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48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包括主减速器箱体,主减速器箱体内的底部是储油池,前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穿设有主动锥齿轮轴,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主减速器箱体内设置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一开孔上连接有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下部与第一开孔的下部均设有相互连通油通道;主动锥齿轮轴的另一端穿设在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内孔中;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上设置的油通道与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孔连通。该动力输入端结构的传动部件可通过油道与主减速器箱体底部的润滑油相连通从而减少铸造油道的麻烦,直接对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的传动部件进行飞溅润滑。

Power input terminal structure of main reduc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input end of the main reducer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ain reducer, the main reducer box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il tank,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le, th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gear shaft first, driving bevel gear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bevel gear, a driving bevel the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educer driven bevel gear mesh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box body; the first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educer front bearing seat, main reducer for lower bearing seat of the front end and the first opening of the lower part are equipped with connected oil channel;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ing bevel gear shaft is penetrated in the main reducer front bearing seat the inner hole of the main reducer; oil channel is arranged on a bear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educer front bearing bore connectivity. The power input end structure can drive components so as to reduce casting oil passage trouble through the lubricating oil duct and the main reducer of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is communicated directly to the main reducer parts for power input end structure of the splash lu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输入端结构,更详细地说是为主减速器内的从动锥齿轮传递动力的动力输入端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不同机械部件之间啮合面的接触摩擦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从而可能导致部件温度过高。特别是对高速运转的轴承系统的润滑要求极高。润滑系统不仅可以起到润滑机械部件的作用,同时滑油可以带走热量,起到了给机械部件降温的作用。而市场中主减速器高速动力输入端轴承的飞溅润滑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且功能单一,寿命短,不易于安装维护,对空间尺寸的要求也极高。具体为:1、润滑油道直接在壳体上铸出,铸造难度大、工艺复杂;2、铸造油道不易清理,使用过程中油道内的残砂造成润滑表面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该动力输入端结构的传动部件可通过油道与主减速器箱体底部的润滑油相连通从而减少铸造油道的麻烦,直接对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的传动部件进行飞溅润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包括主减速器箱体,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的底部是用于存放润滑油的储油池;所述主减速器箱体的前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穿设有主动锥齿轮轴,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设置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开孔上连接有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下部均设有相互连通油通道;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内孔中;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上设置的油通道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孔连通。使用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高速转动,从动锥齿轮搅动储油池内的润滑油,将润滑油飞溅起来,一部分润滑油就会通过第一开孔下部开设的油通道流向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下部的油通道,并进入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内孔内,对主动锥齿轮轴进行润滑和冷却。进一步地,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紧邻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面内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角接触球轴承。进一步地,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背离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面内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深沟球轴承。进一步地,在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外侧还设有起防护作用的主减速器前端外壳。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减速器前端外壳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主减速器前端外壳、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后与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面固定连接。螺钉穿过的位置不可以将第一开孔位置处的主减速器箱体的侧壁打穿,如果打穿后会漏油,不密封。进一步地,在所述深沟球轴承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油封。油封结构是为了防止润滑油从轴承部位漏出。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进一步地,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底部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油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内车有内螺纹,且使用丝堵旋紧在所述第二开孔内。进一步地,所述丝堵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在所述主减速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油位观察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的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采用飞溅润滑主减速器箱体内部的传动部件,而且在主减速器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油通道,将底部的储油池内的润滑油引流向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从而对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的传动部件润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铸造时候加工油道的麻烦,而且飞溅润滑减少了采用油泵进行润滑的大部分结构,结构简单,加工和组装方便,后期检修易于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中图1的组装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主减速器箱体;2、第一开孔;3、主动锥齿轮轴;4、主动锥齿轮;5、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6、油通道;7、角接触球轴承;8、深沟球轴承;9、主减速器前端外壳;1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油封;12、第二开孔;13、丝堵;14、油位观察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该结构在主减速器箱体1的底部开设一个油通道6,该油通道6与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内开设的油通道6相连通,且连通的油通道6能够将主减速器箱体1的底部的储油池内的润滑油引流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内,其引流作用是基于主减速器箱体1底部设置的从动锥齿轮转动将主减速器底部的储油池内的润滑油飞溅出去,进入到油通道6,进而对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内的传动部件进行润滑。主减速器箱体1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孔2,该第一开孔2内穿设有主动锥齿轮轴3,主动锥齿轮轴3的一端连接主动锥齿轮4,主动锥齿轮4位于主减速器箱体1内;主动锥齿轮4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第一开孔2的外侧还适配连接有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该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镶嵌轴承的凹槽,位于内侧的凹槽内嵌入一个角接触球轴承7,位于外侧的凹槽内嵌入一个深沟球轴承8,且在深沟球轴承8的外侧还设置了一个油封11,用于防止从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内向外漏油;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的外侧还罩有一个主减速器前端外壳9,该主减速器前端外壳9采用螺钉依次穿过主减速器前端外壳9、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后拧紧到第一开孔2周边的主减速器箱体1侧壁上,注意此处螺钉不可以将主减速器箱体1侧壁穿透;该螺钉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0,且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0的圆柱头内侧设置有弹垫。为了便于观察主减速器箱体1内的润滑油液面高度,在主减速器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了透明的油位观察孔14。图1中的结构组装好以后就是如图2中的结构;主减速器箱体1为圆柱状,侧壁上开设有油位观察孔14,主动锥齿轮轴3穿设在第一开孔2内,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被主减速器前端外壳9罩住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0紧固到主减速器箱体1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是图1和图2中的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的结构示意图。该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的底部开设有油通道6,该油通道6与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5内的传动部件相连通,而且该油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减速器箱体,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的底部是用于存放润滑油的储油池;所述主减速器箱体的前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穿设有主动锥齿轮轴,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设置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开孔上连接有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下部均设有相互连通油通道;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内孔中;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上设置的油通道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减速器箱体,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的底部是用于存放润滑油的储油池;所述主减速器箱体的前端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穿设有主动锥齿轮轴,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箱体内设置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开孔上连接有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下部均设有相互连通油通道;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的内孔中;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上设置的油通道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内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紧邻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面内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角接触球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前端轴承座背离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面内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深沟球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星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