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79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砂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其包括上接头、中心筒、外筒、分流套和尾管,上接头的下端外侧和中心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中心筒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上旋筒,尾管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下旋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作业过程中,下旋筒全程处于旋转冲砂作业状态,能够使砂砾处于悬浮状态,连续油管内始终有冲砂液泵入,井底不会产生负压干扰漩涡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触底上提后,上旋筒开启旋转冲砂状态,能够在井内形成旋转的水帘,使得砂砾被冲砂液全部带出井外,保证了冲砂作业的质量,缩短了冲砂作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冲砂装置
,是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连续油管工艺在井下作业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井下作业更加方便、高效。譬如连续油管的冲砂作业相比常规的冲砂作业,存在小修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耗费冲砂液量大,冲砂不彻底、周期较长和特车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油管冲砂作业存在耗费冲砂液量大,冲砂不彻底、周期较长和特车费用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包括上接头、中心筒、外筒、分流套和尾管,上接头的下端外侧和中心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中心筒的下端外侧和外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中心筒中部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对应第一通孔下方的中心筒外侧固定有第一外限位环台,对应中心筒上方的上接头外侧固定有第二外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外限位环台和第二外限位环台之间的中心筒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上旋筒,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位置的上旋筒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上方倾斜的上旋转喷嘴,中心筒下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上方的中心筒内侧套装有能封堵第一通孔的分流套,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下方的外筒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和第二内限位环台之间的外筒内侧套装有销钉座,销钉座内设有位于第一内限位环台内侧的旋转套,旋转套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下端开口的长槽,对应每个长槽位置的销钉座内固定安装有一个定位销钉,每个长槽顶部分别座于与其对应的定位销钉的内端上,旋转套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顶端低于长槽顶端且与长槽呈交错分布且下端开口的短槽,每两个相邻的长槽和短槽连接且连接处形成齿尖向下的上棘齿,上棘齿下方的旋转套外侧固定有齿尖向上且在旋转套与外筒发生轴向位移时能与上棘齿配合驱动定位销钉在长槽和短槽之间进行位置切换的下棘齿,上棘齿和下棘齿呈交错分布;旋转套下端外侧与尾管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尾管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三外限位凸台,第三外限位凸台下方的尾管外侧固定安装有背帽,对应背帽和第三外限位凸台之间的尾管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下旋筒,下旋筒内侧的尾管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对应每个第二通孔位置的下旋筒上均设一个向外侧下方倾斜的下旋转喷嘴,尾管底端中部设有与上接头相通的下喷嘴。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每个上棘齿的引导斜面可一致呈沿右旋方向向下倾斜状,每个下棘齿的引导斜面一致呈沿右旋方向向上倾斜状。上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可为8个;第二通孔的数量为8个。上述背帽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的尾管外侧,且背帽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两个外螺纹孔,对应每个外螺纹孔位置的尾管上均设有内螺纹孔,每组相互对应的外螺纹孔和内螺纹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螺钉。上述上旋转喷嘴的轴线可与法线的夹角为20°,旋转喷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55°至70°之间;下旋转喷嘴的轴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5°,下旋转喷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35°至55°之间。上述上接头外侧和中心筒内侧之间可设有O形密封圈;分流套外侧和中心筒内侧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旋转套外侧和外筒底端内侧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上述中心筒下端外侧与外筒上端内侧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且外筒顶端通过第二安装螺钉与对应位置的中心筒固定安装在一起。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作业过程中,下旋筒全程处于旋转冲砂作业状态,能够使砂砾处于悬浮状态,连续油管内始终有冲砂液泵入,井底不会产生负压干扰漩涡流;本技术触底上提后,上旋筒开启旋转冲砂状态,能够在井内形成旋转的水帘,使得砂砾被冲砂液全部带出井外,保证了冲砂作业的质量,缩短了冲砂作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的中心筒的局部展开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的销钉座的俯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中的在A-A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1中的在B-B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中心筒,3为外筒,4为分流套,5为尾管,6为第一通孔,7为第一外限位环台,8为第二外限位环台,9为上旋筒,10为上旋转喷嘴,11为第二安装螺钉,12为第一内限位环台,13为第二内限位环台,14为销钉座,15为旋转套,16为长槽,17为定位销钉,18为短槽,19为上棘齿,20为下棘齿,21为第三外限位凸台,22为背帽,23为下旋筒,24为第二通孔,25为下旋转喷嘴,26为下喷嘴,27为第一安装螺钉,28为O形密封圈,ɑ为上旋转喷嘴的轴线与法线的夹角,β为旋转喷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γ为下旋转喷嘴的轴线与法线的夹角,δ为下旋转喷嘴2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3、4、5所示,该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包括上接头1、中心筒2、外筒3、分流套4和尾管5,上接头1的下端外侧和中心筒2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中心筒2的下端外侧和外筒3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中心筒2中部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6