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聚碳酸酯材料在离子液体环境下的化学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3224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降解废聚碳酸酯(PC)生成双酚A和碳酸二烷基酯实现其化学循环回收的新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易重复利用的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等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在60℃-170℃下进行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萃取、蒸馏等操作得到双酚A产品(对醇解反应,同时得到碳酸二烷基酯),回收的离子液体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回用。双酚A收率93%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其特点是:(1)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应用高浓度无机强酸/强碱且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2)由于采用对PC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一方面缓和了反应条件,另一方面离子液体可实现重复利用,显著改善了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将废聚碳酸酯(PC)材料进行化学降解回收单体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PC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其中聚碳酸双酚A酯,具有良好的性 能,如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等特点,其生产与需求量不断扩大。其制品已在电子、汽 车、服装、医学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与音像业的迅猛发展,PC材料的生产与需求 量更是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所产生的废旧聚碳酸酯材料的量将越来越多。虽然这些废聚碳 酸酯类材料本身毒性不大,但由于其体积庞大,而且很难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因而不但对环 境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近年来废聚碳酸酯类材料的循环利用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废聚碳酸酯材料循环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物理法,即通过熔融再塑 或造粒再塑制备附加值低的产品,该法的弊端是降低了废聚碳酸酯材料的利用价值。另一类 是化学法,目前该方法主要是在大量强酸、强碱存在下或超临界条件下进行的。例如Hu等 (Polymer, 1998, 39: 3841-3845)利用氢氧化钠等催化PC的醇解反应。这些方法的缺点 是需要应用大量的强酸或强碱、催化剂不能重复和回收使用、设备腐蚀和污染严重。Tagaya 等(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1999, 64: 289-292)在超临界水(Tc为374. 1°C, Pc 为22. 12 MPa)条件下,研究了 PC的水解反应。陈磊等(环境科学学报,2004, 1:60-64)在超 临界甲醇条件下,研究了 PC的甲醇醇解反应。周晴等(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 32: 1025-1029)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研究了PC的乙醇醇解反应。上述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高温 高压,导致耗能高、条件苛刻,对设备材质要求高,难以实现大规模操作。因此引入新方法 来改善现有工艺弊端,实现废聚碳酸酯材料化学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水解或醇解反应对废PC进行化学循环回收的新方法。该方法采 用对PC具有一定溶解性且可以重复回收利用的离子液体作溶剂和催化剂,将废PC进行水解或醇解反应, 一方面缓和了反应条件,另一方面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从而可以显著减少 三废排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水解和醇解废PC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需消耗大量无机强酸或强碱、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严重、催化剂不能回收利用以及反应条件苛刻 等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对PC具有一定溶剂性的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 和催化剂,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将废PC进行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 的乙酸乙酯这样的非水溶性溶剂,上层通过蒸馏等操作得到双酚A产品(对醇解反应,同时 得到碳酸二烷基酯),下层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直接回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述的离子液体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为C2 Ci2的烷基或烯基,X为C1、 Br、 BF4、 PF6、 CF;(COO等。最常用的为溴化l-乙基-3-甲基咪唑、氯化l-辛基-3-甲基咪唑、氯化l-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l-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l-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l-苄基-3-甲基咪唑、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l-乙基-3-甲基吡啶或其复配物等。由于在反应条件下,所采用的离子液体对PC和水或原料醇都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从而可以促进水解或醇解反应,结果使得反应时间和温度等都得到显著改善。另外,由于所采用的离子液体本身具有催化作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强酸、强碱的使用,简化工艺流程,降低三废排放。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述的反应温度一般在60 170'C,离子液体与PC的质量比一般为0.2~3: 1,最好为0.5-1.5: 1。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反应原理如下其中 R为C广C4的垸基。本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将离子液体、水(或原料醇)和废PC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搅 拌反应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这样的非水溶性溶剂,上层通过蒸馏 等操作得到双酚A产品(对醇解反应,同时得到碳酸二垸基酯),下层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 介质和催化剂直接回用。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特点是(1)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消耗大量高浓度无机 强酸/强碱且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2)由于采用对PC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 介质和催化剂, 一方面缓和了反应条件,另一方面离子液体可实现重复利用,显著改善了设 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具体实施方法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l:将15.0g废PC放入高压釜中,依次加入15.0g水、15g氯化l-烯丙基-3-甲基 咪唑,加完后在150'C下搅拌反应2.5h,降至室温后,反应液经过滤、萃取、蒸馏等处理过 程,PC降解率100%,得到双酚A产品12. 6g,收率为93. 5%。实施例2: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氯化l-烯丙基-3-甲基咪唑改为溴化l-丁基 -3-甲基咪唑,PC降解率10(^,得到双酚A产品12.0g,收率为89. 1%。实施例3: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氯化l-烯丙基-3-甲基咪唑改为溴化1-乙 基-3-甲基吡啶,PC降解率100%,得到双酚A产品12. 4g,收率为92. 1%。实施例4-11: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离子液体改为实施例1中回收的离子 液体,进行八次重复使用实验。离子液体的重复回用结果见表l。表l离子液体的重复回用结果回用次数123456"78PC降解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双酚A收率/%93.593.292.893.494.093.693.392.7实施例12:将15.0g废PC放入高压釜中,依次加入15.0g甲醇、10g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加完后在100。C下搅拌反应2.5h,降至室温后,反应液经过滤、萃取、蒸馏等处 理过程,PC降解率100%,得到双酚A产品12. 5g,收率为92. 8%。实施例13: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氯化l-烯丙基-3-甲基咪唑改为溴化1-丁 基-3-甲基咪唑,PC降解率10(^,得到双酚A产品12. lg,收率为89.8%。实施例14: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氯化l-烯丙基-3-甲基咪唑改为溴化1-乙基-3-甲基吡啶,PC降解率100%,得到双酚A产品12. 6g,收率为93. 5%。5实施例15: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将甲醇改为乙醇,PC降解率100%,得到 双酚A产品12.5g,收率为93.8%。实施例16-23:实验条件与步骤同实施例12,只是将离子液体改为实施例12中回收的离子液体,进行八次重复使用实验。离子液体的重复回用结果见表2。 表2离子液体的重复回用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比较例1:实验条件与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聚碳酸酯(PC)水解回收双酚A的方法,即将废聚碳酸酯PC、离子液体和水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这样的非水溶性溶剂,上层通过蒸馏等操作得到双酚A产品,下层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和催化剂直接回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胜于世涛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