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49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分为设置在鞍座本体前端的头部和设置在鞍座本体后端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鞍座本体包括鞍座架,鞍座架上覆有蒙皮,蒙皮和鞍座架之间填充有发泡缓冲材料,鞍座架下部设有用于支撑的铁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的弧形表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两个支撑部之间设有凹槽,凹槽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该自行车鞍座,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鞍座,当人在乘骑时,臀部压在鞍座面上,同时把人体重力压在与鞍座面固定在一起的鞍座本体上,并通过固定在自行车架上的鞍座铁弓对鞍座本体产生反作用力来支撑人体。目前,申请号为201120203745.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舒适性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鞍座本体、铁弓 ;所述鞍座本体上表面与鞍座面下表面匹配并固定在一起,所述鞍座本体下表面前部设有前插槽,而后部设有一为向下的支架,在支架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上设有至少两个后插孔 ;所述铁弓前端插入鞍座本体下表面前部设有的前插槽内,其后端插入支架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上设有的后插孔内。这种高舒适性自行车鞍座虽然能够实现对人体的支撑,且具有一定的缓冲、增加舒适性的作用,但是由于鞍座的结构不合理,在使用时仍存导致臀部受力不均,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舒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分为设置在鞍座本体前端的头部和设置在鞍座本体后端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鞍座本体包括鞍座架,鞍座架上覆有蒙皮,蒙皮和鞍座架之间填充有发泡缓冲材料,鞍座本体下部设有铁弓,所述支撑部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两个支撑部之间设有凹槽,凹槽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人坐下时坐骨结节为主要的受力部位,支撑部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的弧形表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当人坐在鞍座上时,坐骨结节受到有效的支撑,可以减少臀部其他敏感部位的受力,不会产生压迫感,增加鞍座的舒适性。由于骑行时身体会有一定程度的前倾,两个支撑部之间设有凹槽,避免裆部器官收到鞍座面的挤压,影响舒适程度。凹槽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加深,有利于裆部的散热透气,当雨天自行车放在户外时鞍座两支撑部之间的雨水会顺着凹槽流出,不会产生积水现象,方便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横截面为V型,凹槽底部为圆角,凹槽与支撑部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凹槽为V型,当在颠簸路面骑行时,凹槽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减少支撑部的震动,使鞍座使用更加舒适,同时凹槽底部为圆角,降低模具加工难度,同时也使加工更加方便。凹槽和支撑部之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可以避免在鞍座本体凹槽和支撑部之间产生凸棱或者凸块,使臀部局部受压产生不适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宽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通过以上设置, 一方面可以增强裆部与鞍座之间的透气和散热性能,其次,当骑行时抬脚蹬车时尾椎骨会向一侧倾斜,增大凹槽宽度,可以避免尾椎骨与鞍座发生碰触,影响鞍座的舒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外侧下部设有防止蒙皮与鞍座本体脱落的夹持块,夹持块通过螺钉固定在鞍座本体上。由于骑行时 两只脚轮流做上下的蹬车动作,人体会相应的向左或者向右倾斜,当人体向右倾斜时,人体中心也移到右侧支撑部上,右侧臀部与右侧蒙皮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右侧蒙皮会受到较大的向下的力,则会导致左侧支撑部外侧下部的蒙皮与鞍座本体脱离,夹持块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夹紧蒙皮和鞍座本体,避免蒙皮与鞍座本体脱落,延长鞍座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弓中部设有由水平设置的横向凹槽和与其垂直的竖向凹槽组成的刻度。在铁弓上设置刻度可以更好地确定铁弓和车架上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的位置,防止由于鞍座安装不到位导致鞍座前后所受力矩达不到平衡,导致鞍座容易晃动,容易损坏铁弓和鞍座本体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支撑部表面为弧面,支撑部的弧形表面顶部与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提供了较大的支撑力,减少了臀部其他敏感区域的压力,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侧方视角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后侧视角的外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下方视角的外形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鞍座架;11、头部;12、支撑部;3、铁弓;4、刻度;5、凹槽;6、夹持块;7、蒙皮;8、发泡缓冲材料。