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铲及其支承轮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932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涉及电铲领域,该装置包括一支轮轴。一固定在支轮轴上的履带装置,其包括第一履带架和第二履带架。一固定在支轮轴上的支承轮,其位于第一履带架和第二履带架之间。以及一位于履带装置外侧的固定套,其包括固定端和由固定端延伸形成的延伸端,固定端套设并固定在支轮轴上,延伸端固定在履带装置上,且固定套可防止支轮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装配该支承轮装配结构的电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支承轮装配结构增加了支轮轴结构强度、减少支轮轴应力集中且不需要破坏支轮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铲及其支承轮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电铲是矿岩土剥离的主要设备,其为矿山开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承轮装配结构作为电铲的主要承力结构,其工作的地面通常不平整,支承轮所受到的负荷变化较大,较容易受到损坏,而支承轮装配结构寿命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电铲的使用。传统的支承轮装配结构见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支轮轴11’、支承轮12’、两个履带架13’、卡箍14’及定位板15’。支轮轴11’具有卡槽112’与定位槽114’,卡箍14’固定于卡槽112’上,定位板15’与定位槽114’配合使用。卡箍14’可以防止支轮轴11’向左轴向移动,而定位板15’可防止支轮轴11’转动及向右轴向移动。但是这种支承轮装配结构,其支轮轴11’在卡槽112’出现了直径突变,降低了支轮轴11’的强度,此外,由于卡箍14’和定位板15’限制支轮轴11’的轴向运动,其使得履带架13’变形而对支轮轴11’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技术公开说明书CN200920130278.5公开了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该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取消了定位板15’,即这一侧未做固定,从而使得该侧的履带架与支轮轴之间可相对运动,避免了因履带架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同时,在支轮轴和固定套上开孔,利用螺钉将固定套和支轮轴固定起来,起到防止支轮轴转动以及防止支轮轴向左轴向移动的目的,这种方式相比传统方式避<br>免了支轮轴出现直径突变的情况,减少了应力集中,增加了支轮轴的结构强度。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对支轮轴进行打孔,而且该孔一般为通孔,仍然不能避免地对支轮轴产生破坏,在通孔附近仍然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支轮轴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支轮轴结构强度、减少支轮轴应力集中且不需要破坏支轮轴结构的支承轮装配结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包括,一支轮轴;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上的履带装置,其包括第一履带架和第二履带架;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上的支承轮,其位于所述第一履带架和第二履带架之间;以及一位于所述履带装置外侧的固定套,其包括固定端和由固定端延伸形成的延伸端,所述固定端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支轮轴上,所述延伸端固定在所述履带装置上,且所述固定套可防止所述支轮轴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第一履带架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端套设并焊接在所述支轮轴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延伸端上设有通孔,所述延伸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履带架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轮装配结构还包括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位于所述支轮轴和支承轮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轮装配结构还包括两个止推轴承,其中一个所述止推轴承设于所述支承轮和第一履带架之间,另一个所述止推轴承设于所述支承轮和第二履带架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配有该支承轮装配结构的电铲。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铲,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个所述的支承轮装配结构,所述支承轮装配结构对称分布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两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行走机构上还设有挖掘机构、回转机构和提升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支承轮装配结构,采用的固定套包括套设并焊接在支承轮上的固定端以及固定在履带装置外侧的延伸端,固定端和延伸端的结合可以防止支轮轴转动,和传统结构相比,其支轮轴直径不会突变,也不需要对支轮轴进行打孔或者其他破坏支轮轴结构的加工,从而不会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支轮轴的承载力。同时,由于固定套只是固定在第一履带架21或第二履带架22外侧上,其不设置固定套的一侧未做固定,从而使得该侧的履带架与支轮轴之间可相对运动,避免了因履带架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支承轮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支轮轴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承轮装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轮轴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套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电铲的方框图。图中:1-支轮轴,2-履带装置,21-第一履带架,22-第二履带架,3-支承轮,4-固定套,41-固定端,42-延伸端,421-通孔,5-滑动轴承,6-止推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包括支轮轴1、履带装置2、支承轮3、固定套4、滑动轴承5和止推轴承6。其中履带装置2固定在支轮轴1上,其包括第一履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支承轮3也固定在支轮轴1上,且其位于第一履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之间。此外在支轮轴1和支承轮3之间还设有滑动轴承5,在支承轮3和第一履带架21之间以及支承轮3和第二履带架2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止推轴承6。同时参见图5所示,固定套4可以设置在第一履带架21或第二履带架22外侧,其包括固定端41和由固定端41延伸形成的延伸端42。固定端41套设并焊接在支轮轴1上,延伸端42上设有通孔421,延伸端4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履带架21或第二履带架22外侧,这样通过固定端41和延伸端42的一起作用,可以同时防止支轮轴1相对转动以及防止支轮轴1沿其轴向窜动。由于本实用型新的支承轮装配结构采用这种固定套4,和传统结构相比,其支轮轴1直径不会突变,也不需要对支轮轴1进行打孔或者其他破坏支轮轴1结构的加工,从而不会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支轮轴1的承载力。本技术中固定套4设置第一履带架21外侧,具体可以根据支轮轴1的形状来确定,由于本技术中的支轮轴1为阶梯轴,根据该轴的形状,考虑到装配的问题,设置在第一履带架21外侧较为合适。相比设置在第二履带架22外侧,设置在第一履带架21外侧可以先装配支轮轴1,装配完毕后再将固定端41焊接在支轮轴1上。也可以先将固定端41焊接在支轮轴1上,然后一起装配。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固定套4只是固定在第一履带架21或第二履带架22外侧上,其不设置固定套4的一侧未做固定,从而使得该侧的履带架与支轮轴1之间可相对运动,避免了因履带架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铲,参见图6所示,该电铲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铲及其支承轮装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轮轴(1);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的履带装置(2),其包括第一履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的支承轮(3),其位于所述第一履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之间;以及一位于所述履带装置(2)外侧的固定套(4),其包括固定端(41)和由固定端(41)延伸形成的延伸端(42),所述固定端(41)套设并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所述延伸端(42)固定在所述履带装置(2)上,且所述固定套(4)可防止所述支轮轴(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承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轮轴(1);
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的履带装置(2),其包括第一履带
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
一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的支承轮(3),其位于所述第一履
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2)之间;以及
一位于所述履带装置(2)外侧的固定套(4),其包括固定端(41)
和由固定端(41)延伸形成的延伸端(42),所述固定端(41)套设
并固定在所述支轮轴(1)上,所述延伸端(42)固定在所述履带装
置(2)上,且所述固定套(4)可防止所述支轮轴(1)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套(4)位于所述第一履带架(21)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端(41)套设并焊接在所述支轮轴(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恒威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