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72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使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优异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对于得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的二次颗粒包含高锰浓度的外壳部和比外壳部的锰浓度低的低锰浓度的中心部、构成二次颗粒的高锰浓度的外壳部的一次颗粒包含低锰浓度的外周部和高锰浓度的内部,一次颗粒的内部的锰浓度相对于外周部的锰浓度之比为1.5~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更详细而言,涉及将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作为原料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将正极活性物质用作正极材料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本申请基于在日本于2014年7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特愿2014-157102作为基础而主张优先权,该申请作为参照援引于本申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笔记本型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的普及,强烈期望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小型且轻量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开发。另外,强烈期望作为混合动力汽车为首的电动汽车用的电池的高输出的二次电池的开发。作为满足这些要求的二次电池,有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由负极及正极和电解液等构成,作为负极及正极的活性物质,使用能够将锂进行脱嵌及嵌入的材料。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现在盛行研究开发,其中,将层状或尖晶石型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可得到4V级的高电压,因此作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进行实用化。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目前提出了: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通式:Li1+sNixCoyMnzMtO2表示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六方晶系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六方晶系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由一次颗粒聚集而得到的二次颗粒构成,其中,式中的s为‑0.05≤s≤0.20、x为0.1≤x≤0.7、y为0.1≤y≤0.5、z为0.1≤z≤0.5、t为0≤t≤0.05的范围内,且满足x+y+z+t=1;另外,式中的M表示选自Ca、Mg、Al、Ti、V、Cr、Zr、Nb、Mo、Hf、Ta、W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添加元素;所述二次颗粒包含高锰浓度的外壳部和比外壳部的锰浓度低的低锰浓度的中心部,构成该二次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31 JP 2014-1571021.一种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通式:Li1+sNixCoyMnzMtO2表示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六方晶系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所述六方晶系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颗粒由一次颗粒聚集而得到的二次颗粒构成,其中,式中的s为-0.05≤s≤0.20、x为0.1≤x≤0.7、y为0.1≤y≤0.5、z为0.1≤z≤0.5、t为0≤t≤0.05的范围内,且满足x+y+z+t=1;另外,式中的M表示选自Ca、Mg、Al、Ti、V、Cr、Zr、Nb、Mo、Hf、Ta、W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添加元素;所述二次颗粒包含高锰浓度的外壳部和比外壳部的锰浓度低的低锰浓度的中心部,构成该二次颗粒的高锰浓度的外壳部的所述一次颗粒包含低锰浓度的外周部和高锰浓度的内部,该一次颗粒的内部的锰浓度相对于外周部的锰浓度之比为1.5~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颗粒的中心部的锰浓度相对于外壳部的锰浓度之比为0.3~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平均粒径为3μm~2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2μm~0.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作为表示粒度分布宽度的指标的[(d90-d10)/平均粒径]为0.60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之上胜哉户屋广将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