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39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包括燕尾,曲面鞍板,过渡圆弧面,弧形脊条,鹰嘴胯板,铆钉,底面托板,环形凹槽,铆钉孔,沟槽,托爪和加强肋条,所述的燕尾设置在曲面鞍板的尾部;所述的过渡圆弧面环绕在曲面鞍板或者鹰嘴胯板的外边缘;所述的鹰嘴胯板设置在曲面鞍板的前端;所述的弧形脊条设置在曲面鞍板的中部;所述的铆钉安装在铆钉孔内;所述的铆钉分布在过渡圆弧面的内侧;所述的底面托板支撑在曲面鞍板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曲面鞍板,鹰嘴胯板,弧形脊条和加强肋条的设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改善使用舒适度,避免了过度神经和血管,适用骑车健身,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Sport type bicycle sadd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vement type bicycle saddle, including dovetail, saddle plate surface, transition arc, arc ridge, olecranon plate hip, rivet, bottom plate, annular grooves, rivet holes, grooves, jaw and reinforcing ribs, wherein the rear surface in the saddle plate dovetail set; transition arc the surface around the curved surface of the outer edge of saddle plate or hip olecranon plate; olecranon plate hip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saddle plate surface; curved ridg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ddle plate; the rivet installed in the rivet hole; the inner rivet distribution in the transition circle cambered surfac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i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addle plate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urved saddle plate, olecranon hip plate, curved ridge and reinforcing ribs arrange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improve comfort, avoid excessive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suitable for cycling fitness, for marke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
技术介绍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倡导节能环保,同时有利于锻炼身体,自行车成为世界各国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自行车作为户外出行的交通工具,其座垫的舒适性是自行车骑乘者最为关注的因素。现在的自行车鞍座的结构一般由一层发泡材料制成的胶垫,现有鞍座的发泡结构弹力性能差,不具备缓冲作用,臀部在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时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导致骑行不稳,甚至摔倒;对于一些远距离的路段,骑行者在长时间的骑行过程,由于鞍座结构设计不合理,臀部会受到车座的不断摩擦和压迫,臀部或者胯部会出现发麻发酸的感觉,骑行者只能通过不断的改变坐姿来缓解发麻症状,此种骑法不安全,容易疲惫,也不利于锻炼身体。从坐姿生理学角度来讲,鞍座的尺寸和结构设计应能使骑乘者处于或接近自然坐姿,保证正常的脊柱形态和腰弧曲线以降低疲劳减少腰部疼痛等不适。在自行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鞍座的设计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在设计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安全和舒适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以解决现有自行车鞍座存在着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舒适差,长时间坐骑易疲倦,不利于骑车锻炼身体的问题。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包括燕尾,曲面鞍板,过渡圆弧面,弧形脊条,鹰嘴胯板,铆钉,底面托板,环形凹槽,铆钉孔,沟槽,托爪和加强肋条,所述的燕尾设置在曲面鞍板的尾部;所述的过渡圆弧面环绕在曲面鞍板或者鹰嘴胯板的外边缘;所述的鹰嘴胯板设置在曲面鞍板的前端;所述的弧形脊条设置在曲面鞍板的中部;所述的铆钉安装在铆钉孔内;所述的铆钉分布在过渡圆弧面的内侧;所述的底面托板支撑在曲面鞍板的底面;所述的环形凹槽设置在底面托板的外侧;所述的沟槽设置在鹰嘴胯板的正下方;所述的托爪设置在燕尾的底部;所述的加强肋条设置在弧形脊条的底部。所述的曲面鞍板包括衬垫,基板,缓冲柱和通气腔,所述的衬垫通过缓冲柱固定安装在基板的上部;所述的缓冲柱之间设置通气腔。所述的缓冲柱采用具有弧形侧面的橡胶柱,有利于增加弹性,改善缓冲效果,结构简单,便于通风散热,使用长时间骑车锻炼身体。所述的燕尾的中部设置U型结构的豁口,有利于避免使用者的骶骨免压迫,利用臀部散热。所述的曲面鞍板或者鹰嘴胯板的表层采用厚度为2毫米至5毫米的硅胶垫;所述的曲面鞍板或者鹰嘴胯板的表层下部镶嵌PVC塑料珠,起到按摩肌肉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使用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运动锻炼。所述的弧形脊条的侧面坡度为10度至15度,符合人机工程学,避免过度挤压坐骨阴部支骨,设计合理科学,改善了使用舒适度,利于骑车锻炼身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广泛应用于自行车
