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05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电池包包括上、下托盘、单体电池和汇流体,单体电池夹于上、下托盘之间,汇流体连接于上、下托盘外侧,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铝丝分别连接至上、下汇流体上;铝丝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焊接点施加4.5~7N的接触力,然后接触力经10~20ms变为3.8~8N,接着接触力经15~25ms升至9.5~15N,最后保持接触力90~150ms,铝丝直径为250~400μm,焊接头的能量值为70~100J。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在单体电池发生异常,造成实际输出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铝丝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熔断,使得该异常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断开,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接方法,焊接极为牢固,保证了电池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属于锂电池安全及储能领域。
技术介绍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废弃污染和噪音污染是内燃机汽车的两大污染。电动车则不消耗汽油,无废气污染,低噪音,辐射小,是一种理想的清洁交通工具。随着人类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车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电动车用电动力电池组的开发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中国专利201110033309.7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模组,包括托盘、串并联片、集流体和单体电池;托盘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卡孔,在卡孔之间设置有多个通孔;串并联片固定设置于托盘底部;集流体固定设置于托盘底部的一侧或两侧,通过压板与串并联片紧密连接;单体电池的两极分别限定在托盘底部设置的卡孔内;两个托盘相对固定连接在一起。该电池模块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的特点,电池模组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稳定性较强的特点,然而该方案并不含有保护措施,若单体电池发生异常,单体电池输出电流过大时无法及时发现该问题,若车辆继续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若电池模块中某个或某几个单体电池发生故障时,无法快速地判断出是哪个单体电池发生故障,不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用铝丝作为各个单体电池的保险丝,极大的增强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且便于电池包的检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包括上托盘、下托盘、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所述上、下托盘上设有托盘通孔,所述单体电池均夹于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所述汇流体与上、下托盘相连接,所述汇流体连接于上托盘外侧表面,此汇流体为上汇流体,该上汇流体上设有汇流体通孔,所述单体电池正极与上托盘上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单体电池通过铝丝与上汇流体相连接,所述铝丝贯穿端上托盘的托盘通孔和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所述铝丝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于上汇流体上。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中:所述汇流体连接于下托盘外侧表面,此汇流体为下汇流体,该下汇流体上设有汇流体通孔,所述单体电池负极与下托盘上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与下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单体电池通过铝丝与下汇流体相连接,所述铝丝贯穿端下托盘的托盘通孔和下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所述铝丝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池负极,另一端连接于下汇流体上。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中:所述单体电池的上端卡接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内,所述单体电池的下端卡接于下托盘的托盘通孔内。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中: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铝丝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焊接机进行焊接,(1)对焊接点施加4.5~7N的接触力;(2)将接触力经10~20ms变为3.8~8N;(3)将接触力经15~25ms升至9.5~15N,并保持该接触力90~150ms;所述铝丝直径为250~400μm,所述焊接头的能量值为70~100J;。更进一步地,上述电池包的铝丝焊接工艺,其中:所述焊接点位于单体电池正极,所述焊接点接触力为4.90~6.86N,然后焊接力经10~20ms升至5.88~7.84N,接着焊接力经15~25ms升至10.78~14.70N,最后焊接力保持120~150ms。更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中:所述焊接点位于单体电池负极,所述焊接点接触力为4.90~6.86N,然后焊接力经10~20ms衰减至3.92~4.90N,接着焊接力经15~25ms升至9.80~11.76N,最后焊接力保持90~120ms。再进一步地,上述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中:所述焊接点位于汇流体上,所述焊接点接触力为4.90~6.86N,然后焊接力经10~20ms升至6.37~7.84N,接着焊接力经15~25ms升至10.78~12.74N,最后焊接力保持100~140ms。