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433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包括上部多孔固定板、双旋器、下部多孔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的上部多孔固定板和下部多孔固定板为圆形多孔板,分别固定双旋器的上下部,连接板水平方向连接双旋器,上部多孔固定板、下部多孔固定板和连接板将多个双旋器连接固定为一圆形塔盘,安装在吸收塔内支撑梁上;圆形塔盘整体设于吸收塔入口和喷淋系统之间;所述双旋器包括固定套环、内筒、内筒旋流叶片、外筒、外筒旋流叶片和中心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2、有效提高脱硫效率。3、实施方便,改造工程量少,能耗低。4、系统可靠性高,检修方便。

Double rotating purifying device suitable for absorpt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 rotary tower for absorption purification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fixing plate, porous double rotator, the lower part of the porous fix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fixed porous porous plate which is a circular porous plate, respectively on the lower fixed double rotary devic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double connectio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upper and lower porous porous plate fixed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to a plurality of double rotator connected and fixed for a circular tray is installed in the absorption tower supporting beam; circular tra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verall absorption tower entrance and spray system; the double rotary device comprises a fixing ring, an inner cylinder swirl the blade, outer cylinder, outer cylinder swirl vanes and a central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1, 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2,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3, the implementation is convenient, less renovation project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4, the system reliability is high, easy to overha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
本技术专利涉及燃煤锅炉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塔内高效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全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正在大规模开展,而在如今主流技术中,各种污染物主要是通过不同治理设备的协同处理得以控制。其中脱硝单元由低氮燃烧+SCR装置完成;脱硫单元由吸收塔完成;除尘单元由干式电除尘+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完成。吸收塔在脱硫能力上可以满足超低排放指标要求,但是在除尘上仍有较弱,其除尘效率只能达到60~70%。烟尘的排放指标主要是通过卧式或立式湿式电除尘器来保证。湿式电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无二次扬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设备投资高,停机改造工期长,布置场地受限等不足。近年来,国家在采用政策规制和经济杠杆来促使火电企业实施环保措施的同时,也提出了电厂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国产化的目标。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三层屋脊式除雾器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等,但根据其已投运机组的数据统计,这些技术在负荷适应性、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很大不足。如上所述,在常规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中,除尘经过了干式电除尘、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这一系列装置才得以保证,这种常规的单元式工艺占地面积大且投资较高,而吸收塔的除尘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烟气治理的趋势将是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施方便,能够提高吸收塔除尘效率、脱硫效率的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包括上部多孔固定板、双旋器、下部多孔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的上部多孔固定板和下部多孔固定板为圆形多孔板,分别固定双旋器的上下部,连接板水平方向连接双旋器,上部多孔固定板、下部多孔固定板和连接板将多个双旋器连接固定为一圆形塔盘,安装在吸收塔内支撑梁上;圆形塔盘整体设于吸收塔入口和喷淋系统之间;所述双旋器包括固定套环、内筒、内筒旋流叶片、外筒、外筒旋流叶片和中心筒;所述内筒旋流叶片的叶片与内筒的夹角为25~60度,外筒旋流叶片的叶片与外筒的夹角为30~60度,内筒旋流叶片与外筒旋流叶片的旋向相反;所述外筒直径为1~2m,内筒与外筒的直径比为0.5~0.8,中心筒与外筒的直径比为0.1~0.3,固定套环直径比外筒直径大11~25mm,内筒相比外筒高出5~20cm。