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水基柔性版油墨复溶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8048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水基柔性版油墨复溶性的方法,水基柔性版油墨采用原料包括:树脂连结料、颜料、助剂、溶剂;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1)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液作为油墨的连结料部分,且分阶段加入;所述树脂液为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遮盖型丙烯酸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树脂液;树脂液总用量占油墨整体重量的40-65%;分散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遮盖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研磨阶段以后加入并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2)采用的助剂为胺类物质或呈现碱性的物质,pH为8.5-10,将其在油墨研磨阶段后加入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其加入量为油墨整体重量的0.5-2.5%。其工艺简单,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油墨性能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水基柔性版 油墨复溶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瓦楞纸箱的柔性印刷中,水性油墨所占比例很大,这是因为 在瓦楞纸箱上印刷的文字或简单图案无需很高的光泽,水性油墨可以满足印刷品质量的要求;再者瓦楞纸箱是纤维疏松的交织物,有 较强的吸水性,印刷水性油墨后,以渗透干燥为主,无需设置干燥 装置;并且水性油墨无毒,无害,不易燃,使用方便安全,成本低。 综合这些因素,瓦楞纸最主要的印刷方式是柔印,而最常用的油墨 是水性油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围 绕着柔性版印刷,必需保证印刷包装材料安全性、环保性的要求呈 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限制有机挥发物(VOC)向大气中排放 标准的出台使得水性油墨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基柔性版油墨存在印刷适应性不良 的情况,复溶性较差,即持续印刷过程中,特别是在长时间印刷过 程中,容易出现由于油墨的再溶解性能变差而导致的堵版问题,难 以满足印刷厂生产连续性的要求。经初步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 于随着油墨体系内易挥发的成分损失过快及树脂的再溶解性能不良 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是该 领域科研人员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干燥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产 品质量,工艺简单,效果显著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实施步骤如下一种,水基柔'f生版油墨采用原料包括树脂连结料、颜料、助剂、溶剂;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1) 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液作为油墨的树脂 连结料部分,且分阶段加入;所述树脂液为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遮盖 型丙烯酸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树脂液;其中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 35%,分子量(Mw)为10000,树脂的酸价为230mgKOH/g,占树脂液整体 比例为38%;遮盖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48%,分子量(Mw)为200000, 树脂的酸价为175mgKOH/g,占树脂液整体比例为15%;成膜型丙烯酸树脂 液固体含量45%,分子量(Mw)为37000,树脂的酸价为141mgKOH/g,占 树脂液整体比例为47%;树脂液总用量占油墨整体重量的40-65%;分 散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遮盖型丙烯酸类树 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研磨阶段以后加入并与油墨体 系混合均勻即可;(2) 采用的助剂为胺类物质或呈现碱性的物质,pH为8.5-10,将其 在油墨研磨阶段后加入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其加入量为油墨 整体重量的0.5-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对于提高油墨长时间印刷过程的油墨 机上稳定性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经疲劳度试验证明,改良后的水基 柔性版油墨由原来的l小时清洗l次印版(油墨保持持续的印刷过 程),提高到6小时清洗1次印版,大大延长了油墨的机上稳定性,有 利于印刷厂生产连续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效果显著,有效提高 产品质量。采用该方法制备而成的油墨特别有助于印刷厂生产连续性 水平的提高,增强该类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现有的水基柔性版油墨的结构是树脂连结料、颜料、助剂、溶 剂,能够改良油墨复溶性问题则要在树脂和助剂两方面着手。 1、树脂方面对于水性油墨来说,酸价的数值对于树脂的水溶性意义很大。一般说来,酸价大于140 mgKOH/g的水性油墨用树脂的再溶解性能较 好,相反则再溶解性能较差;但是酸价过高也会导致印刷品的抗水 性能不良,因此树脂的选择要掌握好溶解的平衡性,同时也要考虑 油墨的综合应用性能。