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785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能够向电动马达稳定地供应电力。在本盘式制动器中,因为固定于线束一端的接合端子(256)具有各突出部(265)及一对施力部(264),所以连接器端子(255)与接合端子(256)相对于其宽度方向及朝向壳体开口部的方向,能够容易地定位。而且,通过各施力部(264),能够使连接器端子(255)与接合端子(256)紧密接触。进而,通过接合端子(256)的突出部(265),能够使连接器端子(255)的端部(258A)与接触面部(263)的端部(268A)一致,能够容易地形成跨过各自的端部(258A,268A)的焊接部(266),从而能够牢固地连接连接器端子(255)与接合端子(256)。并且,能够提高该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车辆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盘式制动器具有在停车制动时等,通过电动马达进行工作的停车制动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9193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涉及的盘式制动器中,连接器端子与马达配线的接合端子的连接为弹性结合,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可能导致向电动马达供应的电力不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电动马达稳定地供应电力的盘式制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具有:使收纳于制动钳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工作并使活塞移动的马达、安装于所述制动钳的收纳所述马达且具有由盖部件堵塞的开口部的壳体,在该壳体内,固定有前端向所述开口部延伸并形成为具有平板面的板状的用来向所述马达供应电力的连接器端子,设有连接该连接器端子与所述马达的配线,在该配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合的接合端子,该接合端子具有:固定有所述配线的一端的固定部、从该固定部延伸且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对置的接触面部、从该接触面部的侧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的背面且以所述接触面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紧密接触的方式施力的施力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面部的远离该施力部的位置上且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抵接时使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一致而配置的突出部、跨着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而形成的焊接部。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器,能够向电动马达稳定地供应电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图2是壳体内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壳体内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端子上安装接合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中(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端子上安装接合端子后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端子上安装接合端子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接合端子突出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接合端子突出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接合端子突出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接合端子突出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接合端子突出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12,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盘式制动器1设有:隔着安装于车辆旋转部的盘式转子D并配置在轴向两侧的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以及制动钳4。本盘式制动器1构成为制动钳浮动式。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内制动衬块2及外制动衬块3、以及制动钳4可向盘式转子D的轴向移动地被支承在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等非旋转部的托架5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为容易说明,将图1的右方作为一端侧、左方作为另一端侧进行适当的说明。如图1及图6所示,作为制动钳4主体的制动钳主体6具有:配置在与车辆内侧的内制动衬块2对置的基端侧的缸部7、以及配置在与车辆外侧的外制动衬块3对置的前端侧的爪部8。在缸部7,形成内制动衬块2侧为开口的大径开口部9A、其相反侧为由具有孔部10的底壁11闭合的有底缸15。在缸15内的底壁11侧,形成与大径开口部9A连接设置且径小于该大径开口部9A的小径开口部9B。缸15在其大径开口部9A的内周面配置有活塞密封圈16。活塞18形成为由底部19与圆筒部20构成的有底杯状。活塞18放置在缸15内,使其底部19与内制动衬块2对置。活塞18在与活塞密封圈16接触的状态下,在轴向上可移动地内置于缸15的大径开口部9A。在该活塞18与缸15的底壁11之间,通过活塞密封圈16来划分液压室21。该液压室21中经过设置于缸部7的未图示的端口,从主缸或液压控制单元等未图示的液压源提供液压。在活塞18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多个旋转限制用纵槽22(参照图6)。在活塞18底部19的、与内制动衬块2对置的另一端面的外周侧设有凹部25,该凹部25与形成于内制动衬块2背面的凸部26卡合。通过该卡合,限制活塞18不能相对于缸15、以及制动钳主体6进行相对旋转。而且,在活塞18的底部19侧的外周面与缸15的大径开口部9A的内周面之间安装防止异物进入该缸15内的防尘罩27。如图1~图3所示,在制动钳主体6的缸15的底壁11侧,在内部安装收纳马达齿轮总成29的壳体30。在壳体30的一端设有开口部30A。在该开口部30A安装气密性闭塞的盖体36(盖部件)。