作为优选:所述内筒旋流叶片的相邻内筒叶片重叠面积为单个内筒旋流叶片的5%~11%,所述外筒旋流叶片的相邻外筒叶片重叠面积为单个外筒旋流叶片投影面积的5%~11%。作为优选:所述喷淋系统上依次为除雾除尘系统和吸收塔出口。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筒的端部焊接有封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由于烟气与喷淋浆液接触面积更大,混合更充分,烟气温度能够得到迅速降低。同时,烟气旋转加速后,动能增大,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气体温度也会有所降低。烟温降低有助于增强烟气中粉尘的吸附能力,粉尘吸附凝结后,更容易被除尘除雾系统脱除。2、有效提高脱硫效率。烟气通过本净化装置,会产生旋转并加速,且烟气流经内筒的旋转方向与流经外筒的旋转方向相反,强制烟气呈无序的湍流状态。吸收塔喷淋的浆液在无序湍流烟气的冲击下,二次雾化率得以提高,反应表面积增大,浆液与烟气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有效提高脱硫效率。3、实施方便,改造工程量少,能耗低。对于改造机组,本技术的安装十分方便,改造工程量少,不需增加浆液喷淋量,故不需新增循环泵,吸收塔系统运行能耗低。4、系统可靠性高,检修方便。本技术为不锈钢结构,构件强度好,稳定性高,安装完成后在烟气载荷作用下系统稳定可靠。不锈钢表面光滑,叶片间隙大且时刻受到浆液冲洗,不易堵塞,检修时人工清洗也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的双旋器正三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的双旋器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吸收塔入口1、双旋净化装置2、喷淋系统3、除雾除尘系统4、吸收塔出口5、上部多孔固定板6、双旋器7、下部多孔固定板8、固定套环10、内筒11、内筒旋流叶片12、外筒13、外筒旋流叶片14、中心筒15、封板16、内筒叶片重叠面积17、外筒叶片重叠面积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至图4所示,这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其材质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安装位置位于吸收塔入口1以上,喷淋系统3以下,单塔至少设置一层。其支撑方式需根据装置的分块情况设置相应的梁来支撑,周边塔壁可设置一圈环形板来支撑,同时防止烟气从塔周边直接穿过,环形板底部间隔一定距离宜设置加强筋板。所述的双旋净化装置由多个双旋器7装配而成,双旋器7与上部多孔固定板6、下部多孔固定板8的固定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连接板9与相邻双旋器7之间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通过上下端部与水平方向的连接,装配形成一圆形塔盘结构。上部多孔固定板6、下部多孔固定板8应根据实际便于安装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块,分块大小以单块板固定6~8个双旋器7为宜,分块形状应适应于塔截面,并尽可能统一形状、大小,以便于生产。所述的双旋器7,包括固定套环10、内筒11、内筒旋流叶片12、外筒13、外筒旋流叶片14、中心筒15以及封板16,各部件之间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的双旋器外筒13直径一般为1~2m,内筒11与外筒13的直径比为0.5~0.8,中心筒15与外筒13的直径比为0.1~0.3,固定套环10直径比外筒13直径大11~25mm,内筒11高出外筒13的高度5~20cm。所述内筒旋流叶片12、外筒旋流叶片14与内外筒的焊接成一体,叶片焊接位置宜靠近双旋器7底部,且投影高度不超过外筒13高度的1/3。内筒旋流叶片12的叶片与内筒11的夹角为25~60度,外筒旋流叶片14的叶片与外筒13的夹角为30~60度,且内筒旋流叶片12与外筒旋流叶片13的旋向相反。所述内筒旋流叶片12的相邻内筒叶片重叠面积17为单个内筒旋流叶片12的5%~11%,所述外筒旋流叶片14的相邻外筒叶片重叠面积18为单个外筒旋流叶片14投影面积的5%~11%。以避免烟气直接从叶片间隙中穿过,同时保证较好的烟气旋转效果。中心筒15的端部采用封板16焊接密封,同样防止烟气从中心筒15中间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多孔固定板(6)、双旋器(7)、下部多孔固定板(8)和连接板(9);所述的上部多孔固定板(6)和下部多孔固定板(8)为圆形多孔板,分别固定双旋器(7)的上下部,连接板(9)水平方向连接双旋器,上部多孔固定板(6)、下部多孔固定板(8)和连接板(9)将多个双旋器(7)连接固定为一圆形塔盘,安装在吸收塔内支撑梁上;圆形塔盘整体设于吸收塔入口(1)和喷淋系统(3)之间;所述双旋器(7)包括固定套环(10)、内筒(11)、内筒旋流叶片(12)、外筒(13)、外筒旋流叶片(14)和中心筒(15);所述内筒旋流叶片(12)的叶片与内筒(11)的夹角为25~60度,外筒旋流叶片(14)的叶片与外筒(13)的夹角为30~60度,内筒旋流叶片(12)与外筒旋流叶片(14)的旋向相反;所述外筒(13)直径为1~2m,内筒(11)与外筒(13)的直径比为0.5~0.8,中心筒(15)与外筒(13)的直径比为0.1~0.3,固定套环(10)直径比外筒(13)直径大11~25mm,内筒(11)相比外筒(13)高出5~2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吸收塔的双旋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多孔固定板(6)、双旋器(7)、下部多孔固定板(8)和连接板(9);所述的上部多孔固定板(6)和下部多孔固定板(8)为圆形多孔板,分别固定双旋器(7)的上下部,连接板(9)水平方向连接双旋器,上部多孔固定板(6)、下部多孔固定板(8)和连接板(9)将多个双旋器(7)连接固定为一圆形塔盘,安装在吸收塔内支撑梁上;圆形塔盘整体设于吸收塔入口(1)和喷淋系统(3)之间;所述双旋器(7)包括固定套环(10)、内筒(11)、内筒旋流叶片(12)、外筒(13)、外筒旋流叶片(14)和中心筒(15);所述内筒旋流叶片(12)的叶片与内筒(11)的夹角为25~60度,外筒旋流叶片(14)的叶片与外筒(13)的夹角为30~60度,内筒旋流叶片(12)与外筒旋流叶片(14)的旋向相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浣琪王汝能葛春亮钟莎沈海涛刘文榉张健胡达清陈文华陈瑶姬潘超群刘德永徐轶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