水性油墨通常使用的是丙烯酸类树脂液,通 常的水基柔性版油墨的树脂液组成(分散型树脂液/成膜型树脂液 =3/7)存在复溶性不良。经分析分散型丙烯酸类树脂液的主要作 用在于对颜料进行分散,帮助油墨发色,酸价都较高,所以再溶解 性能不会存在不良现象;而成膜型丙烯酸类树脂液的主要作用在于 促进油墨皮膜的强韧度,以利于各种相关的后加工性,酸价偏小; 因此一般来说其再溶解性能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 再溶解性能的降低;在保证原油墨印刷效果的前提下科研人员经多 次试验,决定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液作为油墨的 连结料部分其中分散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生产的研磨阶段加 入,遮盖型丙烯酸类树脂液(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油墨皮膜的干燥速度, 同时保证印品的颜色遮盖力,酸价较高于成膜类树脂液)和成膜型 丙烯酸类树脂液则要在油墨研磨阶段以后加入,并与油墨体系混合 均匀即可。树脂液总加入量占油墨整体重量40-65%。配比详见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2 、助剂方面在树脂选择好的前提下,稳定油墨体系用的助剂可以帮助油墨进一 步提高在印刷过程中的复溶性等方面的性能,通常这类物质都属于含有胺类或呈现碱性的物质,pH为8.5-10,将其在油墨研磨阶段 后加入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其加入量为油墨整体重量的 0.5-2.5%。由于它们挥发度较低,同时因为与油墨体系中的其它溶剂 有相溶性,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干类溶剂的挥发,从而保证 长时间印刷过程的油墨体系溶剂平衡性。 以下以制备水基柔性版大红油墨为例现有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及各组分按重量%称取重量分 别是将偶氮红颜料15kg、分散型树脂液18kg、去离子水10kg、分 散剂0.5kg、消泡剂0.5kg,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用砂墨机研磨至 所需要的细度,然后将所需要的成膜型树脂液43kg、醇类溶剂3kg、 去离子水10kg加齐,混合均匀后,检测相关指标,作一定的调整而 后过滤、装桶。用该方法制备出的油墨在小型印刷机上试印,在持 续印刷45分钟左右时即出现由于复溶性不良而堵版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方法,即改良后的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及各组分 按重量%称取重量分别是将偶氮红颜料15kg、分散型树脂液20kg、去离子水10kg、分 散剂0.5kg、消泡剂0.5kg,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后,按常规用砂墨机 研磨至所需要的细度,然后将所需要的遮盖型树脂液10kg、成膜型 树脂液30kg、碱性稳定剂lkg、醇类溶剂3kg、去离子水10kg加齐, 混合均匀后,按常规检测相关指标,作一定的调整后过滤、装桶。 用该方法作出的油墨在小型印刷机上试印,持续印刷5小时,仍未 出现任何不良问题,应用效果非常显著。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进行的详细 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根据所限定范围例举出若干个实施例, 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基柔性版油墨采用原料包括树脂连结料、颜料、助剂、溶剂;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1)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液作为油墨的树脂连结料部分,且分阶段加入;所述树脂液为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遮盖型丙烯酸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树脂液;其中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35%,分子量(Mw)为10000,树脂的酸价为230mgKOH/g,占树脂液整体比例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水基柔性版油墨复溶性的方法,水基柔性版油墨采用原料包括:树脂连结料、颜料、助剂、溶剂;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1)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水性丙烯酸类树脂液作为油墨的树脂连结料部分,且分阶段加入;所述树脂液为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遮盖型丙烯酸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树脂液;其中分散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35%,分子量(Mw)为10000,树脂的酸价为230mgKOH/g,占树脂液整体比例为38%;遮盖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48%,分子量(Mw)为200000,树脂的酸价为175mgKOH/g,占树脂液整体比例为15%;成膜型丙烯酸树脂液固体含量45%,分子量(Mw)为37000,树脂的酸价为141mgKOH/g,占树脂液整体比例为47%;树脂液总用量占油墨整体重量的40-65%;分散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遮盖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和成膜型丙烯酸类树脂液在油墨研磨阶段以后加入并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2)采用的助剂为胺类物质或呈现碱性的物质,pH为8.5-10,将其在油墨研磨阶段后加入与油墨体系混合均匀即可;其加入量为油墨整体重量的0.5-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石晶暴大鹏汪月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