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耐化学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52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耐化学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0.5至1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B)0.5至10重量份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C)1至30重量份的核-壳接枝共聚物、和(D)0.01至10重量份的磷酸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说,通过将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核-壳接枝共聚物、和磷酸酯化合物引入到聚碳酸酯树脂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但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流动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与其它类似的树脂相比较,由于聚碳酸酯树脂的卓越的抗冲击性、阻燃特性、尺寸稳定性、和高耐热性,所以其被广泛地用作工程塑料。尤其是,在应用于不同情况下要求高抗冲击性的手持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时,聚碳酸酯树脂的应用快速增长。关于移动电话的外部设计,产业中的趋势是对涂覆涂料的工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这种对涂覆工艺的强调表现于在过去没有被涂覆的现有表面材料上涂覆的附加工艺,或者为了增加用涂料涂覆的效果而增加涂覆层的厚度。在两种情况下,当增加了用涂料涂覆的工艺或者所涂敷的层的厚度增加时,使树脂暴露于涂料稀释溶液或涂料稀释剂,这可以导致涂料稀释溶液渗入树脂,使得作为表面材料的树脂物质性能可能被劣化。典型地,在抵抗用于稀释涂料的溶剂的腐蚀方面,作为无定形聚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与结晶聚合物不同。由于这个原因,聚碳酸酯树脂不适合用作多种产品(包括手持电子装置)的表面材料。 为了改进聚碳酸酯的耐化学性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于耐化学性的改进的研究已经集中于这样的方法,即如何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化学渗透相对慢的聚合物混合。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改进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化学性,但是添加其它聚合物会削弱聚碳酸酯树脂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结果,存在大量改进聚碳酸酯树脂以用于手提电子装置的需求。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其研究中发现以下事实如果将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合物树脂、核-壳接枝共聚物、和磷酸酯化合物引入到聚碳酸酯树脂中,那么在保持同样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同时,可以改进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化学性和流动性。因此,基于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不但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耐化学性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耐化学性和抗冲击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抗冲击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抗疲劳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通过下面将要详细论述的本专利技术会达到所述目的和其余方面。技术方案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包含(A)80至98.5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B)0.5至10重量份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C)1至30重量份的核-壳接枝共聚物、以及(D)0.1至10重量份的磷酸酯化合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要论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核-壳接枝共聚物、以及磷酸酯化合物。 (A)聚碳酸酯树脂 在有分子量控制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二羟基苯酚和碳酰氯反应,或者通过使用碳酸酯前体如二羟基苯酚和碳酸二苯酯的酯交换反应可以生产在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实例可以包括线型聚碳酸酯、支链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共聚物等等。 二羟基苯酚(二元苯酚)可以是双酚类中的一种,并且优选的双酚可以是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可以用其它二羟基苯酚部分地或完全地替换双酚A。除了双酚A以外,二羟基苯酚还包括对苯二酚、4,4’-二羟基二苯酚、双-(4-羟苯基)甲烷、1,1-双(4-羟苯基)环己烷、2,2-双(3,5-二甲基-4-羟苯基)丙烷、双(4-羟苯基)硫醚、双(4-羟苯基)砜、双(4-羟苯基)亚砜、双(4-羟苯基)酮、双(4-羟苯基)醚以及包括2,2-双(3,5-二溴-4-羟苯基)丙烷的卤代双酚。 聚碳酸酯树脂(A)可以是均聚物、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不同二羟基苯酚的共聚物、或者前述物质的混合物。 线型聚碳酸酯树脂包括例如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使多官能芳香族化合物如偏苯三酸酐和偏苯三酸与二羟基苯酚和碳酸酯前体反应,可以生产支链聚碳酸酯。通过使双官能的羧酸与二羟基苯酚和碳酸酯前体反应,可以生产聚酯碳酸酯。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在80至98.5重量份范围内使用聚碳酸酯树脂(A)。如果使用小于8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那么可能损害抗冲击性。 (B)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 取决于作为侧链的苯环的定位,聚苯乙烯树脂通常具有三种不同结构无规立构、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苯环无规则地排列在无规立构聚苯乙烯中,和苯环有规则地排列在全同立构聚苯乙烯的主链的一侧。另一方面,苯环有规则地交替排列在间同立构聚苯乙烯中。 在包含茂金属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可以通过聚合一种或多种苯乙烯单体来制备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在茂金属催化剂中,一种或两种环烷烃二烯基(环戊二烯基、茚基、芴基及其衍生物)与元素周期表IV族过渡金属元素如Ti、Zr、和Hf连接。 在美国专利第6,010,974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聚合苯乙烯的方法。该专利使用了茂金属催化剂,其包含烷基桥联的(alkyl-bridge)双核茂金属催化剂、甲硅烷基桥联的(silyl-bridge)双核茂金属催化剂和烷基甲硅烷基桥联的(alkyl-silyl bridge)双核茂金属催化剂;并且该专利促使具有高有规立构(高有规立体异构)、高熔点和良好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 另一方面,在美国专利第6,284,700号中公开了使用包含茂金属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 在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之中,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使用具有大于97%的间同立构规整度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如果间同立构规整度小于97%,那么耐化学性可能不如所期望的那样好。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B)的含量是0.5至10重量份。如果使用量小于0.5重量份,那么该树脂的耐化学性可能是不够的;并且如果使用量多于10重量份,那么该树脂的抗冲击性可能是不够的。 (C)核-壳接枝共聚物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核-壳接枝共聚物(C)可以具有通过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树脂的核结构的硬壳。 在通过聚合一种或多种橡胶来制备橡胶核之后(该橡胶选自由具有4至6个碳的二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硅橡胶组成的组),通过将一种或多种不饱和的化合物如可接枝的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丙烯酸C1-C8烷基酯、马来酐、以及C1-C4烷基或苯基核取代的马来酰亚胺接枝到橡胶核上而形成核-壳接枝共聚物(C)的核-壳结构。基于100重量份的核-壳接枝共聚物(C),橡胶的含量优选为50至90重量份。 可以使用丙烯酸酯单体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合成丙烯酸酯橡胶。同时可以加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氰脲酸三烯丙酯等等作为硬化剂(hardner)。 硅橡胶可以用环硅氧烷制备,并且该环硅氧烷的实例包括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戊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己硅氧烷、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八苯基环四硅氧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    (A)80至98.5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    (B)0.5至10重量份的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    (C)1至30重量份的核-壳接枝共聚物;以及    (D)0.01至10重量份的磷酯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星植李秉春李汉洙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