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以下有时缩写为PC树脂)由于透明性、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电性质和耐候性等优异,因而活用其特性而用于导光板、透镜、光盘等光学成形品。其中,作为具有支链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并非环状结构的硅氧烷四支链结构的支化剂的支化聚碳酸酯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烃系四官能支化剂的支化聚碳酸酯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硅氧烷环状四支链结构的支化剂和环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的热稳定性并不能说充分。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支化剂不溶于二氯甲烷、低聚物/二氯甲烷溶液,因此需要另行溶于碱溶液,在工业上也具有不利的一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28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07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563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原料在工业上容易获得且在二氯甲烷、聚碳酸酯低聚物的二氯甲烷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30 JP 2014-2220831.一种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式中,R1表示-O-A-R-,A表示碳数为6~12的亚芳基,R表示碳数为1~6的亚烷基,R与Si原子键合,A进一步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多个R1相同或不同,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为1~6的烷基、苯基和/或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多个R2、R3和R4相同或不同,x为1以上且小于2,y表示0以上且1以下的数,x+y为1以上且2以下,a为4以上且16以下的数,b为0以上且8以下的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来源于硅倍半氧烷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中的a为4以上且8以下,b为0。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中的a为4,b为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具有通式(II′)和/或(III′)所示的结构,式中,a表示4以上且16以下的整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I′)和/或(III′)所示的结构中的a为4以上且8以下。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I′)和/或(III′)所示的结构中的a为4。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1~4.0mol%。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粘均分子量Mv为12000~70000。10.如权利要求1~2和8~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I)所示的支化剂,式中,R1表示HO-A-R-,A表示碳数为6~12的亚芳基,R表示碳数为1~6的亚烷基,R与Si原子键合,A进一步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多个R1相同或不同,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为1~6的烷基、苯基和/或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多个R2、R3和R4相同或不同,x为1以上且小于2,y表示0以上且1以下的数,x+y为1以上且2以下,a为4以上且16以下的数,b为0以上且8以下的数。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所述支化剂具有硅倍半氧烷骨架。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中的a为4以上且8以下,b为0。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中的a为4,b为0。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支化剂具有通式(II)和/或(III)所示的结构,式中,a表示4以上且16以下的整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由美,菅浩一,石川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