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及其起振体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1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31899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及其起振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小型且重量轻而且能够得到高减速比的齿轮装置,已知有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该装置由如下部件构成:具有刚性的内齿轮;具有挠性的外齿轮,配置于内齿轮的内侧;及起振体,经由轴承使外齿轮向半径方向挠曲以使其在两处与内齿轮局部啮合,并且使啮合位置在周向上移动。以往,提出有省略了轴承的内圈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换言之将轴承的内圈与起振体设为一体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104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由于能够省略轴承的内圈,因此能够减少组件件数,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然而,期待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制造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具备: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起振体;外齿轮;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轴承,配置于所述起振体与所述外齿轮之间,所述起振体的外周面构成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滚动面,所述起振体包括:第1区域,随着距所述起振体的表面的深度变深,硬度以第1变化率变低或者与距表面的深度无关地硬度恒定;及第2区域,为与所述第1区域连续的区域,且随着深度变深,硬度以大于第1变化率的第2变化率变低,包含在以长轴方向为中心的±40度范围内的规定范围上的所述第1区域的深度比短轴方向上的所述第1区域的深度更深。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7 JP 2015-2318991.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起振体;外齿轮;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轴承,配置于所述起振体与所述外齿轮之间,所述起振体的外周面构成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滚动面,所述起振体包括:第1区域,随着距所述起振体的表面的深度变深,硬度以第1变化率变低或者与距表面的深度无关地硬度恒定;及第2区域,为与所述第1区域连续的区域,且随着深度变深,硬度以大于第1变化率的第2变化率变低,包含在以长轴方向为中心的±40度范围内的规定范围上的所述第1区域的深度比短轴方向上的所述第1区域的深度更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短轴方向上不存在所述第1区域。3.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起振体;外齿轮;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轴承,配置于所述起振体与所述外齿轮之间,所述起振体的外周面构成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滚动面,在将所述起振体的表面的最大硬度设为H时,具有0.8H以上的硬度的层在包含在以长轴方向为中心的±40度范围内的规定范围上的厚度比在短轴方向上的厚度更厚。4.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起振体;外齿轮;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学,吉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