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15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在前模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直线式驱动装置、热源、以及依次连通喷嘴和送气管,所述支撑座将驱动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喷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送气管上远离喷嘴的一端与热源连通,所述热源向送气管送入热气,并通过喷嘴将热气喷向前模或者后模的型腔。喷嘴喷出的热气对准前模或者后模上型腔,以使型腔中对应位置被来自热源的热气加热;再启动驱动装置,以使喷嘴远离前模,以便于进行合模。由于型腔中距离进胶点远、易产生融合痕的位置被加热,进而使熔融体的结合处的温差变小,并避免融合痕的产生,提高产品强度和外观质量。

Mould for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injection plastic produc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to improve product strength, including the front mould and die after, on the side of the front mould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he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seat, linear driving device, heat sour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nozzle and air support, the supporting seat will drive support on the ground, the nozz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device, one end of the feed pipe connected from the nozzle and the heat source, the heat source to the air into the heat, and the heat spray mold die or forward through the nozzle. The hot air from the nozzle is aligned on the front die or the back die cavity to he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the cavity by the hot gas from the heat source. The actuating device is then started to keep the nozzle away from the front die so as to make the die fit. Because the cavity is far away from the gel point, the position of the fusion mark is easily heated, thereby reduc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the junction of the molten body and avoid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 fusion mark,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 strength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注塑的专有技术词解释如下:1、注射压力:注射时,在其螺杆头部的熔体所建立起来的压力称为注射压力。一次注射压力过低,会引起充填不足的情况;较高的1次注射压力可使制口的密度增大,收缩率减少;但过高的话,则会使制品产生毛边或发生较大的残余应力,会使制品因脱模困难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试制制品时应从低压开始并逐渐地提高,以确定合适的注射压力。2、注射速度:螺杆推进熔体的速度称为注射速度。3、保压阶段:是从熔体充满模腔开始到浇口冻封为止,注射阶段完成后必须继续保持注射压力,维持熔体的外缩流动,一直持续到浇口冻封为止。因此,保压阶段的特点是;压力表现是主要的,在保压压力作用下,模腔中的熔体得到冷却补缩和进一步地压缩和增密。保压压力:其压力设定往往比注射压力低,但必须保持到模腔中的物料完全固化;在防止毛边的发生和过度充填的基础上,把伴随冷却固化中因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少的部分,从喷嘴用熔体物料进行不断地补充,以防止制品因收缩而产生缩痕。4、冷却阶段:是从浇口冻封开始至制品脱模为止,保压压力撤除后,模腔中的熔体继续冷却定型,使制品能够承受脱模顶出时所允许的变形,冷却定型过程的特点;温度表现是主要的。预塑背压:是螺杆一边后退一边旋转,把熔体从均化段的螺槽中向前挤出,使之汇集在螺杆头部的空间,形成熔体储存室或计量室,并在室中建立了熔体压力,此压力为背压。注塑充模过程(周期)可分为以下几段:1、注塑充模流动阶段;2、保压补缩流动阶段;3、保压切换倒流阶段。在保压阶段熔体仍有流动,称为保压流动,保压压力又称为二次注射压力,保压流动和充模时的压实流动都是在高压下一的熔体致密流动,这时的流动特点是熔体流速很小,不起主导作用,而压力却是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保压阶段,模内压力和比容不断地变化。产生保压流动的原因是因为模腔壁附近的熔体受冷后收缩,熔体比容发生变化,这样,在流入口冻封之前,熔体在注射压力作用下继续向模腔补充熔体,产生补缩的保压流动。对于工业外观塑件产品,中间一般需要有嵌入显示面板,所以这件塑件会设计成通框。由于产品的体积比较大且厚底小,用单点进胶无法充饱满,一般用多点进胶。而采用多点式进胶时,由于模具温度为50℃-60℃,而熔融体的温度在200℃-300℃,进胶后,熔融体在型腔中流动,会使先期进入型腔中的熔融体温度降低,进而会在熔融体的结合处产生温差,并会因温差原因而在产品上产生明显的熔合痕,熔合痕不仅会影响注塑产品的外观,还会造成产品强度不足,及其容易致使产品在熔合痕部位裂开,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解决多点进胶时,会在几股熔体结合处因温差原因而产生熔合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在前模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直线式驱动装置、热源、以及依次连通喷嘴和送气管,所述支撑座将驱动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喷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喷嘴移动到处于开模状态的前模和后模之间,所述送气管上远离喷嘴的一端与热源连通,所述热源向送气管送入热气,并通过喷嘴将热气喷向前模或者后模的型腔。使用时,使喷嘴喷出的热气对准前模或者后模上型腔中距离进胶点远、易产生融合痕的位置,以使型腔中对应位置被来自热源的热气加热;完成加热后,启动驱动装置,以使喷嘴远离前模,以便于进行合模。