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812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学生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3,5‑苯三甲酸TMA与铜离子在反应溶剂中回流反应,制备得到粗纳米材料,反应温度是50‑120℃,反应时间为5‑24小时;(S2)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纳米材料III,纳米材料III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粒子HKUST‑1;(S3)纳米粒子HKUST‑1与血红蛋白利用缩合剂在缓冲盐溶液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粗人造血红细胞;(S4)分离和提纯后得到人造血红细胞I。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简便;产物收率高、成本低;反应所用试剂价格不高且容易获得;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造血红细胞的储氧量。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red blood cell blood hemoglobin system based on nanoparticle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red blood cell blood hemoglobin system based on nanoparticle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1,3,5 three formic acid TMA and copper ions in the reaction solvent reflux reaction, the prepared crude nano material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50 120 DEG C, the reaction time is 5 24 hours; (S2) III nano materials obtained b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nano III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after drying HKUST 1; (S3) HKUST 1 nanoparticles with hemoglobin using condensation agent for condensation reaction in buffer solution, get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S4)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btained after artificial red blood cells I. The reaction condition of the invention is moderate, simple and convenient;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is high; the cost is low; the reagent used in the reaction is not high and easy to obtain; meanwhile, the inven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artificial red blood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医学生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可以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排泄二氧化碳和及代谢产物等。血液的缺失会造成人体的重大伤害,甚至死亡。新鲜血液只能保存21到38天,在输入人体之前,还需要检验血液是否含有艾滋、乙肝等病毒,确定血型是否与被输入者血型相配。因为没有及时输血,许多人在战场上、急救室里、灾难中因为失血过多而死。输血是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严重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战场救护和自然灾害中急救创伤病人的有效措施。随着医学的发展,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但是,常规输血存在以下常见的缺点:(1)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西尼罗河病毒等血源性疾病;(2)存在血型不合的风险,使用前需要耗时进行交叉配型;(3)红细胞储存期短,容易发生血液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4)血源紧张;(5)溶血反应等。目前临床上使用血浆替代品作为血液代用品,但大部分仅具血液扩容作用,并无携氧、供氧能力。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高原、潜水及外太空等高需氧环境下,对血细胞的储氧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开发制备简易、安全、易用、高效的血液代用品是国际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研发热点。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红细胞组成,是维持生理活动和抵御外部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成分。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科学家从高分子化合物和血红蛋白两方面研究具有载氧功能的血液代用品(LesleyK,2001,Proc(BaylUnivMedCent),14(2),158-161)。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emoglobinbasedoxygencarrier,HBOC)血代用品具有扩充血容量和类似红细胞的载氧/释氧功能,体内代谢较快,可及时从体内排出,使机体尽快恢复正常生理微环境等优点,作为新一代血液代用品备受关注,成为开发的热点。血红蛋白类氧载体构思的出发点是模拟生理状态,将血红蛋白与血液环境利用微囊隔离开来,实现模拟红细胞的目的。现有的微囊制备技术具有降解难、生物兼容性差等缺点,其包裹的血红蛋白本身只能携带四当量的氧气,且大多呈无序组合,极大的限制了其携氧能力,因此,难以实现在临床上的应用。LiDuan等报道了(ACSNano,2012,6897-6904)以纳米碳酸钙为模版,亲水聚乙二醇(PEG)为外壳包裹血红蛋白构成人工血红细胞。此法均一性较好,亲水性好。然而,此法反应步骤较繁琐,载氧量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YuXiong等报道了(ACSNano,2013,7,7454-7461)以碳酸锰为模版,参杂血红蛋白和人血清清蛋白形成人工血红细胞。利用人血清清蛋白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原性,使其具备更低的毒性。但是,此法反应步骤较繁琐,载氧量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合成步骤繁琐、储氧能力不足、生物兼容性差等的缺点。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3,5-苯三甲酸TMA(II)与铜离子在反应溶剂中回流反应,制备得到粗纳米材料(III),反应温度是50-120℃,反应时间为5-24小时;(S2)粗纳米材料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纳米材料(III),纳米材料(III)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粒子HKUST-1;(S3)纳米粒子HKUST-1与血红蛋白利用缩合剂在pH=4.0~10.0的缓冲盐溶液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粗人造血红细胞,缩合反应时间为12~48小时,温度为0~80℃;(S4)粗人造血红细胞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人造血红细胞HKUST-1-Hb(I)。