换言之,壳体30的开口部30A由盖体36(盖部件)闭塞。在壳体30与缸部7之间设有密封部件37,由该密封部件37保持壳体30内的气密性。壳体30覆盖缸15的底壁11的外周,由收纳后述的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第一壳体部31、以及从第一壳体部31一体地突出设置为有底圆筒状且收纳马达200的第二壳体部32构成,这样,壳体30通过有底圆筒状的第二壳体部32,构成为可收纳与制动钳主体6并列配置的马达200的结构。第一壳体部31具有:外壁部31F及底面部31G,其与盖体36共同包围后述的收纳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收纳室31E;安装开口部31A,其收纳缸15的底壁11的一部分,且插通有后述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的基础螺母75的多边形轴部81;内侧环状壁部31,其突出设置于安装开口部31A周围;外侧环状壁部31C,其从该内侧环状壁部31B向径向外侧隔着间隔而突出设置;卡合槽31D(参照图2),其在该外侧环状壁部31C的周向隔着间隔而形成多个。如图1所示,以跨过第一壳体部31及第二壳体部32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在内部具有两个连接端子33的连接器部34。该各连接端子33与配置在第一壳体部31内的各连接器端子255电连接。各连接器端子255在第一壳体部31内,与连接器部34侧的外壁部31F靠近而配置。各连接器端子255向壳体30的开口部30A延伸。换言之,各连接端子33与各连接器端子255分别为一根金属线,铸模成型于壳体30,而且,各根金属线一端为向连接器部34内突出的连接端子33,另一端为从第一壳体部31的底面部31G向开口部30A延伸的连接器端子255。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器端子255形成为板状。各连接器端子255由位于开口部30A侧的窄幅部分258、以及从窄幅部分258向马达200侧连续设置的宽幅部分259一体构成。正面观察,窄幅部分258及宽幅部分259分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将各连接器端子255与后述的接合端子256的抵接面称为正面,上述正面观察是指观察连接器255的正面。窄幅部分258及宽幅部分259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在各连接器端子255的两侧面258C,在窄幅部分258与宽幅部分259之间分别形成台阶面260。在各连接器端子255的窄幅部分258,在壳体30开口部30A侧的与接合端子256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朝向端部258A且厚度逐渐减薄的引导锥面258B。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端子255的靠近外壁部31F一侧的面为壁侧平面255A,该壁侧平面255A的相反一侧为与后述的接合端子256的接触面部263紧密接触的平板面255B。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以平板面255B为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盘式制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其使收纳于制动钳中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工作并使活塞移动;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制动钳,收纳所述马达且具有由盖部件堵塞的开口部;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器端子形成为具有平板面的板状,前端从所述马达向所述开口部延伸,设有连接所述连接器端子与所述马达的配线,在所述配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合的接合端子,所述接合端子具有:固定部,其固定有所述配线一端;接触面部,其从所述固定部伸出,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对置;施力部,其从所述接触面部的侧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器端子平板面的背面,以所述接触面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紧密接触的方式对所述接触面部向所述平板面施力;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接触面部的远离所述施力部的位置上,被配置成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抵接时,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一致;焊接部,其跨着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6 JP 2014-265016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其使收纳于制动钳中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工作并使活塞移动;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制动钳,收纳所述马达且具有由盖部件堵塞的开口部;连接器端子的前端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器端子形成为具有平板面的板状,前端从所述马达向所述开口部延伸,设有连接所述连接器端子与所述马达的配线,在所述配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合的接合端子,所述接合端子具有:固定部,其固定有所述配线一端;接触面部,其从所述固定部伸出,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对置;施力部,其从所述接触面部的侧部延伸至所述连接器端子平板面的背面,以所述接触面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平板面紧密接触的方式对所述接触面部向所述平板面施力;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接触面部的远离所述施力部的位置上,被配置成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抵接时,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一致;焊接部,其跨着所述连接器端子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与所述接触面部在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而形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兼田多希儿佐野一元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