由于型腔中距离进胶点远、易产生融合痕的位置被加热,进而避免了由于型腔和熔融体之间的温差导致先期流到此位置的熔融体热量被型腔带走一部分的情况出现,从而使熔融体的结合处的温差变小,并避免融合痕的产生,提高产品强度和外观质量。进一步地,在所述驱动装置和喷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伸缩杆件,所述支撑板垂直于前模的开模轨迹,且支撑板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件与支撑板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且伸缩杆件的轴线平行于前模的开模轨迹,伸缩杆件上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喷嘴连接,所述送气管缠绕在伸缩杆件上。为了降低对型腔的加热时间,设置伸缩杆件,以使在合模时,通过收缩伸缩杆件来使喷嘴继续喷出热气到型腔中,对型腔持续加热,且当前模或者后模将与喷嘴接触时,启动驱动装置,以使喷嘴远离前模,进而利于合模的顺利进行。伸缩杆件的设置使一部分加热时间和合模时间重合,降低了加热所需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板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座铰接;驱动装置驱动喷嘴靠近或者远离前模时,伸缩杆伸长或者收缩。由于伸缩杆件和喷嘴均悬空,因此为了降低支撑板和驱动装置之间连接部位的应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因此设置伸缩杆,以对悬空的支撑板和喷嘴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伸缩杆件和伸缩杆均为气压杆。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和送气管均有两个,且喷嘴分别各通过一根送气管与热源连通,喷嘴沿驱动装置的驱动轨迹对称,且一个喷嘴朝向前模的型腔,另一个喷嘴朝向后模的型腔。对前模和后模的型腔对应位置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所需时间;并且使型腔中前模和后模均被加热,能进一步避免熔合痕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轴线垂直于前模的开模轨迹,且气压缸的缸体侧壁与支撑座连接,气压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喷嘴连接。在所述活塞杆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远离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的外壁接触,所述弹簧为螺旋圆柱弹簧,其上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支撑座连接。所述限位板为弧形板,其外凸面与弹簧连接,其内凹面与活塞杆的外壁接触,且限位板的内凹半径与活塞杆的半径一致,同时限位板的轴线与活塞杆的轴线重合。由于活塞杆的末端与悬空的支撑板和喷嘴连接,因此活塞杆上与缸体接触的部位受到极大的应力,长时间反复伸缩,不仅会破坏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圈,且还容易导致活塞杆弯曲,不利于驱动装置正常工作;因此设置支撑组件,以对外伸的活塞杆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圈被破坏以及活塞杆弯曲的情况出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用时,使喷嘴喷出的热气对准前模或者后模上型腔中距离进胶点远、易产生融合痕的位置,以使型腔中对应位置被来自热源的热气加热;完成加热后,启动驱动装置,以使喷嘴远离前模,以便于进行合模。由于型腔中距离进胶点远、易产生融合痕的位置被加热,进而避免了由于型腔和熔融体之间的温差导致先期流到此位置的熔融体热量被型腔带走一部分的情况出现,从而使熔融体的结合处的温差变小,并避免融合痕的产生,提高产品强度和外观质量;2、本专利技术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伸缩杆件的设置使一部分加热时间和合模时间重合,降低了加热所需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由于伸缩杆件和喷嘴均悬空,因此为了降低支撑板和驱动装置之间连接部位的应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因此设置伸缩杆,以对悬空的支撑板和喷嘴起到支撑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在前模(1)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7)、直线式驱动装置、热源、以及依次连通喷嘴(3)和送气管(4),所述支撑座(7)将驱动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喷嘴(3)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喷嘴(3)移动到处于开模状态的前模(1)和后模(2)之间,所述送气管(4)上远离喷嘴(3)的一端与热源连通,所述热源向送气管(4)送入热气,并通过喷嘴(3)将热气喷向前模(1)或者后模(2)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在前模(1)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7)、直线式驱动装置、热源、以及依次连通喷嘴(3)和送气管(4),所述支撑座(7)将驱动装置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喷嘴(3)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喷嘴(3)移动到处于开模状态的前模(1)和后模(2)之间,所述送气管(4)上远离喷嘴(3)的一端与热源连通,所述热源向送气管(4)送入热气,并通过喷嘴(3)将热气喷向前模(1)或者后模(2)的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装置和喷嘴(3)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板(5)和伸缩杆件(6),所述支撑板(5)垂直于前模(1)的开模轨迹,且支撑板(5)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件(6)与支撑板(5)上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且伸缩杆件(6)的轴线平行于前模(1)的开模轨迹,伸缩杆件(6)上远离支撑板(5)的一端与喷嘴(3)连接,所述送气管(4)缠绕在伸缩杆件(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注件塑胶产品强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5)和支撑座(7)之间设置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一端与支撑板(5)铰接,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支撑座(7)铰接;驱动装置驱动喷嘴(3)靠近或者远离前模(1)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应炳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