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nitrid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1, NH3 and N2 and pre stability; step C2, the silane; step C3, RF ignition; step C4, deposition of silicon nitride; step C5, the nitrogen plasma treatment of silicon nitrid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tensile stress of silicon nitrid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nitrogen plasma bombardment to enhance the bonding force of Si-N so as to improve the film density, improve the tensile stress of silicon nitride acid resistance, so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integrated in the double liner after strain gate proces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张应力的应变氮化硅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当器件物理栅长持续缩减时,若试图使得器件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则载流子迁移率增强技术对于CMOS等比例缩小是至关重要的。应变硅技术通过仅增强载流子迁移率而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期在高性能逻辑技术中,广泛采用了共轴工艺应变硅。已研发了通过在器件结构上的张应力氮化物盖层来引入沟道应变,从而增强NMOS载流子迁移率。同样地,可以在器件结构上形成压应力氮化物盖层以增强PMOS载流子迁移率。采用上述的现有工艺技术,对于NMOS而言在氮化硅薄膜中产生了由上述工艺诱导得到的高达约1.4GPa的张应力,而对于PMOS而言则产生了高达约3.0GPa的压应力。上述双应变衬层集成工艺不仅需要高的氮化硅应变,而且当使用后栅工艺时也需要薄膜具有良好的密度以及抗酸性(例如对于稀释氢氟酸dHF,特别是当后栅工艺去除假栅极及其垫氧化层时,腐蚀用的酸可能会使得应力层具有较大的、乃至不可接受的损伤,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性能)。下表1是各种常见材料在dHF下的腐蚀速率对比。表1由此可见,在同样的腐蚀条件下,张应力氮化硅在dHF中刻蚀速率明显超过压应力氮化硅以及热氧化物,使得在后栅工艺的双应变衬层中难以集成采用张应力氮化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困难,提供一种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硅制造方法,包括:步骤c1,通入氨气和氮气并预稳定;步骤c2,通入硅烷;步骤c3,射频点火;步骤c4,沉积氮化硅;步骤c5,氮气等离子体处理氮化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c1,通入氨气和氮气并预稳定;
步骤c2,通入硅烷;
步骤c3,射频点火;
步骤c4,沉积氮化硅;
步骤c5,氮气等离子体处理氮化硅。
2.如权利要求1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循环地重复执行步骤c1至
步骤c5。
3.如权利要求2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循环次数为20次。
4.如权利要求2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在每个步骤c4之后均执行
步骤c5。
5.如权利要求1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步骤c1至步骤c5执行过程
中腔内压力稳定控制在6T。
6.如权利要求1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步骤c1中,氨气流量为
80sccm,氮气流量为4000sccm,通气时间为10s。
7.如权利要求6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步骤c2中,在保持步骤c1
的流量同时,通入硅烷流量为20sccm,通气时间5s。
8.如权利要求7的氮化硅制造方法,其中,步骤c3中,在保持步骤c1
和步骤c2的流量同时,激发射频,开启高频RF,设定为40W,时间为
5s。
9.如权利要求8的氮化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磊,秦长亮,李俊峰,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