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425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萃取物及茶叶中水溶性茶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黄素、茶红素三者构成,且三者有恒定比例的食用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茶色素中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5-18%,茶黄素的重量含量为1-4%,茶红素的重量含量为2-5%;茶色素的生产过程为茶叶经煎煮取汁,碱化、浓缩,酸化,加入乙醇回流,乙醇回流液再碱化得到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喷雾干燥,即得该茶色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茶色素色调优美,其色调随物料的pH值可以调节,持久稳定,着色力强,全天然无毒,可广泛用于色酒、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行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萃出物及茶叶中水溶性茶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现有技术中,未检出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三者构成的水溶性;1986年11月5日中国专利局公告了一种“红茶色素的制备方法”,申请号85103794,其中红茶色素是由绿茶或新鲜茶叶经化学氧化,而直接制成,虽然在茶叶利用上得到了提高,但也没有涉用到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红素、茶黄色三者构成的水溶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三者组成,且三者有恒定组成比例的水溶性食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茶色素为褐色无定形粉末,是一种包含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的水溶性色素,其特征在于该品0.1%纯水溶液的PH值为8-9;0.1%纯水溶液在280nm,10mm厚的比色皿中的吸收值E280nm1cm≥3.0。该品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或醇溶液为褐色澄明溶液,无混悬或混浊。该品水溶液中加FeCL3试液生成绿黑沉淀;滴加明胶蛋白试液无色絮状沉淀产生;干燥失重量小于5%,炽灼残渣按硫酸盐计小于35%。上述茶色素的生产方法如下(a)茶叶按1∶15-30倍加水后经一次或一次以上的煎煮取汁,煎出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进行碱化,调节PH8-10,然后在小于90℃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体积量的1/2-6,得浓缩液;(b)浓缩液用酸调至PH3-6,酸化液加入乙醇1-10体积倍量,回流0.5-2小时,得醇回流液;(c)醇回流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调节至PH7-10,沉淀后过滤,得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喷雾干燥,即得该茶色素产品。上述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较佳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a步茶叶加水后的煎煮时间最佳为0.75-1.0小时,以利于茶色素的溶出和保持;所采用的酸较佳为盐酸、草酸、醋酸。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如下优点茶色素成分全,色调优美,随物料的PH值色调可调,持久稳定,着色力强,全天然无毒,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原料可采用各种高、中低档茶叶,来源广泛,造价低廉,茶色素提取率可达30%以上。本专利技术所得的茶色素可广泛用于色酒,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为实施例1所得的茶色素的可见一紫外吸收光谱。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绿碎茶40kg,以1∶1的净水在双向搅拌机中拌匀湿润后置夹层蒸汽锅中以茶叶重20倍量的水分三次煎煮,每次沸后保持20分钟。合并三次煎出液进板框过滤,滤液在调碱釜中于不断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PH9,即行在85℃薄膜蒸发浓缩至原体积量的1/4,浓缩后的碱化茶汁置反应釜中按1∶2的体积加入乙醇,用盐酸酸化至PH3-6后回流半小时,待冷却后放出回流液置碱化釜中以氢氧化钠调至PH9,可得茶色素结晶,将该结晶过滤后调浆喷雾干燥即得茶色素4kg。该茶色素为褐色粉末,它的可见吸收紫外光谱见附图,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6%,茶黄素重量含量为1.5%,茶红素重量含量为4%。实施例2,红茶30kg,加入15倍量的水置夹层蒸汽锅中煎煮,沸后保持45分钟,煎出液用碳酸钠溶液在调碱釜中碱化至PH8,然后在88℃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液体积量的1/2,得浓缩液,浓缩后的碱化茶汁用醋酸调至PH5后,置反应釜中按1∶5的体积加入乙醇后回流1.5小时得醇回流液,冷却后放出回流液置碱化釜中以碳酸钠溶液调至PH8,可得茶色素结晶,将该结晶过滤后调浆喷雾干燥即得茶色素3.2kg。该茶色素为褐色粉末,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8%,茶黄素重量含量为2.5%,茶红素重量含量为2%。实施例3,乌龙花茶40kg,加入30倍量的水置夹层蒸汽锅中煎煮,沸后保持1.5小时,煎出液用碳酸氢钠溶液在调碱釜中碱化至PH10,然后在80℃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液体积量的1/6,得浓缩液,浓缩液用草酸调至PH6后,置反应釜中按1∶10的体积加入乙醇后回流2小时,得醇回流液,冷却后放出回流液置碱化釜中以碳酸氢钠溶液调至PH10,可得茶色素结晶,将该结晶过滤后调浆喷雾干燥即得茶色素3.9kg。该茶色素为褐色粉末,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5%,茶黄素重量含量为3%,茶红素重量含量为5%。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茶色素,它为褐色无定形粉末,是一种包含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的水溶性色素,其特征在于该品0.1%纯水溶液的PH值为8-9,该品0.1%纯水溶液在280nm,10mm厚的比色皿中的吸收值E280nm1cm≥3.0。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色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a)茶叶按1∶15-30倍加水后经一次或一次以上的煎煮取汁,煎出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进行碱化,调节PH8-10,然后在小于90℃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体积量的1/2-6,得浓缩液;(b)浓缩液用酸调至PH3-6,酸化液加入乙醇1-10体积倍量,回流0.5-2小时,得醇回流液;(c)醇回流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调节至PH7-10,沉淀后过滤,得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喷雾干燥,即得该茶色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色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较佳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色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酸较佳为盐酸、草酸、醋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萃取物及茶叶中水溶性茶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黄素、茶红素三者构成,且三者有恒定比例的食用。本专利技术所得的茶色素中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5—18%,茶黄素的重量含量为1—4%,茶红素的重量含量为2—5%;茶色素的生产过程为茶叶经煎煮取汁,碱化、浓缩,酸化,加入乙醇回流,乙醇回流液再碱化得到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喷雾干燥,即得该茶色素。本专利技术所得的茶色素色调优美,其色调随物料的pH值可以调节,持久稳定,着色力强,全天然无毒,可广泛用于色酒、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行业。文档编号C09B61/00GK1074459SQ9311041公开日1993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日专利技术者孙刘根 申请人:南昌洪婺名茶开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茶色素,它为褐色无定形粉末,是一种包含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的水溶性色素,其特征在于:该品0.1%纯水溶液的PH值为8-9,该品0.1%纯水溶液在280nm,10mm厚的比色皿中的吸收值E↑[280nm]↓[1cm]≥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刘根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洪婺名茶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