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保护部件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搭载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的保护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电动车辆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该公报中,在车辆座椅后部或者地板下搭载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84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对于电池的保护没有充分的公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乘用性同时保护电池的电池保护部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池保护部件具备筒状的电池收容框架,该电池收容框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在外表面侧具有配置驾驶员所乘坐的座椅的面,在内表面侧收容电池。专利技术效果因此,能够确保乘用性同时保护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实施例1的电池保护部件的小型电动汽车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搭载有实施例1的电池保护部件的小型电动汽车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搭载有实施例1的电池保护部件的小型电动汽车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小型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的、仅表示框架部分的后方立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小型电动汽车的基本构造的前方立体图。图6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电池收容框架,该电池收容框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在外表面侧具有配置驾驶员所乘坐的座椅的面,在内表面侧收容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7 JP 2014-2324821.一种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电池收容框架,该电池收容框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在外表面侧具有配置驾驶员所乘坐的座椅的面,在内表面侧收容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具有用于从车宽方向的端部向所述内表面侧安装所述电池的开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具有沿所述电池收容框架的车宽方向架设的乘员保护用翻车保护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前框架,其形成设于所述驾驶员的脚底的底板;车体部件,其将所述乘员保护用翻车保护杆与所述前框架连接,形成驾驶员的活动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前框架,该前框架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一体地设置,并构成设于所述驾驶员的脚底的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彼此独立,利用固定机构将所述前框架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一体化。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后框架,该后框架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一体地设置,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与所述前框架对置的位置安装车辆的后轮侧悬架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架与所述电池收容框架分体,并通过固定机构一体化。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将多个电池集合而成的电池组,所述多个电池分别具有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所述电池组以相邻的所述多个电池的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处于相互靠近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利用汇流条将靠近的所述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连接,所述电池组具有将其余的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连接于驱动装置的连接端子,所述电池收容框架具有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被连接部。10.一种电池保护部件,其特征在于,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立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