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迪群专利>正文

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768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封装基材包括第一重新分布层,第一重新分布层还包括第一电路以及第一介电层;第一电路埋设在第一介电层中,第一电路具有顶面与第一介电层顶面共平面;第一电路具有底面与第一介电层底面共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厚度较薄、在厚度方向上提高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密度,适合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较高密度封装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装基材,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该些埋入式电路具有一个顶表面,该顶表面与介电层的顶表面呈共平面。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US9,287,250B2公开了一种用于芯片的封装基材,核心基材30配置在中间,顶部阻焊层70F配置在封装基材的顶侧上,底部阻焊层70S配置在封装基材的底侧上。第一电路层158Fa埋设在介电层150Fb中。第二电路层58S埋设在介电层150Sa中。请注意埋入式电路158Fa的电路158Fa厚度和介电层150Fb的厚度的关系,介电层150Fb的厚度远大于电路158Fa的厚度。类似地,介电层150Sa的厚度远大于电路58S的厚度。随着半导体工业中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的封装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如图1所示用于芯片的封装基材使用了较厚的介电层,例如核心基材30,大量占据了基材的空间高度。如果电路顶表面上方的介电层可以变薄或是消除,则在厚度方向上提高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密度,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厚度较薄、在厚度方向上提高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密度,适合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较高密度封装要求的封装基材。根据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包括第一重新分布层;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一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一介电层中的第一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顶表面,与第一介电层的顶表面共平面。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所述第一电路具有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底表面共平面。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第二重新分布层,第二重新分布层配置在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的底侧;所述第二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二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二介电层中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电性耦合到所述第一电路。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至少一芯片,配置于该第一电路的上侧。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多个焊锡球,配置于该第二电路的底侧。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第三重新分布层,所述第三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三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三介电层中的第三电路;所述第三电路具有顶表面,与第三介电层的顶表面共平面;所述第三电路电性耦合到所述第二电路。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所述第三电路具有底表面,与第三介电层的底表面共平面。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至少一芯片,设置于该第三电路的底侧。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所述第二重新分布层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和所述第三重新分布层之一的横向侧的延伸部分;至少一个金属焊垫,暴露在所述延伸部分的顶侧或是底侧。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前述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中,还包括封装胶体,封装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的周边;所述第二重新分布层设置于所述封装胶体与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的底面;所述封装胶体的底面接触于所述第二介电层的顶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具有埋设在介电层中的电路,并且该电路的厚度等于埋设该电路的介电层的厚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厚度较薄,适合于用于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较高密度封装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芯片的封装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6B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A~8B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A~12B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其中:11C、13C、21C、31C、61C、63C、71C为电路;111、112、115为芯片;12D、14D、62D为非感光介电层;12V、14V、21V、32V、61V、62V、71V为金属通路;11D、13D、31D、33D、61D、63D、71D为光敏介电层;13、15P、25P、71P、72P为开口;14V为纵向导通金属;15、25为介电层;211、212为金属焊垫;26为焊锡球;28为延伸部;282为金属焊垫;600为封装基材单元;68为封装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图2A~2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其包括第一重新分布层RDL1。第一重新分布层RDL1包括埋设在第一介电层11D中的第一电路11C。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金属12V电性耦合相邻的上下层电路层。第一电路11C的厚度等于第一介电层11D的厚度。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金属12V埋设在第二介电层12D中;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金属12V被配置在第一电路11C的底侧上。第一重新分布层RDL1还包括埋设在第二介电层13D中的第二电路13C。多个纵向导通金属14V电性耦合相邻的上下层电路层。第二电路13C的厚度等于介电层13D的厚度。多个纵向导通金属14V埋设在介电层14D中;多个纵向导通金属14V被配置在第二电路13C的底侧上。第一电路11C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顶表面与第一介电层11D的顶表面共平面,并且底表面与第一介电层11D的底表面共平面。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配置在第一重新分布层RDL1的底侧上;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包括埋设在介电层21D中的至少一层第二电路21C。多个纵向导通金属21V电性耦合相邻的上下层电路层;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的第二电路21C电性耦合到第一重新分布层RDL1的第一电路11C;并且第二电路21C从第一电路11C的底侧向下扇出,使得第二纵向导通金属21V的密度小于第一纵向导通金属12V、14V的密度。每个第二电路21C的线宽大于每个第一电路11C的线宽。至少一个芯片配置在第一电路11C的顶侧上,多个焊锡球26配置在第二电路21C的底侧上。图2B显示电路埋设状态的3D视图。图2B显示多个电路11C,每个电路11C具有顶表面与介电层11D的顶表面共平面;每个电路11C具有底表面与介电层11D的底表面共平面。多个纵向导通金属12V穿过介电层12D,导通上下相邻层的电路层。图3A~6B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如图3A所示,制作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所述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具有埋设在介电层21D中的至少一个电路21C。电路21C具有多个顶部金属焊垫211和多个底部金属焊垫212;多个纵向导通金属21V电性耦合相邻的上下层电路层。介电层25配置在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的底侧上。如图3B所示,在第二重新分布层RDL2的顶侧上施加非光敏介电层14D;以及在非光敏介电层14D的顶侧上施加光敏介电层13D。如图3C所示,图案化光敏介电层13D以形成多个开口13;底部的非光敏介电层14D用作蚀刻停止层(etchstopper)。如图4A所示,对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包括第一重新分布层;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一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一介电层中的第一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顶表面,与第一介电层的顶表面共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3 US 15/078,0101.一种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包括第一重新分布层;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一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一介电层中的第一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顶表面,与第一介电层的顶表面共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底表面,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底表面共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重新分布层,第二重新分布层配置在所述第一重新分布层的底侧;所述第二重新分布层包括第二介电层和埋设在第二介电层中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电性耦合到所述第一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芯片,配置于该第一电路的上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埋入式电路的封装基材,其特征是,还包括多个焊锡球,配置于该第二电路的底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迪群
申请(专利权)人:胡迪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