同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曲面鞍板的设置,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坐姿生理学,长时间骑车锻炼身体,不易疲倦。2.本技术的燕尾的设置,有利于避免使用者的骶骨免压迫,利用臀部散热。3.本技术的弧形脊条的设置,符合人机工程学,避免过度挤压坐骨阴部支骨,设计合理科学,改善了使用舒适度,利于骑车锻炼身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曲面鞍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燕尾,2-曲面鞍板,21-衬垫,22-基板,23-缓冲柱,24-通气腔,3-过渡圆弧面,4-弧形脊条,5-鹰嘴胯板,6-铆钉,7-底面托板,8-环形凹槽,9-铆钉孔,10-沟槽,11-托爪,12-加强肋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包括燕尾1,曲面鞍板2,过渡圆弧面3,弧形脊条4,鹰嘴胯板5,铆钉6,底面托板7,环形凹槽8,铆钉孔9,沟槽10,托爪11和加强肋条12,所述的燕尾1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尾部;所述的过渡圆弧面3环绕在曲面鞍板2或者鹰嘴胯板5的外边缘;所述的鹰嘴胯板5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前端;所述的弧形脊条4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中部;所述的铆钉6安装在铆钉孔9内;所述的铆钉6分布在过渡圆弧面3的内侧;所述的底面托板7支撑在曲面鞍板2的底面;所述的环形凹槽8设置在底面托板7的外侧;所述的沟槽10设置在鹰嘴胯板5的正下方;所述的托爪11设置在燕尾1的底部;所述的加强肋条12设置在弧形脊条4的底部。所述的曲面鞍板2包括衬垫21,基板22,缓冲柱23和通气腔23,所述的衬垫21通过缓冲柱23固定安装在基板22的上部;所述的缓冲柱23之间设置通气孔23。所述的缓冲柱23采用具有弧形侧面的橡胶柱,有利于增加弹性,改善缓冲效果,结构简单,便于通风散热,使用长时间骑车锻炼身体。所述的燕尾1的中部设置U型结构的豁口,有利于避免使用者的骶骨免压迫,利用臀部散热。所述的曲面鞍板2或者鹰嘴胯板5的表层采用厚度为2毫米至5毫米的硅胶垫;所述的曲面鞍板2或者鹰嘴胯板5的表层下部镶嵌PVC塑料珠,起到按摩肌肉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使用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运动锻炼。所述的弧形脊条4的侧面坡度为10度至15度,符合人机工程学,避免过度挤压坐骨阴部支骨,设计合理科学,改善了使用舒适度,利于骑车锻炼身体。工作原理本技术中,曲面鞍板2支撑在使用者臀部,弧形脊条4支撑在臀沟下侧,鹰嘴胯板5支撑在坐骨阴部支骨的下面,设计符合坐姿生理学,坐骑舒适,当长时间骑车过程中,通气腔24受压迫促进了空气流动,改善了缓冲效果。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包括燕尾(1),曲面鞍板(2),过渡圆弧面(3),弧形脊条(4),鹰嘴胯板(5),铆钉(6),底面托板(7),环形凹槽(8),铆钉孔(9),沟槽(10),托爪(11)和加强肋条(12),所述的燕尾(1)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尾部;所述的过渡圆弧面(3)环绕在曲面鞍板(2)或者鹰嘴胯板(5)的外边缘;所述的鹰嘴胯板(5)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前端;所述的弧形脊条(4)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中部;所述的铆钉(6)安装在铆钉孔(9)内;所述的铆钉(6)分布在过渡圆弧面(3)的内侧;所述的底面托板(7)支撑在曲面鞍板(2)的底面;所述的环形凹槽(8)设置在底面托板(7)的外侧;所述的沟槽(10)设置在鹰嘴胯板(5)的正下方;所述的托爪(11)设置在燕尾(1)的底部;所述的加强肋条(12)设置在弧形脊条(4)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型自行车鞍座包括燕尾(1),曲面鞍板(2),过渡圆弧面(3),弧形脊条(4),鹰嘴胯板(5),铆钉(6),底面托板(7),环形凹槽(8),铆钉孔(9),沟槽(10),托爪(11)和加强肋条(12),所述的燕尾(1)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尾部;所述的过渡圆弧面(3)环绕在曲面鞍板(2)或者鹰嘴胯板(5)的外边缘;所述的鹰嘴胯板(5)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前端;所述的弧形脊条(4)设置在曲面鞍板(2)的中部;所述的铆钉(6)安装在铆钉孔(9)内;所述的铆钉(6)分布在过渡圆弧面(3)的内侧;所述的底面托板(7)支撑在曲面鞍板(2)的底面;所述的环形凹槽(8)设置在底面托板(7)的外侧;所述的沟槽(10)设置在鹰嘴胯板(5)的正下方;所述的托爪(11)设置在燕尾(1)的底部;所述的加强肋条(12)设置在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冠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