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03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包括空心轴体以及两个端头,所述空心轴体的内孔在两个所述端头之间形成中心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开设有注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或者两个所述端头上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空心轴体的内孔形成中心油槽,同时将注油孔开设有其中一个端头上,减少了引导轮或支重轮上其他零部件上需要加工的油槽或储油腔数量,使得引导轮或支重轮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可以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支重轮或引导轮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不会浪费润滑油。

An intelligent shaft for a support wheel or guid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pport for intelligent shaft wheel or guide wheel, comprising a hollow shaft body and the two end of the hollow shaft body inner hol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head form the central oil groove, the hollow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wherein one of the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hole, wherein one of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lubricating oil concentration sensor or the two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lubricating oil concentration sensor. The inner hole of the utility model using hollow shaft body center of the formation of oil tank, the oil hole is provided with one end of the guide wheel, reduce the need for machining other parts or support wheel on the oil tank or an oil chamber number, so that the guide wheel or roller processing cost is relatively low; in addition, by setting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oil concentration sensor, can the quality of lubricating oi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to ensure that the service life of roller and guide wheel is relatively high and not waste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不断被实施,在基建项目中不可避免需要使用到挖掘机和推土机等工程车辆,这类工程车辆的行走机构通常都需要使用到引导轮和支重轮。引导轮或支重轮的轮体和支轴之间需要进行润滑,因此现有的引导轮或支重轮都需要在轮体和支轴上开设油孔和储油槽,如公告号为CN20394618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支轴、卡拉,卡拉内侧配合有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支重轮体内部设有铁套合件,铁套合件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支轴上设有轴台阶,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铜套朝向轴台阶一端设有凸缘;支重轮体内部设有轮台阶,铁套合件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第二油槽;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储油腔与第二油槽连通。该支重轮不仅需要在支轴上开设润滑油道,还需要在其他部件上开设油槽和储油腔,以避免磨损,提高支重轮的使用寿命,但是也使得支轴等支重轮零部件的加工复杂化,加工成本相对较高。此外,润滑油长期使用后会变质,需要及时更滑,否则会影响润滑效果,但是现有的引导轮或支重轮无法实时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检测,难以了解润滑油的优质情况,只能定期进行更换,如果更换周期太长,则有可能导致轮体和支轴之间磨损,影响引导轮或支重轮的使用寿命;如果更换周期太短,则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引导轮或支重轮的润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不会浪费润滑油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包括空心轴体以及分别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两端的端头,所述空心轴体的内孔在两个所述端头之间形成中心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注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或者两个所述端头上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孔位于所述空心轴体的径向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空心轴体相同的平油槽,所述油孔开设在所述平油槽的槽底。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端头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对应的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相互同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端头配合的塞孔,且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槽,所述端头远离所述空心轴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与所述塞孔连通,且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对应的所述第一缺槽和所述第二缺槽的槽底相互平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空心轴体同轴的凸缘环,所述油孔有两个,两个所述油孔分别位于所述凸缘环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端头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的横截面半径相同,且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对应的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的槽底相互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端头配合的塞孔,且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槽,所述端头远离所述空心轴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与所述塞孔连通,且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对应的所述第一缺槽和所述第二缺槽的槽底相互平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中一个所述端头的所述第二缺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梯形槽,与该第二缺槽对应的所述第一缺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梯形槽,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所述第一梯形槽和所述第二梯形槽的侧壁及槽底分别相互平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空心轴体,利用空心轴体的内孔形成中心油槽,同时将注油孔开设有其中一个端头上,减少了引导轮或支重轮上其他零部件上需要加工的油槽或储油腔数量,使得引导轮或支重轮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可以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便于更换润滑油,确保支重轮或引导轮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高且不会浪费润滑油。2、通过开设装配孔、缺槽或半圆槽,利用挖掘机或推土机等工程车辆上与引导轮或支重轮装配的零部件来实现将端头紧固在空心轴体上,便于维护,且成本相对分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第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三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三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第四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第四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第五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第五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的分解示意图。图中标示对应如下:10-空心轴体;11-中心油槽;12-塞孔;13-油孔;14-第二密封槽;15-平油槽;16-第一装配孔;17-第一缺槽;18-凸缘环;19-第一半圆槽;20-端头;21-注油孔;22-温度传感器;23-润滑油浓度传感器;24-第二装配孔;25-第二缺槽;26-第二半圆槽;27-第二梯形槽;28-第一密封槽;30-第一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包括空心轴体10以及分别堵塞在空心轴体10两端的端头20,即端头20有两个。空心轴体10具有内孔,空心轴体10的内孔在两个端头20之间形成中心油槽11,其中一个端头20上开设有与中心油槽11连通的注油孔21,便于灌注润滑油,当然,也可以在两个端头20上都开设注油孔2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轴体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端头20配合的塞孔12,塞孔12的直径略大于空心轴体10的内孔。此外,端头20穿插在塞孔12内的部位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8,第一密封槽28上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防止中心油槽11内的润滑油泄漏。空心轴体10上开设有与中心油槽11连通的油孔13,这样中心油槽11内的润滑油可随着智能轴的转动流出,可持续、均匀的对支重轮或引导轮进行润滑。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轴体10上还开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槽14,两个第二密封槽14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在空心轴体10上的支重轮或引导轮的轮体宽度,油孔13位于空心轴体10的径向上,且位于两个第二密封槽14之间,这样可你通过使用时在第二密封槽14上套设油封,避免空心轴体10和轮体之间的润滑油流失,提高使用寿命。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轴体以及分别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两端的端头,所述空心轴体的内孔在两个所述端头之间形成中心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注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或者两个所述端头上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轴体以及分别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两端的端头,所述空心轴体的内孔在两个所述端头之间形成中心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油槽连通的注油孔,其中一个所述端头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或者两个所述端头上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浓度传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位于所述空心轴体的径向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空心轴体相同的平油槽,所述油孔开设在所述平油槽的槽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体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端头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端头堵塞在所述空心轴体上后,对应的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相互同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重轮或引导轮的智能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端头配合的塞孔,且所述空心轴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槽,所述端头远离所述空心轴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缺槽与所述塞孔连通,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海工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