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由于单体电池和汇流体之间通过铝丝焊接连接,在单体电池发生异常,造成实际输出电流超过限制电流时,铝丝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熔断,使得该异常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断开,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2)单体电池发生异常情况时,异常的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断开并不会影响其余单体电池的工作,从而其余正常的单体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并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焊接方法,铝丝焊接极为牢固,不易发生焊点松动,提高了电池包的稳定性;(3)检修时,铝丝断开的单体电池即为异常的单体电池,工作人员很容易发现,不必对电池包内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逐一检测,方便维护和检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铝丝的电池包整体示意图;图2是上托盘示意图;图3是单体电池与汇流板焊接示意图;图4是焊接机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上托盘,11—托盘通孔,2—下托盘,3—单体电池,4—汇流体,41—汇流体通孔,5—铝丝,6—焊接头,7—滑动梁,8—工作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图1和图3所示,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包括上托盘1、下托盘2、单体电池3和上、下两个汇流体4。上托盘1和下托盘2上设有托盘通孔11,单体电池3可设置多个,各个单体电池3均夹于上托盘1和下托盘2之间,上汇流体4连接于上托盘1上表面上部,下汇流体4连接于下托盘2的下表面下部,汇流体4上设有汇流体通孔41,每个单体电池3的正负极均通过铝丝5与上、下汇流体4相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将单体电池3的正负极均通过铝丝5分别连接至上、下汇流体4上仅为优选方案,也可仅将单体电池3的正极通过铝丝5与上汇流体4相连,单体电池3的负极直接与下汇流体4焊接连接,单体电池3与汇流体4焊接连接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单体电池3的正负极分别与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托盘通孔11的位置相对应,上汇流体4的汇流体通孔41的位置与上托盘1的托盘通孔11位置相对应,下汇流体4的汇流体通孔41的位置与下托盘2的托盘通孔11位置相对应,铝丝5贯穿托盘通孔11和汇流体通孔41,单体电池3的正极与铝丝5的一端相连接,铝丝5的另一端与上托盘1上侧的汇流体4相连接,单体电池3的负极与铝丝5的一端相连接,铝丝5的另一端与下托盘2下侧的汇流体4相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单体电池3的上端卡接于上托盘1的托盘通孔11内,单体电池3的下端卡接于下托盘2的托盘通孔11内,可采用过盈配合、黏贴等方式,只要保证单体电池3的两端稳固连接于托盘通孔11内即可。上托盘1和下托盘2通过螺栓相互紧固连接,当然也可通过卡扣方式紧固连接,只要保证上托盘1和下托盘2之间可以紧固连接且便于拆开即可。铝丝5的直径对其熔断作用有着直接影响,若铝丝5过粗,则当单体电池3异常,实际输出电流超过其限定电流时,铝丝5无法及时熔断,会对电路或者使用该电池包的设备造成损伤,若铝丝5过细,则当单体电池3实际输出电流仍然在所限定范围之内时,造成铝丝5熔断,影响正常工作。铝丝5的直径选为250~400μm,特别优选为380μm。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及其铝丝焊接工艺

【技术保护点】
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包括上托盘、下托盘、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所述上、下托盘上设有托盘通孔,所述单体电池均夹于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所述汇流体与上、下托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体连接于上托盘外侧表面,此汇流体为上汇流体,该上汇流体上设有汇流体通孔,所述单体电池正极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单体电池通过铝丝与上汇流体相连接,所述铝丝贯穿端上托盘的托盘通孔和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所述铝丝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于上汇流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包括上托盘、下托盘、单体电池和汇流体,所述上、下托盘上设有托盘通孔,所述单体电池均夹于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所述汇流体与上、下托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体连接于上托盘外侧表面,此汇流体为上汇流体,该上汇流体上设有汇流体通孔,所述单体电池正极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单体电池通过铝丝与上汇流体相连接,所述铝丝贯穿端上托盘的托盘通孔和上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所述铝丝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于上汇流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体连接于下托盘外侧表面,此汇流体为下汇流体,该下汇流体上设有汇流体通孔,所述单体电池负极与下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与下托盘的托盘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单体电池通过铝丝与下汇流体相连接,所述铝丝贯穿端下托盘的托盘通孔和下汇流体的汇流体通孔,所述铝丝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池负极,另一端连接于下汇流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的上端卡接于上托盘的托盘通孔内,所述单体电池的下端卡接于下托盘的托盘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铝丝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5.一种电池包的铝丝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焊接点施加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马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利维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