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2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即使在应用于高精细影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也可在维持防眩性及对比度的同时也抑制闪烁的光学层叠体。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具有以下特征:在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该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Y>X···(1)Y≦X+17···(2)Y≦57···(3)19≦X≦40···(4)。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光学功能层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防眩性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防眩性膜通过其表面的凹凸结构以使外部光散射,从而发挥防眩性。防眩性膜表面的凹凸结构是通过使粒子在最表面的树脂层内凝聚而形成的。防眩性膜除了防眩性以外,还要求耐闪烁性、高对比度等功能。以往,通过调整粒子(填充剂)的形状、粒径、折射率、涂料物性(粘度)、涂布过程等,来实现表面的凹凸结构(外部散射)与内部散射的最佳化,进而实现防眩性、耐闪烁性、高对比度的改善。然而,防眩性、耐闪烁性及高对比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通过使用大粒径的填充剂、增加填充剂的添加量、增强填充剂的凝聚,从而提高防眩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过增加凹凸数、且使凹凸尺寸变大,使得防眩性得以提高,但是会因为透镜效应的增加,而导致耐闪烁性变差。虽然通过使用与树脂的折射率差大的填充剂或增加填充剂添加量来增加内部散射,从而提高耐闪烁性,但是会因为扩散光的增加,从而导致对比度降低。另外,虽然通过使表面凹凸微细化,即,使凹凸平均长度Sm变小,也可以提高耐闪烁性,但却成为白调显眼的低品质防眩性。通过使内部散射降低,虽然可以提高对比度,但耐闪烁性会变差。另外,虽然通过设置低反射层也可提高对比度,但会变成多层结构从而在成本上变得不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1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近年的液晶面板的高精细化,在如以往一样地以既有的防眩性膜维持防眩性和对比度的情况下,会产生闪烁。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耐闪烁性,势必需要牺牲防眩性或对比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应用于影像显示面板、特别是200ppi以上的高精细影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在维持防眩性及对比度的同时也抑制闪烁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光板及影像显示装置。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在该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Y>X···(1)Y≦X+17···(2)Y≦57···(3)19≦X≦40···(4)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该光学功能层的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即使在应用于200ppi以上的高精细影像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也可在维持防眩性及对比度的同时也抑制闪烁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其的偏光板及影像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图1为将表1所记载的树脂粒子(有机填充剂)的添加量与所得到的光学层叠体的内部雾度的关系进行描点而得的图表。[图2]图2为将表2所示的实施例1至12及比较例1至17中树脂粒子的添加量与胶体二氧化硅的添加量进行描点而得的图表。[图3]图3为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图。[图4]图4为示出根据比较例6的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图。[图5]图5为示出根据实施例2及比较例6的光学功能层表面的凹凸高度的面积比例分布的图表。[图6]图6为图5所示的虚线框内的放大图。[图7]图7为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的剖面STEM照片。[图8]图8为根据比较例6的光学层叠体的光学功能层的剖面STEM照片。[图9]图9为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10]图10为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偏光板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11]图11为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9为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根据实施方案的光学层叠体100具有透光性基体1、以及层叠在透光性基体1上的至少1层的光学功能层2。在光学功能层2的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通过该凹凸使外部光散射,可使光学功能层2发挥防眩性。作为透光性基体,可适当地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烃共聚物(COC)、含降冰片烯树脂、聚醚砜、玻璃纸、芳香族聚酰胺等各种树脂膜。透光性基体的总光线透过率(JISK7105)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另外,若考虑到光学层叠体的生产性和处理性,则透光性基体的厚度优选为1至700μm,更优选为25至250μm。为了提高与光学功能层的密合性,优选对透光性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作为表面改性处理,可例示出碱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处理、表面活性剂或硅烷偶联剂等的涂布、Si沉积等。光学功能层含有基材树脂、树脂粒子(有机填充剂)以及两种无机微粒子。光学功能层通过将混合有基材树脂、树脂粒子以及两种无机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体并使涂膜固化而形成,该基材树脂通过电离放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以下,对于在光学功能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作为基材树脂,可以使用通过电离放射线或紫外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的树脂。作为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的树脂材料,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或环氧基、乙烯基醚基、氧杂环丁烷基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作为单体,可例示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聚亚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作为低聚物、预聚物,可例示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不饱和聚酯、四亚甲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或各种脂环式环氧等的环氧系化合物;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二[1-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醚等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对于上述树脂材料,可以以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为条件,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进行固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噻吨酮系、安息香、安息香甲醚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对于添加到光学功能层的树脂粒子(有机填充剂),其在基材树脂中凝聚,而在光学功能层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作为树脂粒子,可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偏二氟乙烯、聚二氟乙烯系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的物质。树脂粒子材料的折射率优选为1.40至1.75。另外,树脂粒子的折射率nf及基材树脂的折射率nz优选满足以下条件(α),更优选满足以下条件(β)。|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所述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所述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Y>X···(1)Y≦X+17···(2)Y≦57···(3)19≦X≦40···(4)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6 JP 2014-265672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为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至少1层以上光学功能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功能层的至少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具有所述凹凸形状的光学功能层至少含有树脂成分、两种无机微粒子以及树脂粒子,所述光学层叠体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1)至(4)的内部雾度X及总雾度Y:Y>X···(1)Y≦X+17···(2)Y≦57···(3)19≦X≦40···(4)使用宽度为0.5mm的光梳的透射像清晰度为10至50%,在以光干涉方式测定所述光学功能层的最表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凹凸高度为0.4μm以上的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的3.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层所含有的两种无机微粒子为无机纳米粒子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芹泽直树中西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