡紧管、转动管、套管、抵紧杆、夹紧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拨动杆和带动转动管转动的电机,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于底座上,转动管与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卡紧管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卡紧管与转动管间隙配合;卡紧管一端周壁上固定有支撑条,抵紧杆一端和夹紧杆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支撑条自由端铰接;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凸条,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采用本技术方案时,可以在不关闭电机的情况下取放管状汽车配件,降低电机的损坏速度;同时对管状汽车配件的固定效果好,夹持稳定,提高管状汽车配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管状汽车配件一般为冲压成型,成型后的管状汽车配件需要多道后续加工程序;比如对管状汽车配件进行切割,或者管状汽车配件内壁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导致后续安装无法完成。就管状汽车配件内壁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而言,为了后续安装顺利完成,就需要对管状汽车配件内壁进行打磨。传统的方法是手工进行打磨,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加工效率低,而且加工精度也很低。为了提高加工速度和精度,现在通常采用的加工方式是将管状汽车配件固定在卡紧管(对管状汽车配件起固定作用)内,用电机带动卡紧管转动,然后通过打磨盘对管状汽车配件内壁进行打磨。但是每次加工完一个管状汽车配件后,都需要关闭电机才能将固定的管状汽车配件取下,固定好下一个管状汽车配件后又需要再次启动电机。这样高频度的反复启动和关闭电机会加快电机的损坏速度,加大公司的费用支出,不利于公司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时无需关闭电机即可取下和固定管状汽车配件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卡紧管、转动管、套管、抵紧杆、夹紧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拨动杆和带动转动管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于底座上,所述转动管与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卡紧管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卡紧管与转动管间隙配合;所述卡紧管一端周壁上固定有支撑条,所述抵紧杆一端和夹紧杆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支撑条自由端铰接,所述夹紧杆自由端固定有抱紧夹;所述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所述套管靠近支撑条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圆锥台,圆锥台的斜面朝向抵紧杆,所述套管外周壁上开有拨动槽;套管两侧的底座上开有销孔,销孔内可拆卸设有对套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所述套管一侧的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拨动杆上开有行程孔,拨动杆与支撑杆铰接于行程孔处。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将需要加工的管状汽车配件一端插入卡紧管内进行固定,同时将限位杆从销孔内拔出。由于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凸条,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所以套管可以相对于转动管左右移动;同时由于拨动杆与支撑杆铰接,人工手持拨动杆远离套管一端,使拨动杆靠近套管一端卡入拨动槽内,然后拨动套管使其向支撑条方向移动,当圆锥台的斜面与抵紧杆自由端接触并抵紧时,抵紧杆自由端张开,同时将限位杆插入销孔内与圆锥台相抵,从而限制套管移动;由于抵紧杆与夹紧杆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支撑条铰接,夹紧杆自由端的抱紧夹夹紧管状汽车配件。然后启动电机,转动管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由于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凸条,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所以转动管会带动套管转动,又因为套管一端的圆锥台斜面与抵紧杆一端抵紧产生摩擦力,支撑条一端与卡紧管固定连接,支撑条另一端与抵紧杆铰接,所以套管在磨擦力作用下会带动卡紧管转动,从而带动管状汽车配件转动。管状汽车配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打磨盘即可对其内壁进行打磨。一个管状汽车配件打磨完后,无需关闭电机,再次拔出限位杆后,通过拨动杆拨动套管向远离支撑条一端移动,抵紧管与圆锥台脱离后,卡紧管失去动力源后停止转动,同时夹紧杆也失去继续夹紧管状汽车配件的力,抱紧夹松开管状汽车配件后将管状汽车配件取下,而转动管在电机的作用下一直处于转动状态。进行下一个管状汽车配件加工时,将管状汽车配件一端插入卡紧管后只需拨动套管使套管上的圆锥台与抵紧杆一端抵紧,卡紧管即可处于转动状态。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转动管、套管、拨动杆和拨动槽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套管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移;同时通过与圆锥台、抵紧杆、夹紧杆、抱紧夹和夹紧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管状汽车配件进行固定并使得夹紧效果良好,管状汽车配件加工过程中稳定度高;再通过与电机和支撑条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电机不停机状态下实现夹紧管的转动与静止,方便上件和取件,提高了加工速度,减少了电机的损坏几率。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台的斜面设有卡条,所述抵紧杆自由端设有与卡条配合的卡槽。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条和卡槽,可增大圆锥台与抵紧杆的摩擦力,确保套管可以带动卡紧管顺利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台与套管可拆卸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可拆卸连接可以更换不同的圆锥台,使圆锥台的斜面倾斜角度不同,可以确保抱紧夹可以更快的夹紧不同直径的管状汽车配件。