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89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包括胶管、螺栓接头和金属接头,所述胶管一侧安装有螺栓接头,所述螺栓接头一侧设有护簧,所述护簧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一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一侧安装有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有螺纹,所述胶管顶端设有外胶层,所述外胶层底部设有维纶线编织层,所述维纶线编织层底部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底部安装有涤长丝编织层,所述涤长丝编织层底部安装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底部设有内胶层,该制动胶管使胶管的膨胀、疲劳、拉伸强度、脉冲等都得到了优化;而且耐高温从100°C提高到120°C,耐低温从‑45°C降到‑57°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胶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液制动胶管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高性能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制动胶管结构通常为编织层和橡胶层组成的结构,编织层都采用聚脂线和强力丝线制成,橡胶内层采用丁腈胶、天然胶和丁苯胶,橡胶外层采用氯丁胶。该结构虽然能满足GB16897-2010的技术标准要求,但是,对耐高温、耐疲劳、总成拉伸强度、爆破强度和脉冲等要求较低。而国内生产的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世界上主要汽车公司新上市新车,都采用汽车公司自己汽车制动软管新标准,新标准对制动软管的耐高低温、耐疲劳、耐动态脉冲、耐动态臭氧、耐天候老化、低膨胀系数、胶管附着力、总成拉伸强度和爆破强度等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编织层结构以及橡胶内外层所采用的橡胶材料均不能满足汽车液制动胶管新标准的产品要求。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汽车制动胶管,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制动胶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包括胶管、螺栓接头和金属接头,所述胶管一侧安装有螺栓接头,所述螺栓接头一侧设有护簧,所述护簧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一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一侧安装有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有螺纹,所述胶管顶端设有外胶层,所述外胶层底部设有维纶线编织层,所述维纶线编织层底部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底部安装有涤长丝编织层,所述涤长丝编织层底部安装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底部设有内胶层。进一步的,所述内胶层内部设有三元乙丙橡胶。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内部设有三元乙丙橡胶加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胶水涂层。进一步的,所述维纶线编织层内部设有维纶线。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内部设有天然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制动胶管,克服了现有液制动软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满足高标准的耐高低温、耐疲劳、耐动态脉冲、耐动态臭氧、耐天候老化、低膨胀系数、胶管附着力、总成拉伸强度和爆破强度等技术性能要求的高档汽车液制动软管,维纶线编织层和涤长丝编织层使制动软管膨胀从6.9MPa≤0.50cm3/m降到0.30cm3/m,疲劳从≥35h提到≥150h,拉伸强度从>1500N提高到>2200N,脉冲从5万次提到15万次,内胶层、外胶层和粘合层使制动软管耐高温从100°C提高到120°C,耐低温从-45°C降到-57°C,耐臭氧从50ppm提到200ppm;外层橡胶与第二编织层附着力从5N/cm提高到15N/c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胶管;2-护簧;3-第一固定轴;4-第二固定轴;5-螺栓接头;6-螺栓;7-金属接头;8-通孔;9-螺纹;10-外胶层;11-维纶线编织层;12-中间层;13-涤长丝编织层;14-粘合层;15-内胶层,16-三元乙丙橡胶;17-三元乙丙橡胶加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胶水涂层;18-维纶线;19-天然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包括胶管1、螺栓接头5和金属接头7,所述胶管1一侧安装有螺栓接头5,所述螺栓接头5一侧设有护簧2,所述护簧2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轴3,所述第一固定轴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4,所述第二固定轴4一侧安装有螺栓6,所述螺栓6一侧安装有金属接头7,所述金属接头7底部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部设有螺纹9,所述胶管1顶端设有外胶层10,所述外胶层10底部设有维纶线编织层11,所述维纶线编织层11底部设有中间层12,所述中间层12底部安装有涤长丝编织层13,所述涤长丝编织层13底部安装有粘合层14,所述粘合层14底部设有内胶层15,所述护簧2防止了胶管1和车身干涉造成的损伤。进一步的,所述内胶层15内部设有三元乙丙橡胶16,所述三元乙丙橡胶16使制动胶管耐高温从100°C提高到120°C。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14内部设有三元乙丙橡胶加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胶水涂层17,所述三元乙丙橡胶加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胶水涂层17使制动胶管耐低温从-45°C降到-57°C。进一步的,所述维纶线编织层11内部设有维纶线18,所述维纶线18使制动胶管拉伸强度从>1500N提高到>2200N,脉冲从5万次提到15万次。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12内部设有天然胶19,所述中间层12使制动胶管耐臭氧从50ppm提到200ppm。工作原理:首先,编织层新的骨架层结构即维纶线编织层采用的维纶线11为2股或3股、编织层锭数为20锭或24锭,编织外径为5.8mm到6.8mm,编织导程为12mm到14mm,涤长丝编织层13的编织结构所采用的聚脂线或维纶线为2股或3股、编织层锭数为20锭或24锭,编织外径为7.0mm到8.2mm,编织导程为14mm到17mm,基于该结构制动胶管的膨胀从6.9MPa≤0.50cm3/m降到0.30cm3/m,疲劳从≥35h提到≥150h,拉伸强度从>1500N提高到>2200N,脉冲从5万次提到15万次,橡胶层有内胶层15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外胶层10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粘合层14为三元乙丙橡胶加异氰酸酯类粘合剂胶水涂层,解决EPDM橡胶制动软管耐高温、耐低温、耐臭氧和附着力差问题,使制动胶管耐高温从100°C提高到120°C,耐低温从-45°C降到-57°C,耐臭氧从50ppm提到200ppm;外层橡胶6与第二编织层4附着力从5N/cm提高到15N/cm。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制动胶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包括胶管(1)、螺栓接头(5)和金属接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一侧安装有螺栓接头(5),所述螺栓接头(5)一侧设有护簧(2),所述护簧(2)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轴(3),所述第一固定轴(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4),所述第二固定轴(4)一侧安装有螺栓(6),所述螺栓(6)一侧安装有金属接头(7),所述金属接头(7)底部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部设有螺纹(9),所述胶管(1)顶端设有外胶层(10),所述外胶层(10)底部设有维纶线编织层(11),所述维纶线编织层(11)底部设有中间层(12),所述中间层(12)底部安装有涤长丝编织层(13),所述涤长丝编织层(13)底部安装有粘合层(14),所述粘合层(14)底部设有内胶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胶管,包括胶管(1)、螺栓接头(5)和金属接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一侧安装有螺栓接头(5),所述螺栓接头(5)一侧设有护簧(2),所述护簧(2)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轴(3),所述第一固定轴(3)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轴(4),所述第二固定轴(4)一侧安装有螺栓(6),所述螺栓(6)一侧安装有金属接头(7),所述金属接头(7)底部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部设有螺纹(9),所述胶管(1)顶端设有外胶层(10),所述外胶层(10)底部设有维纶线编织层(11),所述维纶线编织层(11)底部设有中间层(12),所述中间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峰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瑞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