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85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及安装方法。其中,锅炉包括:烟道;省煤器,省煤器设置在烟道内且位于烟道的尾部;第一阻流板,第一阻流板设置在烟道内并位于烟道的尾部,且第一阻流板位于省煤器的上方,省煤器的朝向第一阻流板的一侧具有受热面,第一阻流板具有通烟孔,以使部分烟气通过并减少烟气对受热面的冲刷。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或减缓了现有技术中锅炉尾部的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炉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设备利用小时和市场占有率是各发电企业追求的目标。而追求目标的基础是设备可靠性得到保证。想要提高设备可靠性,必须设法解决设备存在影响可靠性的问题。锅炉尾部受热面局部磨损就是影响机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PC还是CFB机组,其锅炉尾部受热面经常因局部磨损而爆管停机,局部磨损一直困扰着各发电企业的正常生产,制约着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据不完全统计,锅炉“四管”泄漏占到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的60%左右,而尾部受热面泄露又占到“四管”泄漏的50%。分析尾部受热面易磨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烟道的固有结构。以П型布置的锅炉为例,尾部受热面布置在竖直烟道内,烟气经过水平烟道后转九十度弯进入竖直烟道入口处,由于惯性原理,烟气中的飞灰在此发生分离,大颗粒的飞灰必然抛撒在竖直烟道的尾部,造成烟气量特别是含灰量的前后偏差,烟道尾部的受热面因受到大颗粒飞灰的集中冲刷容易磨损。另一方面,尾部受热面一般在竖直烟道呈前后纵向布置,后侧要预留管排与后墙的膨胀空间。这也就是专业俗语“烟气走廊”。在此“烟气走廊”内由于烟气阻力小,流速成倍增大。形成结构性的流速偏差。综上两个因素,烟道尾部的烟气含灰量增大且流速加大,烟道尾部的受热面要承受烟气飞灰集中冲刷磨损,因而导致其磨损严重。调研各发电企业,减缓锅炉尾部受热面局部磨损一般都采用钢板截堵或喷防磨涂料,装防磨瓦板,但这均是被动手段,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往往会将矛盾转移,如遮盖钢板截堵,会造成靠钢板前管排磨损加剧,同时减少了受热面吸热,排烟温度回升。喷防磨涂料方法保质期短,往往需要重复投资。加防磨瓦,会改变烟气局部流动方向,造成下层管排磨损加剧。所有这些方法技术上分析对锅炉安全、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及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炉尾部磨损严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炉,包括:烟道;省煤器,省煤器设置在烟道内且位于烟道的尾部;第一阻流板,第一阻流板设置在烟道内并位于烟道的尾部,且第一阻流板位于省煤器的上方,省煤器的朝向第一阻流板的一侧具有受热面,第一阻流板具有通烟孔,以使部分烟气通过并减少烟气对受热面的冲刷。进一步地,第一阻流板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朝向省煤器一侧突出以形成导流部,以引导烟气的流向。进一步地,通烟孔为多个,多个通烟孔间隔开设在第一阻流板上。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通烟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进一步地,锅炉还包括第二阻流板,第二阻流板与第一阻流板连接。进一步地,烟道具有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阻流板的第一端与烟道的第一侧的内壁连接,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向烟道的中心线伸出,第二阻流板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阻流板的第二端向第二侧伸出,第二阻流板位于第一阻流板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二阻流板为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朝向省煤器一侧突出以形成导流部,以引导烟气的流向。进一步地,第二阻流板与第一阻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阻流板、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阻流板依次连接且第二阻流板的安装高度低于第一阻流板的安装高度。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平板或弧形板。进一步地,锅炉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烟道的第一侧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流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向烟道的中心线伸出,第二阻流板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二阻流板的第二端向第二侧伸出,第二阻流板位于第一阻流板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为梳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炉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用于安装上述的锅炉。安装方法包括:将省煤器安装在烟道的尾部;将第一阻流板安装在烟道的尾部,且省煤器位于第一阻流板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一阻流板的最低点到省煤器的受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300毫米。