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295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高低压分隔板在壳体内分隔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位于高压腔内,其中,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低压腔且贯穿高低压分隔板的第一吸气通道,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第一吸气通道与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高低压分隔板在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承受压差,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内部其他部件所承受的压差,可以减少其他部件的压力变形,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第一气缸可以通过第一吸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从低压腔内吸取冷媒,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气缸内的进气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一般是从主轴承上开设吸气通道,从主轴承吸气通道将低压气体吸入气缸吸气腔,采用该吸气结构压缩机因为主轴承需要分割高低压腔,但是由于高低压压力存在造成主轴承变形,影响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结构可靠性好,而且满足进气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高压腔内,其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低压腔且贯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高低压分隔板在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承受压差,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内部其他部件所承受的压差,可以减少其他部件的压力变形,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第一气缸可以通过第一吸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从低压腔内吸取冷媒,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气缸内的进气稳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上且贴靠在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第三吸气通道,所述第三吸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气缸延伸且贴靠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直接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以连接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在轴向上间隔开;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其中,所述中隔板上开设有第四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上开设有第五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连接在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分别倾斜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相对同一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体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吸气通道沿轴向延伸且呈阶梯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六吸气通道,所述第六吸气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在轴向上间隔开;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第七吸气通道,所述第七吸气通道与所述第六吸气通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低压壳体和高压壳体,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与所述低压壳体固定以限定出所述低压腔,以及与所述高压壳体固定以限定出所述高压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止抵所述低压壳体内表面的低压环形凸起,以及止抵所述高压壳体内表面的高压环形凸起,所述高压环形凸起位于所述低压环形凸起的径向内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每个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高压壳体和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后与所述低压壳体固定。附图说明图1-图3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局部剖视图,且图1-图3显示出三种不同的吸气通道的布置形式;图4和图5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两种不同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压缩机100;壳体10;内腔11;高压腔11a;低压腔11b;低压壳体13;高压壳体14;第六吸气通道15;高低压分隔板20;第一吸气通道21;低压环形凸起22;高压环形凸起23;连通管24;曲轴30;曲轴内孔31;第一气缸40;第二吸气通道41;第一轴承50;第三吸气通道51;第二气缸60;第五吸气通道61;第七吸气通道62;中隔板70;第四吸气通道71;第二轴承80;紧固件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该压缩机100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高低压分隔板20和第一气缸40。壳体10内限定出内腔11,壳体10可以用于保护内部部件,而且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高低压分隔板20在壳体10内分隔内腔11以形成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而且,高低压分隔板20在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之间承受压差,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00内部其他部件所承受的压差,可以减少其他部件的压力变形,可以提高压缩机100的工作可靠性。其中,曲轴30穿过高低压分隔板20,而曲轴3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其中曲轴30内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曲轴内孔31,这样曲轴30的两端压力相同,而且伸入高压腔11a的曲轴30的端部与高压腔11a间隔开。如图4和图5所示,该压缩机100可以为卧式压缩机,下面内容均以卧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还适用于立式压缩机。第一气缸40位于高压腔11a内,如图4和图5所示,压缩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轴承50,第一轴承50固定在第一气缸40上,而且第一轴承50贴靠在高低压分隔板20上。这样高低压分隔板20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轴承50的压差变形,而且可以保证第一气缸40和第一轴承50的工作可靠性。高低压分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低压腔11b的第一吸气通道21,第一吸气通道21贯穿高低压分隔板20,第一气缸40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41,第一吸气通道21与第二吸气通道41相连。换言之,第一吸气通道21连接在低压腔11b和第二吸气通道41之间,这样第一气缸40可以通过第一吸气通道21和第二吸气通道41从低压腔11b内吸取冷媒,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气缸40内的进气稳定性,而且高低压分隔板20可以保证第一轴承50和第一气缸40的稳定性。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高低压分隔板20在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之间承受压差,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00内部其他部件所承受的压差,可以减少其他部件的压力变形,可以提高压缩机100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第一气缸40可以通过第一吸气通道21和第二吸气通道41从低压腔11b内吸取冷媒,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气缸40内的进气稳定性。其中,第一吸气通道21和第二吸气通道41的连通方式有多种,可以有直接或者间接连通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50上可以开设有第三吸气通道51,第三吸气通道51用于连通第一吸气通道21和第二吸气通道41。换言之,第三吸气通道51连接在第一吸气通道21和第二吸气通道41之间,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吸气通道41在第一气缸40内布置位置合理,可以更加有利于第二吸气通道41与第一气缸40的进气孔的连通,而且可以提高高低压分隔板20和第一轴承50之间的配合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高压腔内,其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低压腔且贯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高压腔内,其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低压腔且贯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上且贴靠在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第三吸气通道,所述第三吸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分隔板朝向所述第一气缸延伸且贴靠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直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以连接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在轴向上间隔开;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其中,所述中隔板上开设有第四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上开设有第五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连接在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法运杨开成虞阳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