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22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用于与自行车前叉相配接的前叉套筒、用于安装自行车鞍座的鞍座套管、用于安装脚踏板的中轴套管及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所述鞍座套管与中轴套管之间通过立梁连接,所述前叉套筒与立梁上端之间通过上梁连接,所述立梁靠近前叉套筒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架Ⅰ且所述安装架Ⅰ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中轴套管远离减震器的一侧固接有向上弯曲的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上部两端分别与减震器上部两端之间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减震板,所述立梁位于两个所述减震板之间,所述后轴叉架的一对上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上部且其一对下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下部。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fr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ock-absorbing bicycle frame, front fork sleeve, and includes a front fork for bicycle saddle matched connected casing, installation of bicycle saddle for middle shaft sleeve pedals and rear fork frame for mounting the rear wheel of the bicycle saddle, between the sleeve and the middle shaft sleeve are connected by vertical beam between the front fork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beam and the top beam are connected, and one side of the vertical beam near the front fork slee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ounting frame 1 and the mount of shock absorber is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axle casing, away from the shock absorb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urved upward support frame and the support frame respectively and between two upper end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ock absorber are symmetrically mounted two damping plates, the vertical beam is located between two of the damping plate, the rear fork of a fork fram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wo shock The upper and lower fork fram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two damping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车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减震器,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颠簸不平的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在现有自行车车架生产及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减震器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过滤及缓冲,以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优化骑行者的骑行体验,如专利ZL201010525177.5公开有一种减震式自行车架,即:采用了上述减震机构,具体包括:头管、上管、中管、下管、上叉、下叉、五通管和减震器,它还包括减震器座,所述减震器座设置在由上管、中管和下管形成的三脚架内,减震器座一端与上叉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中管中部固定;减震器一端连接在减震器座上另一端与固定件与上管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车架安装减震器,并优化了减震器的安装结构,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震效果,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减震系统是横向设置的,很难对自路面的冲击进行高效地过滤及缓冲,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过滤及缓冲,提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实际安装结构得以大幅度优化的减震自行车车架。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用于与自行车前叉相配接的前叉套筒、用于安装自行车鞍座的鞍座套管、用于安装脚踏板的中轴套管及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所述鞍座套管与中轴套管之间通过立梁连接,所述前叉套筒与立梁上端之间通过上梁连接,所述立梁靠近前叉套筒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架Ⅰ且所述安装架Ⅰ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中轴套管远离减震器的一侧固接有向上弯曲的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上部两端分别与减震器上部两端之间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减震板,所述立梁位于两个所述减震板之间,所述后轴叉架的一对上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上部且其一对下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下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有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的改进之处在于:改进了减震器的安装方式以及相关的多连杆安装机构,从而构成了多连杆减震系统。多连杆安装机构包括:一、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安装架Ⅰ,所述安装架Ⅰ位于所述立梁上且其位于立梁靠近前叉套筒的一侧,此设计中,减震器的下端安装在安装架Ⅰ上,起主要的减震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并未设计下梁,所以安装架Ⅰ直接安装在立梁上。二、起连接作用以及减震作用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设计有两块,两块减震板的一端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所述减震器上部两端,此设计中,两块减震板作为减震器与其他相关组件相连接的承接件。三、用于承接两块减震板另一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接在所述中轴套管远离减震器的一侧且其形状向上弯曲,之所以设计成弯曲状,是考虑到能够实现更加的减震效果;所述支撑架上部两端分别与减震器上部两端之间对称地固接有两个减震板,即:两块减震板分别对称地安装在减震器上部两端与支撑架上部两端之间,且将立梁包围在其中,以保证整体设计结构的平衡。