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铜离子为硝酸铜、水合硝酸铜、氯化铜、水合氯化铜、硫酸铜和水合硫酸铜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醇、水混合溶液;优选,乙醇:水比例为1~5: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1,3,5-苯三甲酸与铜离子的物料比是1:1~5(w/v)。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缩合剂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的混合物;或者为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的混合物(PyBOP)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混合物;或者为4-N,N-二甲基吡啶(DMAP)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混合物;优选,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以摩尔比1:1的混合物。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缓冲盐溶液为磷酸缓冲盐溶液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任一种或者两种。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纳米材料III与血红蛋白的物料比为1:1~1:50(w/v)。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纳米材料的提纯采用过滤、透析或离心的方法。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人造血红细胞的提纯利用过滤、透析或离心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保护一种人造血红细胞I,所述人造血红细胞I由上述技术方案的任一种方法制备得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简便;产物收率高、成本低;反应所用试剂价格不高且容易获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极大地提高人造血红细胞的储氧量;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上述效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本专利技术的人造血红蛋白采用具备高储氧能力的HKUST-1纳米粒子,其储氧能力在30bar,298K时能吸收6molkg-1氧气;该人造血红蛋白外壳结合了人血红蛋白,提高了该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及氧气缓释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造血红细胞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1,3,5-苯三甲酸II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材料III的晶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3)中的偶联反应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图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仍以权利要求为准,包括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过程如下:将具有如下结构的均苯三酸II(结构如图2所示)与铜离子在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条件下回流反应,制备得纳米晶体[Cu3(TMA)2(H2O)3]n(III)(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TMA为1,3,5-苯三甲酸。上述反应的反应溶剂为乙醇,水,二甲基甲酰胺等;优选,乙醇:水比例为1~5:1~5的混合物,其沸点在70℃以上,此类溶剂具有易得、价格便宜且易回收,反应易控制等优点。反应时间为5-24小时。本专利技术化合物III利用沉淀或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分离提纯,并用甲醇、乙醇或丙醇冲洗。总收率为50~90%。本专利技术化合物III在干燥后直接与血红蛋白在缓冲溶液中利用活化剂进行脱水偶联反应(或称缩合反应),再利用离心或过滤或超滤膜分离提纯制得I,偶联反应式如图4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造血红细胞构造示意图。缩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3,5‑苯三甲酸TMA(II)与铜离子在反应溶剂中回流反应,制备得到粗纳米材料(III),反应温度是50‑120℃,反应时间为5‑24小时;(S2)粗纳米材料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纳米材料(III),纳米材料(III)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粒子HKUST‑1;(S3)纳米粒子HKUST‑1与血红蛋白利用缩合剂在pH=4.0~10.0的缓冲盐溶液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粗人造血红细胞,缩合反应时间为12~48小时,温度为0~80℃;(S4)粗人造血红细胞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人造血红细胞HKUST‐1‐Hb(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3,5-苯三甲酸TMA(II)与铜离子在反应溶剂中回流反应,制备得到粗纳米材料(III),反应温度是50-120℃,反应时间为5-24小时;(S2)粗纳米材料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纳米材料(III),纳米材料(III)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粒子HKUST-1;(S3)纳米粒子HKUST-1与血红蛋白利用缩合剂在pH=4.0~10.0的缓冲盐溶液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粗人造血红细胞,缩合反应时间为12~48小时,温度为0~80℃;(S4)粗人造血红细胞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人造血红细胞HKUST‐1‐Hb(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铜离子为硝酸铜、水合硝酸铜、氯化铜、水合氯化铜、硫酸铜和水合硫酸铜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醇、水混合溶液;优选,乙醇:水比例为1~5: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造血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1,3,5-苯三甲酸与铜离子的物料比是1:1~5(w/v)。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血红蛋白的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朱晓霞刘杨弓瑾吴伟平鞠少卿顾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