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49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铆冲压模具,包括:垫块,固定设置在上模;铆钉固定块,具有固定安装部和杆部,固定安装部与垫块连接,杆部一端与固定安装部连接,另一端形成安装槽;铆钉,设置在安装槽,在铆钉上形成第一压铆结构;铆接凹模,固定设置在下模,并且铆接凹模形成有朝向铆钉,并与第一压铆结构匹配的第二压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铆冲压模具中,垫块设置在上模,铆接凹模设置在下模,并通过设置在垫块上的铆钉固定块,垫块上的铆钉,与铆接凹模配合,实现对工件的铆接,铆钉通过气压固定到安装槽中,方便灵活,易于更换,且该压铆是通过第一压铆结构和第二压铆结构使工件塑性变形,实现铆接。

Press riveting di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ssure riveting stamping die, including: the cushion block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rivet fixed block, with fixed mounting part and a rod part and fixe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ad at one end of the rod and fixed with the other end forming a mounting groove; rivets arranged in the mounting groove,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pressure riveting structure on the rivet riveting; the concave di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and the die is formed toward riveting rivets and riveting structure and matching the first pressure riveting structure second. Pressure riveting stamping die of the invention, a cushion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the riveting die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mold, and the rivet fixed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pad, the pad with rivets, riveting die, the riveted on the workpiece, the rivet through the air pressure fixed to the mounting groove, party it is flexible, easy to replace, and the pressure riveting is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pressure riveting riveting structure structure to make the work of plastic deformation, realize rive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铆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铆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对于汽车轻量化及环保的要求日益紧迫,铝合金、高强钢等新材料逐步应用于车身制造中,对于车身板料的连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板料连接方式如电焊、螺栓连接存在表面质量差、容易腐蚀,甚至无法实现焊接等问题。如点焊在焊接过程中温度较高,易产生热变形并破坏板件表面原有镀层,导致零件表面质量难以达标,且难以实现铝合金与钢等不同材质材料的焊接,因此,铆接技术在汽车车身生产中的应用逐渐被推广应用。现有汽车制造中,零件的冲压生产和铆接工艺是分开进行的,首先通过冲压模具采用常规的冲压生产将零件通过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艺冲压成形,然后再通过专用的铆接设备进行铆接工艺生产。这种生产工艺工序数多,需要的人工、设备投入多,生产成本高;同时也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铆冲压模具,充分利用普通冲压模具空间,设计铆钉压铆工艺,有效优化减少后序生产工序,减少人工及设备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压铆冲压模具,包括:垫块,固定设置在上模;铆钉固定块,具有固定安装部和杆部,所述固定安装部与所述垫块连接,所述杆部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部连接,另一端形成安装槽;铆钉,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在所述铆钉上形成第一压铆结构;铆接凹模,固定设置在下模,并且所述铆接凹模形成有朝向所述铆钉,并与所述第一压铆结构匹配的第二压铆结构。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所述垫块、所述固定安装部和所述杆部内形成有贯通的气路通道;所述垫块上的所述气路通道还具有气路接口,用于连接气路接头。如上或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所述垫块上的所述气路通道还具有沉台孔,所述杆部上的所述气路通道由轴向气孔形成,所述轴向气孔连通所述沉台孔,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槽,以吸附所述铆钉。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在所述安装槽上形成贯通所所述安装槽壁面的径向气孔,所述径向气孔上连接有气管。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压铆结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呈环形,形成在所述铆钉朝向所述铆接凹模的一面,所述凹槽底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开口处的宽度;所述第二压铆结构包括环形凸台,朝向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匹配。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所述第一压铆结构还包括:铆钉刃口,所述铆钉刃口形成在所述凹槽围成的环形内,并且所述铆钉刃口的顶部从所述铆钉上凸起,并且在凸起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增大,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径;所述环形凸台内壁面形成刃面,与所述铆钉刃口配合切除废料。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所述铆接凹模还形成有逃料孔,所述逃料孔连通所述刃面,承接废料。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还包括:压料镶块,套设在所述铆钉固定块的所述杆部外,并与所述上模连接;凸模镶块,套设在所述铆接凹模外,并与所述下模固定。