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00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一圆管,第一圆管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容置第一圆管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圆管之间设置有团絮状耐高温石棉,第一固定件的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和第一腰孔,第一腰孔内设置有将第一固定件和本体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与外部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一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遮蔽板,第一遮蔽板上设置有若干避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避让部,第一遮蔽板的内表面与第一圆管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减少铝液溢流、有效防止铝液粘附。

Gate assembly for pouring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sting mold gate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first, first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tube, the first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fixing part, a first fix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ccommodating tube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the first tub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locculent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asbestos, the edge of the end face of the first fix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ird through holes and the first waist hole, first waist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fixing piece and the first bolt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lt and bolt, second the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fix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ver plate, the first shiel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voiding the first bolt and the second bolt to avoid, the first shield inner surface with the first round tube plate F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ate assembly of a casting mould, which reduces the overflow of aluminum liquid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adhesion of the aluminum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
本技术涉浇注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浇注模常用于铝制产品的生产以减少加工量,节省成本。浇注模的结构通常包括左右分的侧模、位于浇注模底部的顶出装置和位于顶部的浇口组件。生产过程中,将铝锭融化成铝液,然后经由浇口组件处倒入浇注模中,实现产品的成型。然而当铝液流过浇口组件时不可避免有铝液溢出或飞溅出,溢出的铝液粘附在浇口组件上,造成原料浪费,还不易清理,使得浇口组件的拆装保养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少铝液溢流、有效防止铝液粘附的浇口组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一圆管,第一圆管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容置第一圆管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圆管之间设置有团絮状耐高温石棉,第一固定件的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和第一腰孔,第一腰孔内设置有将第一固定件和本体连接的第一螺栓,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与外部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一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遮蔽板,第一遮蔽板上设置有若干避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避让部,第一遮蔽板的内表面与第一圆管贴合。优选的,第一圆管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呈喇叭状。优选的,本体水平的延伸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夹角为90°。优选的,第一圆管上设置有第一圆环。优选的,第一遮蔽板的表面呈凹凸结构,表面粘附有砂粒。优选的,第一遮蔽板外边缘设置有翻边。优选的,第一固定件呈盘形,第一腰孔绕第一固定件中心均布,第一腰孔呈扇形。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通过设置本体配合形成浇注模的上模,减少产品后续加工余量,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使浇口组件定位准确且易于维护;通过设置第一圆管减少浇注时铝液溢流或飞溅;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耐高温石棉使得第一圆管不被铝液粘接固定,易于拆装;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三通孔、第一腰孔使得浇口组件易于调整;还通过设置第一遮蔽板进一步防护,减少铝液溢流粘附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包括本体1,本体1的底部可设置成浇注模的上模,配合形成产品的外形,减少后续加工量。本体1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的夹角优选为90°,在与浇注模配合使用时,侧模上设置两个凹槽与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配合装配,实现对本体1的准确定位,使本体1形成的产品外形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同时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在使用后磨损时只需增加垫片或补焊,即可保证原有的精度,修复方便。本体1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容置液体金属通过,如铝液通过,进而浇注出产品,第一通孔2优选沿铝液的流动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方便铝液充满浇注模,减少气孔、冷隔、少料等浇注不良。第一通孔2处设置有第一圆管3,第一圆管3优选为陶瓷材料,常时间受铝液冲刷而不破损,同时冷却散热慢,第一圆管3处铝液最后冷却,能够补偿浇注模内铝液冷却后产生的收缩,使得浇注出的产品致密,缺陷少。第一圆管3远离第一通孔2的一端可设置呈喇叭状,方便铝液的倾倒,减少甚至不引起铝液的飞溅,使得铝液的溢出量或飞溅出的量大为减少,减少浇口组件的清理时间和次数。第一圆管3的外表面可设置有第一圆环12,第一圆管3与第一通孔2装配时,第一圆环12搭接于本体1上,避免铝液飞溅或流至第一圆管3与第一通孔2之间的细缝内,使第一圆管3的放置与取出不受影响。第一圆环12与本体1的接触面可设置有耐高温石棉垫,即使发生意外导致本体1与第一圆环12被铝液粘结固定,清理第一圆环12外侧凝固的铝块即可方便的将第一圆管3取下。第一圆管3外侧设置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可呈圆盘状,节省材料,不降低第一固定件4的强度。第一固定件4内设置有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的直径比第一圆管3的外径大5~10mm,可方便的将第一固定件4套于第一圆管3外侧,不影响浇注操作,并阻隔铝液的进一步溢流。第二通孔5与第一圆管3之间可设置有团絮状的耐高温石棉,不需另外在第一圆环12与本体1之间添加耐高温石棉垫,第一圆管3与第二通孔5之间絮状耐高温石棉使第一圆管3放置平稳,不易倾覆,同时降低第一圆管3的设计高度,降低成本同时方便铝液浇注。第一固定件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腰孔7,第一腰孔7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8将第一固定件4和本体1连接。当需要对本体1调整时,稍松开第一螺栓8,调整到位后再将第一螺栓8锁紧,操作简便,特别方便进行浇注模的安装调试。第一腰孔7绕第一固定件4中心均布,第一腰孔7优选呈扇形,不使第一固定件4的局部壁厚过小,不易断裂,还特别适用于对本体1进行旋转调整的情况。第一固定件4上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6,第三通孔6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1,第二螺栓11与外部移动装置相连接,移动装置通过第二螺栓11、第三通孔6、第一固定件4带动本体1移动,配合进行浇注模的合模和分模。第一固定件4的顶部设置有圆环状的第一遮蔽板9,第一遮蔽板9上设置有若干避让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11的避让部10。第一遮蔽板9从上遮蔽第一圆管3与第一固定件4之间的缝隙,避免铝液进入固定,不影响第一圆管3的拆装,同时减少铝液的浪费。第一遮蔽板9的表面呈凹凸结构,具有圆形或六角形凹坑,或者更细小的不规则的凸起,使第一遮蔽板9与铝液的接触面积增加,铝液易冷却,第一遮蔽板9与铝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张力,使铝液飞溅至第一遮蔽板9时不继续流动。空间允许情况下,第一遮蔽板9内外缘设置有翻边,减少飞溅至第一固定件4的铝液。为使第一遮蔽板9的表面粗糙,第一遮蔽板9的表面粘附有砂粒,飞溅的铝液凝固后容易取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包括本体(1),本体(1)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孔(2),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2)处设置有第一圆管(3),第一圆管(3)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上设置有容置第一圆管(3)通过的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与第一圆管(3)之间设置有团絮状耐高温石棉,第一固定件(4)的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6)和第一腰孔(7),第一腰孔(7)内设置有将第一固定件(4)和本体(1)连接的第一螺栓(8),第三通孔(6)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1),第二螺栓(11)与外部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一固定件(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遮蔽板(9),第一遮蔽板(9)上设置有若干避让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11)的避让部(10),第一遮蔽板(9)的内表面与第一圆管(3)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模的浇口组件,包括本体(1),本体(1)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孔(2),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2)处设置有第一圆管(3),第一圆管(3)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上设置有容置第一圆管(3)通过的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与第一圆管(3)之间设置有团絮状耐高温石棉,第一固定件(4)的端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6)和第一腰孔(7),第一腰孔(7)内设置有将第一固定件(4)和本体(1)连接的第一螺栓(8),第三通孔(6)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1),第二螺栓(11)与外部固定装置相连接,第一固定件(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遮蔽板(9),第一遮蔽板(9)上设置有若干避让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11)的避让部(10),第一遮蔽板(9)的内表面与第一圆管(3)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刘狄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丰摩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