此外,减震板上还安装有用于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其安装方式为:所述后轴叉架的一对上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上部且其一对下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的下部。减震架与后轴叉架固定连接,能够增强后轴叉架的承载能力。经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自行车架,通过将车架前三角结构,即:上梁和立梁,与车架后三角结构,即:后轴叉架,通过多连杆减震系统相连接,使得减震器最终处于直立的状态,减震效果明显,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过滤及缓冲,提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实际安装结构得以大幅度优化。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采取了第二种技术方案,其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叉套筒与中轴套管之间通过位于上梁下端的下梁连接,所述下梁与立梁之间固接有安装架Ⅱ且所述安装架Ⅱ上固接有减震器。本技术方案中设计有下梁,故用于安装减震器的是安装架Ⅱ且所述安装架Ⅱ固接在所述下梁与立梁之间,此设计中的安装架Ⅱ更为牢固。经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自行车架,通过将车架前三角结构,即:上梁、立梁和下梁,与车架后三角结构,即:后轴叉架,通过多连杆减震系统相连接,使得减震器最终处于直立的状态,减震效果明显,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过滤及缓冲,提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实际安装结构得以大幅度优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设计:所述支撑架为T型结构或者双T型结构。在设计支撑架为T型结构或者双T型结构时,更能够方便在支撑架与减震器之间安装减震板。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设计:所述减震板为曲形结构且其侧壁设有若干异形通孔。减震板曲形结构的设计,通过自行车架的形变来吸收震动,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能够实现更好地减震效果,异形通孔的设计能够优化减震板的整体外观。为了增强支撑架整体的承载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支撑架上端固接在所述立梁侧壁。与上述技术方案相比,此设计中将支撑板的上端与立梁侧壁相固接,能够有效地增强支撑架的承载强度,进而增强整体自行车架的承载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设计:所述支撑架上端通过弧形板固接在所述立梁侧壁。此设计中,优选地利用弧形板将支撑架上端与立梁连接起来。优选地,所述弧形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且分别固接在所述侧壁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了减震器的安装方式以及相关的多连杆安装机构,即: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安装架Ⅰ或安装架Ⅱ,起连接作用以及减震作用的减震板以及用于承接两块减震板另一端的支撑架,所述减震板上还安装有用于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经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自行车架,通过将车架前三角结构与车架后三角结构,通过多连杆减震系统相连接,使得减震器最终处于直立的状态,减震效果明显,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更加高效地针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过滤及缓冲,提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实际安装结构得以大幅度优化。基于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改进,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支撑架的结构,优化减震架的结构,以及优化支撑架与立梁之间的连接关系,进一步地优化了上述技术方案,大幅度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且能够实现更好地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无下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有下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有下梁);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有下梁);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立梁与支撑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有下梁)。图中:1、前叉套筒;2、鞍座套管;3、中轴套管;4、后轴叉架;5、立梁;6、上梁;7、安装架Ⅰ;8、减震器;9、下梁;10、支撑架;11、减震板;12、安装架Ⅱ;13、异形通孔;14、弧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用于与自行车前叉相配接的前叉套筒(1)、用于安装自行车鞍座的鞍座套管(2)、用于安装脚踏板的中轴套管(3)及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4),所述鞍座套管(2)与中轴套管(3)之间通过立梁(5)连接,所述前叉套筒(1)与立梁(5)上端之间通过上梁(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5)靠近前叉套筒(1)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架Ⅰ(7)且所述安装架Ⅰ(7)上安装有减震器(8),所述中轴套管(3)远离减震器(8)的一侧固接有向上弯曲的支撑架(10)且所述支撑架(10)上部两端分别与减震器(8)上部两端之间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减震板(11),所述立梁(5)位于两个所述减震板(11)之间,所述后轴叉架(4)的一对上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11)的上部且其一对下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11)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包括:用于与自行车前叉相配接的前叉套筒(1)、用于安装自行车鞍座的鞍座套管(2)、用于安装脚踏板的中轴套管(3)及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轴叉架(4),所述鞍座套管(2)与中轴套管(3)之间通过立梁(5)连接,所述前叉套筒(1)与立梁(5)上端之间通过上梁(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5)靠近前叉套筒(1)的一侧固接有安装架Ⅰ(7)且所述安装架Ⅰ(7)上安装有减震器(8),所述中轴套管(3)远离减震器(8)的一侧固接有向上弯曲的支撑架(10)且所述支撑架(10)上部两端分别与减震器(8)上部两端之间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减震板(11),所述立梁(5)位于两个所述减震板(11)之间,所述后轴叉架(4)的一对上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11)的上部且其一对下叉架分别固接在两个减震板(11)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套筒(1)与中轴套管(3)之间通过位于上梁(6)下端的下梁(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乐酷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