如上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中,铆接凹模底部形成有法兰台,在所述法兰台上形成所述铆接凹模的主体,所述第二压铆结构形成在所述主体上。本专利技术的压铆冲压模具中,垫块设置在上模,铆接凹模设置在下模,并通过设置在垫块上的铆钉固定块,铆钉固定块上的铆钉,与铆接凹模配合,实现对工件的铆接,这种压铆可以直接通过现有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合模实现,这样把压铆工艺融入到了其他工序,如冲孔、修边、冲压等通过上下模合模实现的工艺中。同时,铆钉通过气压固定到安装槽中,方便灵活,易于更换,且该压铆是通过第一压铆结构和第二压铆结构使工件塑性变形,实现铆接。以冲压为例,针对单一的冲压生产及单一的铆接生产,生产工序数多,需要投入设备、人力多成本高、效率第的问题,本申请充分利用冲压模具内部空间,可以在冲压生产阶段完成部分铆接生产工作内容,减少车身生产过程工序数,从而减少人工及设备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工序数减少,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压铆冲压模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压铆冲压模具中铆钉固定块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图;图4为图1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压铆冲压模具中铆钉和铆接凹模配合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压铆冲压模具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压铆冲压模具在上模和下模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3-冲孔凸模组件;4-压料镶块;5-凸模镶块;6-下模;11-垫块;111-气路接口;112-沉台孔;113-安装孔;12-铆钉固定块;121-固定安装部;1211-螺钉沉台孔;1212-销钉孔;122-杆部;1221-安装槽;1222-轴向气孔;1223-径向气孔;13-气路接头;14-气管;15-铆钉;151-凹槽;152-铆钉刃口;21-铆接凹模;211-法兰台;212-凸台;213-刃面;214-逃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铆冲压模具,参见图1到图3,包括:垫块11、铆钉固定块12、铆钉15和铆接凹模21,垫块11固定设置在上模,可以随上模移动,铆钉固定块12与垫块11连接,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铆钉固定块12分为两部分,固定安装部121和杆部122,这两部分是固定连接的,当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二部分是一体结构。固定安装部121与垫块11连接,杆部122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部121连接,另一端形成安装槽1221;该安装槽1221用于安装上述铆钉1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垫块11上具有安装孔113,用于和固定安装部121连接,例如通过螺钉。铆钉15和铆接凹模21相对的设置,铆接凹模21固定设置在下模6上,使用时,随着上模和下模6合模,铆钉15和铆接凹模21相对靠近,通过铆钉15上的第一压铆结构和铆接凹模21上的第二压铆结构互相配合,对工件进行压塑,使工件塑性变形,实现铆接。第一压铆结构和第二压铆结构在图5中示出,将会在说明书下面具体说明。优选的,铆接凹模21底部形成有法兰台211,在所述法兰台211上形成所述铆接凹模21的主体,所述第二压铆结构形成在主体上。为了安装槽1221能够有效连接铆钉15,本申请一个优选的方式为,二者采用气压吸附方式,具体参见图4,垫块11、固定安装部121和所述杆部122内形成有贯通的气路通道;垫块11上的所述气路通道还具有气路接口111,用于连接气路接头13。气路接头13与气压设备连接,例如气泵,通过吸气的方式,对铆钉15进行吸附,在冲压完成后,停止吸气,或者改为吹气。需要理解,在冲压完成后,铆钉15会留在工件上,起到铆接功能,因此需要停止吸气使其可以顺利的与铆钉固定块12分离,吹气也是同样的道理,使其更易分离。更具体的,垫块11上的气路通道还具有沉台孔112,杆部122上的所述气路通道由轴向气孔1222形成,所述轴向气孔1222连通所述沉台孔112,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槽1221,以吸附所述铆钉15。这种实施方式中,杆部122具有多个轴向气孔1222,每个轴向气孔1222都通向安装槽1221,以平均均匀的吸附铆钉15。当然,也可以是一条大直径的轴向气孔1222,直径具体的大小以能够满足吸附住铆钉15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铆冲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11),固定设置在上模;铆钉固定块(12),具有固定安装部(121)和杆部(122),所述固定安装部(121)与所述垫块(11)连接,所述杆部(122)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部(121)连接,另一端形成安装槽(1221);铆钉(15),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221),在所述铆钉(15)上形成第一压铆结构;铆接凹模(21),固定设置在下模(6),并且所述铆接凹模(21)形成有朝向所述铆钉(15),并与所述第一压铆结构匹配的第二压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11),固定设置在上模;铆钉固定块(12),具有固定安装部(121)和杆部(122),所述固定安装部(121)与所述垫块(11)连接,所述杆部(122)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部(121)连接,另一端形成安装槽(1221);铆钉(15),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221),在所述铆钉(15)上形成第一压铆结构;铆接凹模(21),固定设置在下模(6),并且所述铆接凹模(21)形成有朝向所述铆钉(15),并与所述第一压铆结构匹配的第二压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1)、所述固定安装部(121)和所述杆部(122)内形成有贯通的气路通道;所述垫块(11)上的所述气路通道还具有气路接口(111),用于连接气路接头(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1)上的所述气路通道还具有沉台孔(112),所述杆部(122)上的所述气路通道由轴向气孔(1222)形成,所述轴向气孔(1222)连通所述沉台孔(112),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槽(1221),以吸附所述铆钉(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槽(1221)上形成贯通所所述安装槽(1221)壁面的径向气孔(1223),所述径向气孔(1223)上连接有气管(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冲压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涛王海玲桂方亮张金贵李辉黄涛阮林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