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上连接有减速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电机输出轴上连接减速器,可以在拨动套管的时候降低电机的转速,减小凸条与凹槽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抱紧夹内壁上设有橡胶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橡胶层可以增大抱紧夹与管状汽车配件的摩擦力,确保夹紧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台与套管螺纹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螺纹连接可以确保更换圆锥台时更加方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可以在不关闭电机的情况下取放管状汽车配件,降低电机的损坏速度;同时对管状汽车配件的固定效果好,夹持稳定,提高管状汽车配件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示意图;图2为转动管与套管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卡紧管2、转动管3、套管4、抵紧杆5、夹紧杆6、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8、拨动杆9、电机10、皮带轮11、减速器12、凸条13、凹槽14、圆锥台15、拨动槽16、支撑条17、抱紧夹18、橡胶层19、卡条20、支撑杆21、行程孔22、管状汽车配件23、限位杆24。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卡紧管2、转动管3、套管4、两根抵紧杆5、两根夹紧杆6、第一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8、拨动杆9和电机10。第一轴承座7和第二轴承座8固定于底座1上,第一轴承座7位于第二轴承座8左边。转动管3与第一轴承座7转动连接,卡紧管2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卡紧管2穿过转动管3并与转动管3间隙配合。转动管3外周壁固定有皮带轮11,电机10固定在底座1上且位于皮带轮11一侧,电机10输出轴上连接有减速器12,电机10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11连接。第一轴承座7左边的转动管3外周壁沿轴向设有凸条13,套管4内周壁沿轴向开有凹槽14,凸条13可以在凹槽14内左右移动,同时通过凸条13与凹槽14配合,转动管3可以带动套管4转动;套管4左端外周壁上螺纹连接有圆锥台15,圆锥台15的斜面向左,套管4中部外周壁上开有拨动槽16。卡紧管2左端周壁上固定有两根支撑条17;抵紧杆5左端和夹紧杆6右端固定连接且形成120°的夹角,抵紧杆5和夹紧杆6连接处通过销钉与支撑条17铰接。两根夹紧杆6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抱紧夹18,用于夹紧管状汽车配件23,抱紧夹18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层19;两根抵紧杆5右端均可以与圆锥台15斜面接触,圆锥台15的斜面设有卡条20,抵紧杆5的右端开有卡槽,卡条20可嵌入卡槽内。另外套管4两侧的底座1上开有销孔,销孔内插入有限位杆24,当圆锥台15斜面与抵紧杆5右端抵紧后,限位杆24与圆锥台15相抵,限位杆24可以限制套管4向右移动。底座1上还固定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位于套管4一侧;拨动杆9上开有行程孔22,支撑杆21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紧管、转动管、套管、抵紧杆、夹紧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拨动杆和带动转动管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于底座上,所述转动管与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卡紧管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卡紧管与转动管间隙配合;所述卡紧管一端周壁上固定有支撑条,所述抵紧杆一端和夹紧杆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支撑条自由端铰接,所述夹紧杆自由端固定有抱紧夹;所述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所述套管靠近支撑条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圆锥台,圆锥台的斜面朝向抵紧杆,所述套管外周壁上开有拨动槽;套管两侧的底座上开有销孔,销孔内可拆卸设有对套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所述套管一侧的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拨动杆上开有行程孔,拨动杆与支撑杆铰接于行程孔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配件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紧管、转动管、套管、抵紧杆、夹紧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拨动杆和带动转动管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于底座上,所述转动管与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卡紧管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卡紧管与转动管间隙配合;所述卡紧管一端周壁上固定有支撑条,所述抵紧杆一端和夹紧杆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与支撑条自由端铰接,所述夹紧杆自由端固定有抱紧夹;所述转动管外周壁沿轴向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套管内周壁沿轴向开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所述套管靠近支撑条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圆锥台,圆锥台的斜面朝向抵紧杆,所述套管外周壁上开有拨动槽;套管两侧的底座上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友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