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127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2:31
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包括主车架、设在主车架上的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后平叉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双撑架,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设在轴筒上的两条支腿,所述轴筒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该种双撑架在升起后,轴筒位于后平叉的前侧下方,不会与摆动的后平叉发生干涉,骑行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螺栓与轴筒上的内螺纹配合将双撑架铰接在连接板上,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

Electric vehicle with improved double support frame

An improved double support electric vehicles, including a main fram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hinged on the two main frame in two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on the rear fork and two hing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of the double support, the double support bracket comprises a shaft sleeve, a shaft cylinder the two legs, the two ends of the shaft are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inge hole, an end portion of the shaft cylinder and the hinge hole, including bolt, the bolt through the hinge hole matched with the internal threa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echnical improvement and double suppor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double suppor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the double support in rising,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at the front side of the rear fork, and will not swing the rear fork riding inter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more safe and reliable, through the internal thread bolt and the axle tube with double bracket is hing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reliable connection, high assembl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现代社会非常普及的代步工具,以驾驶操作简便、节能环保受到广泛的喜爱。目前的最畅销的电动车是类似于踏板摩托车外形的电动车,因其外形美观、鞍座舒适、电池储量大、续航时间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是该种电动车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附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该类电动车车架,其中的双撑架包括一U型管和设在U型管上的两个轴接板,两个轴接板与车架上的连接板铰接,车辆在骑行过程中双撑架中的U型管极易与摆动的后平叉发生碰撞,影响骑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同时该种双撑架仅靠两个轴接板与车架上端连接板铰接,连接强度差,一旦车辆发生倾倒或碰撞极易造成轴接板变形,从而造成双撑架无法升降或灵活性降低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该电动车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灵活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主车架、设在主车架上的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后平叉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双撑架,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前轮,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后轮,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设在轴筒上的两条支腿,其中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一端侧壁连接,另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另一端侧壁连接,所述轴筒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轴筒的两端设有螺母,所述内螺纹为所述螺母上的内螺纹。所述螺母的一端插入所述轴筒,所述螺母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卡靠所述轴筒的端口,所述限位盘的一侧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限位盘的另一侧设有防滑纹;所述电动车的双撑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侧壁贴靠所述防滑纹,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贴靠所述支腿的侧壁。所述加强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所述螺母与所述限位盘为一体成型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双撑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拉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拉簧轴,至少一条支腿上设有拉簧钩,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拉簧钩配合,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轴配合。所述拉簧轴的一端位于连接板的一侧与拉簧配合,拉簧轴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限位部。其中一条支腿的一端与所述轴筒连接,另一端向后弯折形成踩蹬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平叉铰接孔,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平叉轴,所述平叉轴与所述平叉铰接孔连接,穿过前轮中轴的垂线至所述轴筒的距离小于该垂线至平叉轴的距离。所述轴筒的所在水平面位于所述平叉轴的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该种双撑架在升起后,轴筒位于后平叉的前侧下方,不会与摆动的后平叉发生干涉,骑行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螺栓与轴筒上的内螺纹配合将双撑架铰接在连接板上,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同时轴筒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连接横梁的作用,再次提高了主车架的机械强度,最后该种双撑架不会因车辆倾倒或轻微碰撞造成铰接部位变形而影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车架与电池盒装配后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双撑架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中双撑架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中螺母的结构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车架与双撑架组装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实施例,包括主车架1、设在主车架1上的两个连接板2、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2上的后平叉3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2上的双撑架,所述主车架1上设有前轮,所述后平叉3上设有后轮,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4、设在轴筒4上的两条支腿5,其中一条支腿5与所述轴筒4的一端侧壁连接,另一条支腿5与所述轴筒4的另一端侧壁连接,所述轴筒4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4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还包括螺栓6,所述螺栓6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所述主车架1上还设有操控组件、控制器、电池盒12和位于所述电池盒12内的蓄电池。本技术中的双撑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该种双撑架在升起后,轴筒4位于后平叉3的前侧下方,不会与摆动的后平叉3发生干涉,骑行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螺栓6与轴筒4上的内螺纹配合将双撑架铰接在连接板2上,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同时轴筒4位于两个连接板2之间,具有连接横梁的作用,再次提高了主车架1的机械强度,最后该种双撑架不会因车辆倾倒或轻微碰撞造成铰接部位变形而影响使用。参见图3至图4,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轴筒4的两端设有螺母7,所述内螺纹为所述螺母7上的内螺纹。通过在轴筒4两端设置螺母7完成与螺栓6的配合,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螺母7的一端插入所述轴筒4,所述螺母7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盘71,所述限位盘71卡靠所述轴筒4的端口,所述限位盘71的一侧与所述螺母7连接,所述限位盘71的另一侧设有防滑纹72;还包括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的一端侧壁贴靠所述防滑纹72,所述加强板8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81,所述弧形槽81贴靠所述支腿5的侧壁。加强板8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轴筒4与支腿5的连接强度,弧形槽81与支腿5的侧壁贴靠保证了加强板8能够随双撑架同步摆动,限位盘71及防滑纹72的设置省去了螺母7的固定工序,限位盘71将螺母7限定在轴筒4的端口部位,加强板8的侧壁贴靠防滑纹72可以防止螺母7发生自转,保证了螺母7与螺栓6的锁紧配合,上述结构简单、巧妙,不仅提高了双撑架的装配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螺母7与所述限位盘71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参见图2至图3,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加强板8上设有限位槽82,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槽82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位槽82与限位部的配合限定双撑架的升起幅度,防止双撑架中的支腿5与后平叉3发生干涉。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还包括设在所述双撑架与所述连接板2之间的拉簧10,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拉簧轴11,至少一条支腿5上设有拉簧钩53,所述拉簧10的一端与所述拉簧钩53配合,所述拉簧10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簧轴11配合。所述拉簧轴11的一端位于连接板2的一侧与拉簧10配合,拉簧轴11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板2的另一侧形成所述限位部。采用拉簧轴11的另一端作为限位部结构巧妙,生产成本低。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其中一条支腿5的一端与所述轴筒4连接,另一端向后弯折形成踩蹬部51。所述踩蹬部51上设有踩蹬板52。踩蹬板52的设置使得用户脚踩上去更加舒适。该种结构的踩蹬部51使得双撑架的在支起车架时更加稳靠,并且结构简单、易加工、外形美观。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平叉铰接孔,所述后平叉3上设有平叉轴9,所述平叉轴9与所述平叉铰接孔连接,穿过前轮中轴的垂线至所述轴筒4的距离小于该垂线至平叉轴9的距离。所述轴筒4的所在水平面位于所述平叉轴9的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包括主车架、设在主车架上的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后平叉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双撑架,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前轮,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设在轴筒上的两条支腿,其中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一端侧壁连接,另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另一端侧壁连接,所述轴筒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包括主车架、设在主车架上的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后平叉以及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双撑架,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前轮,所述后平叉上设有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架包括轴筒、设在轴筒上的两条支腿,其中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一端侧壁连接,另一条支腿与所述轴筒的另一端侧壁连接,所述轴筒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轴筒的端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孔与所述内螺纹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筒的两端设有螺母,所述内螺纹为所述螺母上的内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双撑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一端插入所述轴筒,所述螺母的另一侧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卡靠所述轴筒的端口,所述限位盘的一侧与所述螺母连接,所述限位盘的另一侧设有防滑纹;所述电动车的双撑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侧壁贴靠所述防滑纹,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贴靠所述支腿的侧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百亮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安马达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