,对应第一通孔6下方的中心筒2外侧固定有第一外限位环台7,对应中心筒2上方的上接头1外侧固定有第二外限位环台8,对应第一外限位环台7和第二外限位环台8之间的中心筒2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上旋筒9,对应每个第一通孔6位置的上旋筒9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上方倾斜的上旋转喷嘴10,中心筒2下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内限位环台12,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12上方的中心筒2内侧套装有能封堵第一通孔6的分流套4,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12下方的外筒3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限位环台13,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12和第二内限位环台13之间的外筒3内侧套装有销钉座14,销钉座14内设有位于第一内限位环台12内侧的旋转套15,旋转套15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下端开口的长槽16,对应每个长槽16位置的销钉座14内固定安装有一个定位销钉17,每个长槽16顶部分别座于与其对应的定位销钉17的内端上,旋转套15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顶端低于长槽16顶端且与长槽16呈交错分布且下端开口的短槽18,每两个相邻的长槽16和短槽18连接且连接处形成齿尖向下的上棘齿19,上棘齿19下方的旋转套15外侧固定有齿尖向上且在旋转套15与外筒3发生轴向位移时能与上棘齿19配合驱动定位销钉17在长槽16和短槽18之间进行位置切换的下棘齿20,上棘齿19和下棘齿20呈交错分布;旋转套15下端外侧与尾管5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尾管5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三外限位凸台21,第三外限位凸台21下方的尾管5外侧固定安装有背帽22,对应背帽22和第三外限位凸台21之间的尾管5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下旋筒23,下旋筒23内侧的尾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筒、外筒、分流套和尾管,上接头的下端外侧和中心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中心筒的下端外侧和外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中心筒中部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对应第一通孔下方的中心筒外侧固定有第一外限位环台,对应中心筒上方的上接头外侧固定有第二外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外限位环台和第二外限位环台之间的中心筒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上旋筒,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位置的上旋筒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上方倾斜的上旋转喷嘴,中心筒下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上方的中心筒内侧套装有能封堵第一通孔的分流套,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下方的外筒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和第二内限位环台之间的外筒内侧套装有销钉座,销钉座内设有位于第一内限位环台内侧的旋转套,旋转套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下端开口的长槽,对应每个长槽位置的销钉座内固定安装有一个定位销钉,每个长槽顶部分别座于与其对应的定位销钉的内端上,旋转套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顶端低于长槽顶端且与长槽呈交错分布且下端开口的短槽,每两个相邻的长槽和短槽连接且连接处形成齿尖向下的上棘齿,上棘齿下方的旋转套外侧固定有齿尖向上且在旋转套与外筒发生轴向位移时能与上棘齿配合驱动定位销钉在长槽和短槽之间进行位置切换的下棘齿,上棘齿和下棘齿呈交错分布;旋转套下端外侧与尾管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尾管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三外限位凸台,第三外限位凸台下方的尾管外侧固定安装有背帽,对应背帽和第三外限位凸台之间的尾管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下旋筒,下旋筒内侧的尾管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对应每个第二通孔位置的下旋筒上均设一个向外侧下方倾斜的下旋转喷嘴,尾管底端中部设有与上接头相通的下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筒、外筒、分流套和尾管,上接头的下端外侧和中心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中心筒的下端外侧和外筒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中心筒中部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对应第一通孔下方的中心筒外侧固定有第一外限位环台,对应中心筒上方的上接头外侧固定有第二外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外限位环台和第二外限位环台之间的中心筒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上旋筒,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位置的上旋筒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上方倾斜的上旋转喷嘴,中心筒下端内侧固定有第一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上方的中心筒内侧套装有能封堵第一通孔的分流套,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下方的外筒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限位环台,对应第一内限位环台和第二内限位环台之间的外筒内侧套装有销钉座,销钉座内设有位于第一内限位环台内侧的旋转套,旋转套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下端开口的长槽,对应每个长槽位置的销钉座内固定安装有一个定位销钉,每个长槽顶部分别座于与其对应的定位销钉的内端上,旋转套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顶端低于长槽顶端且与长槽呈交错分布且下端开口的短槽,每两个相邻的长槽和短槽连接且连接处形成齿尖向下的上棘齿,上棘齿下方的旋转套外侧固定有齿尖向上且在旋转套与外筒发生轴向位移时能与上棘齿配合驱动定位销钉在长槽和短槽之间进行位置切换的下棘齿,上棘齿和下棘齿呈交错分布;旋转套下端外侧与尾管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尾管中部外侧固定有第三外限位凸台,第三外限位凸台下方的尾管外侧固定安装有背帽,对应背帽和第三外限位凸台之间的尾管外侧套装有能进行径向转动的下旋筒,下旋筒内侧的尾管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对应每个第二通孔位置的下旋筒上均设一个向外侧下方倾斜的下旋转喷嘴,尾管底端中部设有与上接头相通的下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上棘齿的引导斜面一致呈沿右旋方向向下倾斜状,每个下棘齿的引导斜面一致呈沿右旋方向向上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油管用连续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的数量为8个;第二通孔的数量为8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白布·阿不力米提庞德新郭新维杨文新王新盟王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工程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