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环境生物安全检测
,涉及一种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利用选择压力模拟抗虫转基因所带来的适合度利益,从而检测抗虫转基因逃逸到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包括杂草稻和野生稻)所带来潜在环境风险及程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据研究报道,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应用和种植,为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药施用量的减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粮食安全均带来了新的机遇。据知,转基因生物技术已被确定为我国未来育种发展的重大目标,随之将有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培育出来释放到环境中;然而,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之前,必须进行包括环境生物安全在内的生物安全检测和评价,特别是对转基因的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即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到野生近缘物种之后,可能引起的严重杂草问题和野生近缘种的局部濒危和灭绝等一系列后果均必须进行检测和风险评价,以确保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抗虫转基因栽培稻已经被培育出来,并释放到环境中进行风险评价,这些环境风险包括抗虫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逃逸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分析杂草稻或野生稻群体的平均复合适合度值与栽培稻平均复合适合度值的差异,预测转基因逃逸后带来的环境风险及其程度,其包括步骤: (1)构建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 (2)设计用于模拟抗虫转基因逃逸导致环境风险的田间种植实验方案; (3)建立利用选择压(放养靶标害虫)计算适合度变化,模拟抗虫转基因逃逸带来环境风险的检测和评价标准。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构建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的步骤为:混合2-3个不同品种栽培稻的等量种子构成栽培稻的比较实验群体,分别混合2-3个不同群体的杂草稻或野生稻等量种子或多年生野生稻植株,分别构建形成杂草稻或野生稻的实验群体。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用于模拟抗虫转基因逃逸导致环境风险的田间种植实验,是将罩笼条件下未接种靶标害虫的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视为“含转抗虫基因的群体”,将接种靶标害虫的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实验群体视为“非转基因群体”;分别将两套一致的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样本,随机种植于未接种靶标害虫和接种靶标害虫的环境中,具体种植步骤为: 在罩笼条件下,将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分小区种植,每个小区至少包含5 X 5=25个植株,栽培稻和杂草稻实验群体的株距和行距设置为15cmX 15cm~20cmX20cm之间;栽培稻和野生稻实验群体的株距和行距设置为30cmX 30cm~40CmX40Cm之间;在同一实验环境条件下,栽培稻和杂草稻或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实验群体按照随机分布种植于4-6个`小区,并于实验群体植株生活史的各生长阶段,分别进行适合度相关性状的测量。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同一实验环境条件为无虫压或者高虫压。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利用选择压是利用放养靶标害虫。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逃逸的检测方法,...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