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从位置上分可分为设置在鞍座本体前端的头部11和设置在鞍座本体后端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12,鞍座本体包括鞍座架1,鞍座架1上覆有蒙皮7,蒙皮7和鞍座架1之间填充有发泡缓冲材料8,发泡缓冲材料8可以为海绵或者珍珠棉等,鞍座架1下部设有铁弓3,铁弓3与车架上的安装孔和螺栓等固定装置连接,将鞍座固定在车架上。所述支撑部12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12的弧形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两个支撑部12之间设有凹槽5,凹槽5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人坐着的时候坐骨结节为主要的受力部位,支撑部12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12的弧形表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当人坐在鞍座上时,坐骨结节受到有效的支撑,可以减少臀部其他敏感部位的受力,蒙皮7内部的发炮缓冲材料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可以适应臀部的轮廓变形,增加接触面积,使臀部的其他部位不会产生较强的压迫感,增加鞍座的舒适性。由于骑行时身体会有一定程度的前倾,两个支撑部12之间设有凹槽5,避免裆部器官与在鞍座面之间受到挤压,影响舒适程度。凹槽5的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加深,有利于裆部的散热透气,当雨天自行车放在户外时鞍座两支撑部12之间的雨水也会顺着凹槽5流出,不会产生积水现象,方便使用。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5横截面为V型,凹槽5底部为圆角,凹槽5与支撑部12通过圆弧平滑过渡。 凹槽5为V型,当在颠簸路面骑行时,凹槽5可以向两侧产生一定的变形,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少支撑部12的震动,使鞍座使用更加舒适,同时凹槽5底部为圆角,降低模具加工难度,同时也使加工更加方便。凹槽5和支撑部12之间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可以避免在鞍座本体上的凹槽5和支撑部12之间产生凸棱或者凸块,导致人坐在鞍座上时臀部局部受到较大的压产生不适感。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5宽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通过以上设置, 一方面可以增强裆部与鞍座之间的透气和散热性能,其次,当骑行抬脚蹬车时尾椎骨会向一侧倾斜,增大凹槽5宽度,可以避免尾椎骨与鞍座发生碰触,影响鞍座的舒适度。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部12外侧下部设有防止蒙皮7与鞍座本体脱落的夹持块6,夹持块6通过螺钉固定在鞍座架1上。由于骑行时两只脚轮流做上下的蹬车动作,人体会相应的向左或者向右倾斜,当人体向右倾斜时,人体重心也移到右侧支撑部12上,右侧臀部与右侧蒙皮7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右侧蒙皮7会受到较大的向下的力,则会导致左侧支撑部12外侧下部的蒙皮7与鞍座架1脱离,夹持块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夹紧蒙皮7和鞍座架1,避免蒙皮7与鞍座架1脱落,延长鞍座寿命。如图1所示,所述铁弓3中部设有由水平设置的横向刻度槽和与其垂直的竖向刻度槽组成的刻度4。在铁弓3上设置刻度4可以更好地确定铁弓3和车架上的安装部件的安装的位置,防止由于鞍座安装不到位导致鞍座前后所受力矩达不到平衡,产生鞍座容易晃动,容易损坏铁弓3和鞍座架1的问题,同时刻度槽还能增加安装时的摩擦力,防止铁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分为设置在鞍座本体前端的头部(11)和设置在鞍座本体后端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12),鞍座本体包括鞍座架(1),鞍座架(1)上覆有蒙皮(7),蒙皮(7)和鞍座架(1)之间填充有发泡缓冲材料(8),鞍座架(1)下部设有用于支撑的铁弓(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12)的弧形表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两个支撑部(12)之间设有凹槽(5),凹槽(5)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分为设置在鞍座本体前端的头部(11)和设置在鞍座本体后端且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12),鞍座本体包括鞍座架(1),鞍座架(1)上覆有蒙皮(7),蒙皮(7)和鞍座架(1)之间填充有发泡缓冲材料(8),鞍座架(1)下部设有用于支撑的铁弓(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表面为弧形面,支撑部(12)的弧形表面顶部与人体臀部的坐骨结节相抵触,两个支撑部(12)之间设有凹槽(5),凹槽(5)深度由鞍座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巧敏王一正常秋成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