进一步地,第一阻流板的第一端与烟道的内壁连接,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朝上伸出,且第一阻流板的第二端的伸出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烟气流经烟道尾部的第一阻流板后,由于第一阻流板的阻流,烟气只能从第一阻流板上的通烟孔流向省煤器的受热面,从而减小了烟气的流量,避免了大量烟气对受热面的冲刷,有效减轻了受热面的磨损,有利于延长省煤器及锅炉的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锅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阻流板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梳形板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烟道;20、省煤器;30、第一阻流板;31、通烟孔;40、第二阻流板;50、第一连接件;60、第二连接件;70、包墙管过热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烟道尾部受热面磨损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如图1所示,该锅炉包括烟道10、省煤器20和第一阻流板30,其中,省煤器20设置在烟道10内且位于烟道10的尾部;第一阻流板30设置在烟道10内并位于烟道10的尾部,且第一阻流板30位于省煤器20的上方,省煤器20的朝向第一阻流板30的一侧具有受热面,第一阻流板30具有通烟孔31,以使部分烟气通过并减少烟气对受热面的冲刷。烟气流经烟道10尾部的第一阻流板30后,由于第一阻流板30的阻流,烟气只能从第一阻流板30上的通烟孔31流向省煤器20的受热面,从而减小了烟气的流量,避免了大量烟气对受热面的冲刷,有效减轻了受热面的磨损,有利于延长省煤器20及锅炉的使用寿命。可选的,第一阻流板30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朝向省煤器20一侧突出以形成导流部,以引导烟气的流向。这样,当大量烟气流向第一阻流板30时,部分烟气穿过通烟孔31,另一部分烟气则沿着第一阻流板30的弧形结构往回抛洒,从而避免了烟气大量集中在第一阻流板30处可能造成通烟孔31堵塞。如图2所示,第一阻流板30上的通烟孔31为多个,多个通烟孔31间隔开设在第一阻流板30上。多个通烟孔31可使烟气分散地流向省煤器20的受热面,避免烟气集中对受热面的局部进行冲刷加剧该局部的磨损,还能使受热面均匀受热,能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遮盖钢板截堵烟气的方法产生的受热面吸热减少,排烟温度回升的问题。当然,通烟孔31的个数及大小可以根据要求的烟气流量进行计算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锅炉及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10);省煤器(20),所述省煤器(20)设置在所述烟道(10)内且位于所述烟道(10)的尾部;第一阻流板(30),所述第一阻流板(30)设置在所述烟道(10)内并位于所述烟道(10)的尾部,且所述第一阻流板(30)位于所述省煤器(20)的上方,所述省煤器(20)的朝向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一侧具有受热面,所述第一阻流板(30)具有通烟孔(31),以使部分烟气通过并减少所述烟气对所述受热面的冲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10);省煤器(20),所述省煤器(20)设置在所述烟道(10)内且位于所述烟道(10)的尾部;第一阻流板(30),所述第一阻流板(30)设置在所述烟道(10)内并位于所述烟道(10)的尾部,且所述第一阻流板(30)位于所述省煤器(20)的上方,所述省煤器(20)的朝向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一侧具有受热面,所述第一阻流板(30)具有通烟孔(31),以使部分烟气通过并减少所述烟气对所述受热面的冲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板(30)为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朝向所述省煤器(20)一侧突出以形成导流部,以引导烟气的流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烟孔(3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烟孔(31)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阻流板(3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通烟孔(3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还包括第二阻流板(40),所述第二阻流板(40)与所述第一阻流板(3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10)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第一端与所述烟道(10)的所述第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第二端向所述烟道(10)的中心线伸出,所述第二阻流板(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阻流板(40)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侧伸出,所述第二阻流板(40)位于所述第一阻流板(30)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流板(40)为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朝向所述省煤器(20)一侧突出以形成导流部,以引导所述烟气的流向。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