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点反转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713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点反转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子像素被负极性电压驱动时,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小于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基于该阵列基板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点反转驱动,可以解决多畴结构子像素的主区和子区的像素电极电位的对称性不一致的问题,从而消除或改善由其引发的画面闪烁和画面残留。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its point reversal driv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ray substr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 dot inversion driving method, array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b pixels arranged in a matrix, each pixel is divided into the main area and the sub region respectively, on the display screen, the pixel voltage of pixel voltag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in area of the sub sub area; the pixels are configured to be positive when the pixel voltage drive, the first loading path of the loading rate is equal to second loading path loading rate, and more than third loading path loading rate; when the pixel is negative voltage driving, the loading path of the loading rate is equal to second loading path loading rate, and less than third the loading path loading rate. The array substrat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nsisting of dot inversion driving based on symmetrical pixel electrode potential main region and sub region can solve the multi domain structure of sub-pixel inconsistent problems, so as to eliminate or improve the flicker and residual pi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点反转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点反转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面板行业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垂直配向VA(VerticalAlignment)显示模式以其宽视野角、高对比度和无需摩擦配向等优势,成为大尺寸液晶电视用显示屏的常见显示模式。为解决VA显示模式大视角色偏问题,常采用多畴结构设计作为对策手段。在多畴结构设计中,各子像素被划分为主区和子区,显示画面时,使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子区的像素电压。但高、低不同的像素电压会导致主区和子区受到到的馈穿(Feedthrough)效应不同,进而导致在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下,子像素的主区和子区正负极性像素电极电位的对称性会存在不一致性,由此引发画面闪烁与画面残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改善多畴结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的对称性,从而解决由此引发的闪烁、残留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所述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主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一加载路径,所述子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二加载路径与第三加载路径;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所述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所述子像素被负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小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优选地,对应于每行子像素分别设置有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对应于每列子像素分别设置有一条数据线;在所述主区内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子区内设置有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连接同一条数据线;每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主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其漏极连接下拉电容的一个极板,所述下拉电容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子像素为八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所述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主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一加载路径,所述子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二加载路径与第三加载路径;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所述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所述子像素被负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小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优选地,对应于每行子像素分别设置有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对应于每列子像素分别设置有一条数据线;在所述主区内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子区内设置有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连接同一条数据线;每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主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其漏极连接下拉电容的一个极板,所述下拉电容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子像素为八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点反转驱动方法,包括:在进行前一帧画面的驱动显示时,对于奇数行子像素,同时以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分别传输第一栅极电压与第二栅极电压,对于偶数行子像素,同时以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分别传输所述第二栅极电压与所述第一栅极电压;在进行后一帧画面的驱动显示时,对于奇数行子像素,同时以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分别传输所述第二栅极电压与所述第一栅极电压,对于偶数行子像素,同时以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栅极电压与所述第二栅极电压;所述第一栅极电压与所述第二栅极电压均为矩形脉冲信号,且所述第一栅极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栅极电压的幅值。优选地,所述子像素为八畴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栅极电压的幅值为33V。优选地,所述第二栅极电压的幅值为28V。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调整用于形成主区和子区的像素电压的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以相应提高子区的像素电压,进而解决多畴结构子像素的主区和子区的像素电极电位的对称性不一致的问题,从而消除或改善由其引发的画面闪烁和画面残留。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表达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现有技术中馈穿效应作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子像素结构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上子像素的排列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点反转驱动方法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点反转驱动方法的扫描线上驱动信号的时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对子像素进行正极性驱动时的驱动过程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对子像素进行负极性驱动时的驱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时,一方面,若始终以相同方向电场驱动液晶分子旋转,则液晶分子对该电场的反应会逐渐迟钝。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液晶显示技术中采用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即施加在像素电极上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会在正极性电压与负极性电压(以公共电极上的电压为参考)之间交替变换。其中,当像素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之为正极性。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点反转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所述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主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一加载路径,所述子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二加载路径与第三加载路径;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所述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所述子像素被负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小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所述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主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一加载路径,所述子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二加载路径与第三加载路径;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所述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所述子像素被负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小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行子像素分别设置有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对应于每列子像素分别设置有一条数据线;在所述主区内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子区内设置有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扫描线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偶数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的栅极,并连接其所属行子像素中奇数列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连接同一条数据线;每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主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每个子像素的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子像素的子区的像素电极,其漏极连接下拉电容的一个极板,所述下拉电容的另一个极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为八畴结构。4.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被分别划分为主区与子区,在显示画面时,所述主区的像素电压高于所述子区的像素电压,所述主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一加载路径,所述子区设置有为其配置像素电压的第二加载路径与第三加载路径;所述子像素被配置为,当所述子像素被正极性电压驱动时,所述第一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等于所述第二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且大于所述第三加载路径的加载速率;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