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624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水泵、整车暖风器、DCT变速器冷却器、膨胀水壶、增压器、节温器、整车散热器,其中,还包括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通过安装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同时ECM根据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DCT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3个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不同的组合,使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流路中的整车暖风器和DCT变速器冷却器构成不同的开启方式和不同的水流路,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极高温地区的冷却效果,达到整车热平衡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发动机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发动机过冷,如果冷却能力不足,则会造成内燃机过热,充气效率下降,早燃和爆震倾向增大,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润滑油粘度减小、油膜易破裂,零件摩擦磨损加剧;总而言之,发动机冷却能力不足会引起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全面恶化。而发动机冷却能力过度,会造成油气混合不良、可燃混合气点燃困难或燃烧延迟,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排放气体非甲烷碳氢过多等。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机油冷却器3'、水泵4'、整车暖风器5'、DCT变速器冷却器6'、膨胀水壶7'、增压器8'、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其中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水泵4'、膨胀水壶7'、增压器8'、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参与大循环流路;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机油冷却器3'、水泵4'、整车暖风器5'、DCT变速器冷却器6'、增压器8'、节温器9'参与小循环流路。当节温器9'关闭时,冷却液通过小循环流路循环,此时第一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增压器8'、节温器9'、水泵4'回到缸体水套1';第二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整车暖风器5'、水泵4'回到缸体水套1';第三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DCT变速器冷却器6'、水泵4'回到缸体水套1';第四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机油冷却器3'、水泵4'回到缸体水套1'。当节温器9'打开时,冷却液通过大循环流路循环,此时第一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水泵4'后回到缸体水套1';第二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增压器8'、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水泵4'后回到缸体水套1'。这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整车暖风器与DCT变速器冷却器为常通流路且为并联关系,在发动机冷起动时导致发动机暖机慢且在高温地区,由于整车暖风鼓风机不工作,第二小流路的冷却液流经整车暖风前后温差基本无差别;同时经过计算发现,当整车暖风器与DCT变速器冷却器为并联关系时,第一大流路的水流量比当整车暖风器与DCT变速器冷却器为串联关系时小,因此在极高温地区(比如中东地区)夏季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整车热平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安装3个控制阀,同时ECM根据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DCT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3个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不同的组合,使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流路中的整车暖风器和DCT变速器冷却器构成不同的开启方式和不同的水流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水泵、整车暖风器、DCT变速器冷却器、膨胀水壶、增压器、节温器、整车散热器,其中,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之间设置的连接管路上;发动机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所述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当发动机冷机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节温器全部关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当DCT变速器的油温达到95℃、且发动机的水温未达到80℃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节温器关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用于当发动机的水温达到80℃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节温器开启,第三控制阀关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模块,所述第四模块用于当发动机的水温达到105℃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关闭,第三控制阀、节温器开启。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为电磁控制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安装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同时ECM根据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DCT变速器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3个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不同的组合,使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流路中的整车暖风器和DCT变速器冷却器构成不同的开启方式和不同的水流路,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极高温地区的冷却效果,达到整车热平衡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小循环流路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大循环流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原理图;图5为当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三控制阀关闭时的小循环流路示意图;图6为当第三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关闭时的小循环流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大循环流路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缸体水套、2'-缸盖水套、3'-机油冷却器、4'-水泵、5'-整车暖风器、6'-DCT变速器冷却器、7'-膨胀水壶、8'-增压器、9'-节温器、10'-整车散热器、1-缸体水套、2-缸盖水套、3-机油冷却器、4-水泵、5-整车暖风器、6-DCT变速器冷却器、7-膨胀水壶、8-增压器、9-节温器、10-整车散热器、11-水温传感器、12-油温传感器、13-第一控制阀、14-第二控制阀、15-第三控制阀、16-发动机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4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机油冷却器3、水泵4、整车暖风器5、DCT变速器冷却器6、膨胀水壶7、增压器8、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其中,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阀,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11和油温传感器12,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和第三控制阀15,第一控制阀13位于缸盖水套2和DCT变速器冷却器6的连接管路上,第二控制阀14位于整车暖风器5和水泵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三控制阀15位于整车暖风器5和DCT变速器冷却器6之间设置的连接管路上;发动机控制模块(ECM)16根据水温传感器11反馈的水温和油温传感器12反馈的油温控制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和第三控制阀15的开启与关闭。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2、水泵4、膨胀水壶7、增压器8、节温器9、整车散热器10参与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水泵、整车暖风器、DCT变速器冷却器、膨胀水壶、增压器、节温器、整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之间设置的连接管路上;发动机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所述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机油冷却器、水泵、整车暖风器、DCT变速器冷却器、膨胀水壶、增压器、节温器、整车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阀,所述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整车暖风器和所述DCT变速器冷却器之间设置的连接管路上;发动机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水温和所述油温传感器反馈的油温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当发动机冷机启动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建耐李龙超杜鹏张增光杨冰阮仁宇张良超许涛胡宏德张辰侯亦波朱东升冯玮玮赵文仲王次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