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15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包括底板,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前部垂直相连的左侧板,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右边垂直相连的右侧板;在底板的中心部位和靠近前边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在底板的左边后部设有一左凸块,在该左凸块上设有前后向长圆孔,在底板的后边中部设有一后凸块,在该后凸块上设有左右向长圆孔;在左侧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下部设有第一调节孔;在右侧板的前部设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在所述右侧板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车载相机实现相机镜头旋转接近75°及相机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清晰、准确地拍摄汽车碰撞过程中假人的下肢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试验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相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假人大腿的伤害主要来自于假人膝部、小腿撞击仪表板产生的大腿压缩力和膝盖滑移量,小腿的伤害主要来自于假人膝部、小腿撞击仪表板产生的力和力矩。目前,在C-NCAP、Euro-NCAP、IIHS、US-NCAP等法规的正碰试验中,大腿和小腿都是重要的考察项,所以,拍摄假人下肢运动姿态对分析伤害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相机固定方式一般是将相机固定在试验车辆的风窗玻璃、发动机舱盖或插入收容车门玻璃的狭槽内,上述方式的相机固定装置都需要与架子类工装配合使用,且拍摄假人大腿和小腿时角度不全,水平垂直方向移动调节相机位置不便,目前尚未有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水平垂直方向调节相机位置、无需与架子类工装配合即能够全方位拍摄碰撞假人下肢的相机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不需要与其它架子类工装配合使用,能够使车载相机实现相机镜头旋转接近75°及相机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清晰、准确地拍摄汽车碰撞过程中假人的下肢姿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方案: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包括底板,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前部垂直相连的左侧板,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右边垂直相连的右侧板,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板的中心部位和靠近前边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在所述底板的左边后部设有一左凸块,在该左凸块上设有前后向长圆孔,在所述底板的后边中部设有一后凸块,在该后凸块上设有左右向长圆孔;在所述左侧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下部设有第一调节孔;在所述右侧板的前部设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在所述右侧板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孔。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向下凸的圆弧槽孔,其圆弧的圆心角为110°-160°;所述第二调节孔为向后凸的圆弧槽孔,其圆弧的圆心角为30°-70°。进一步,所述左侧板上的第一安装孔与设在相机左端上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左侧板上的第一调节孔与设在相机左端下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与设在相机右端前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右侧板上的第二调节孔与设在相机右端后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进一步,所述底板通过螺钉穿过其上的两个固定孔和前后向长圆孔或两个固定孔和左右向长圆孔定位连接在车身门板或地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相机固定支架不需要与其它架子类工装配合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拆除方便,质量轻巧,可固定于车身门板或者地板上,通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能够使车载相机灵活移动并实现相机镜头旋转接近75°,清晰、准切地拍摄汽车碰撞过程中假人的下肢运动姿态,保证了试验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前后向长圆孔或左右向长圆孔能够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使得本技术的相机固定支架安装位置要求不高,能够适用于不同车辆的车身门板和/或地板的相机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0-左侧板、11-第一安装孔、12-第一调节孔、20-右侧板、21-第二安装孔、22-第二调节孔、30-底板、31-固定孔、32-前后向长圆孔、33-左右向长圆孔、40-相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包括底板3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前部垂直相连的左侧板1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右边垂直相连的右侧板20,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板30的中心部位和靠近前边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31,在所述底板30的左边后部设有一左凸块,在该左凸块上设有前后向长圆孔32,可以实现相机固定支架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在所述底板30的后边中部设有一后凸块,在该后凸块上设有左右向长圆孔33,可以实现相机固定支架在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在所述左侧板10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下部设有第一调节孔12,所述第一调节孔12为以第一安装孔11位圆心,向下凸的圆弧槽孔,其圆弧的圆心角为110°-160°;在所述右侧板20的前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1,该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对应,在所述右侧板20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孔12,所述第二调节孔12为以第二安装孔21位圆心,向后凸的圆弧槽孔,其圆弧的圆心角为30°-70°,通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能够实现车载相机以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形成的直线为轴线,相机镜头旋转接近75°。参见图2,使用时,所述左侧板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与设在相机40左端上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左侧板10上的第一调节孔12与设在相机40左端下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右侧板20上的第二安装孔21与设在相机40右端前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所述右侧板20上的第二调节孔22与设在相机40右端后部的定位销对应配合,完成相机与相机固定支架的固定;所述底板30通过螺钉穿过其上的两个固定孔31和前后向长圆孔32或两个固定孔31和左右向长圆孔33定位连接在车身门板或地板上。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髓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包括底板(3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前部垂直相连的左侧板(1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右边垂直相连的右侧板(20),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板(30)的中心部位和靠近前边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31),在所述底板(30)的左边后部设有一左凸块,在该左凸块上设有前后向长圆孔(32),在所述底板(30)的后边中部设有一后凸块,在该后凸块上设有左右向长圆孔(33);在所述左侧板(10)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下部设有第一调节孔(12);在所述右侧板(20)的前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1),该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对应,在所述右侧板(20)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观察汽车碰撞假人下肢姿态的相机固定支架,包括底板(3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前部垂直相连的左侧板(10),下边与所述底板的右边垂直相连的右侧板(20),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板(30)的中心部位和靠近前边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31),在所述底板(30)的左边后部设有一左凸块,在该左凸块上设有前后向长圆孔(32),在所述底板(30)的后边中部设有一后凸块,在该后凸块上设有左右向长圆孔(33);在所述左侧板(10)的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下部设有第一调节孔(12);在所述右侧板(20)的前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1),该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对应,在所述右侧板(20)的后部设有第二调节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孔(12)为向下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华宇许艾魏波宋宪栋谭勤勇崔璨赵会崔泰松禹慧丽杨永平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