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473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其使得光信息单元和输电部分完全隔离,保证光电分离,且适用于批量生产,使得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光纤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a上引连铸工序:利用上引连铸机制作铜及铜合金铸杆;b SUS工序: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不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c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不松股、无其他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的
,具体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同时对接触网性能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是重中之重,除对接触网线索的性能提高外,若能实时监测高速列车沿线接触网的性能具有重大意义。实时监测高速列车沿线接触网的性能对接触网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预警,进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及避免发生接触网等大面积损坏。在接触网中相关的线索中,将传统所用的铜及铜合金绞线中的一根或多根铜合金单丝替换为不锈钢管管单元,使得信息单元与传统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的集成产品,该产品除具有传统铜及铜合金绞线的性能外,还有通信功能,可以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实时监测,从而达到提前预警功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用的线索是主要由铜及铜合金制备而成,如何在铜及铜合金中加入光信息单元,且保证光电分离,现有制备工艺暂时无法完成批量生产,进而使得该种线索暂不能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使得光信息单元和输电部分完全隔离,保证光电分离,且适用于批量生产,使得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光纤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a上引连铸工序:利用上引连铸机制作铜及铜合金铸杆;bSUS工序: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不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c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不松股、无其他缺陷。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连铸工序中所制作的铸杆的杆径为Φ20mm,生产所获得的铸杆为含含氧量<30ppm的无氧杆,生产过程中的进出水温差为8℃~15℃;所述上引连铸工序中的上引速度为100~120M/min,所述上引连铸上引连铸时采用木炭隔氧,水隔套冷却;所述SUS工序中选用相应规格型号的光纤、制造相应规格大小的不锈钢套管,预先制作的不锈钢光单元的不锈钢套管的直径等于所述铜及铜合金绞线,其使得绞合方便快速;制作的不锈钢光单元内部的光纤为多模光纤,多模光纤放纤张力为45~50克,使用25℃、切变速率为50(1/S)、粘度≥12pa·s的高粘度纤膏,纤膏的填充温度为85~88℃;所述不锈钢光单元不位于绞合后成型线的最外层,所述不锈钢光单元被所述铜及铜合金绞线包裹于内部;所述不锈钢套管的内部填充光纤、油膏的形成连续的不锈钢光单元制作过程,制作所形成的在线不锈钢光单元直接和铜及铜合金绞线进行在线同步绞合,确保绞合形成的长度同步到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采用上引连铸工序制作无氧铸杆,预先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在传统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中加入光单元,该工艺通用且简便,使传统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具有通信功能,利用OTDR技术,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实时监测,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故障预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接触网故障位置实现精确定位。具体实施方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a上引连铸工序:利用上引连铸机制作铜及铜合金铸杆;bSUS工序: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不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c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不松股、无其他缺陷。上引连铸工序中所制作的铸杆的杆径为Φ20mm,生产所获得的铸杆为含含氧量<30ppm的无氧杆,生产过程中的进出水温差为8℃~15℃;上引连铸工序中的上引速度为100~120M/min,上引连铸上引连铸时采用木炭隔氧,水隔套冷却;SUS工序中选用相应规格型号的光纤、制造相应规格大小的不锈钢套管,预先制作的不锈钢光单元的不锈钢套管的直径等于铜及铜合金绞线,其使得绞合方便快速;制作的不锈钢光单元内部的光纤为多模光纤,多模光纤放纤张力为45~50克,使用25℃、切变速率为50(1/S)、粘度≥12pa·s的高粘度纤膏,纤膏的填充温度为85~88℃;不锈钢光单元不位于绞合后成型线的最外层,不锈钢光单元被铜及铜合金绞线包裹于内部;不锈钢套管的内部填充光纤、油膏的形成连续的不锈钢光单元制作过程,制作所形成的在线不锈钢光单元直接和铜及铜合金绞线进行在线同步绞合,确保绞合形成的长度同步到位。。其制作具体工艺如下:1)上引连铸:在生产铜及铜合金铸杆时(一般铸杆杆径为Φ20mm),利用国内外先进设备,生产的铸杆必须为无氧杆(含氧量<30ppm),严格控制进出水温差(8-15℃),上引速度、引杆温度等工艺参数,确保铸杆无空心、夹杂等缺陷;2)SUS工序: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用相应规格型号的光纤、制造相应规格大小的不锈钢套管(光单元),采用严格的工艺,确保不锈钢套管的光纤余长等性能;3)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应不松股、无其他缺陷等;在绞合时,严格控制节径比、放线张力、绞合速度等工艺参数。按照以上工艺控制所生产出的铜及铜合金绞线,具有传统铜及铜合金绞线的性能外,还具有通信功能。其产生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通信功能,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预警具有重大意义;2)利用OTDR技术,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进行实时监测,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预警,并可快速定位接触网故障发生的位置,确保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高速列车安全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a上引连铸工序:利用上引连铸机制作铜及铜合金铸杆;b SUS工序: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不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c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不松股、无其他缺陷。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a上引连铸工序:利用上引连铸机制作铜及铜合金铸杆;bSUS工序:制作内部光纤余长足够的不锈钢光单元,不锈钢光单元的外部为不锈钢套管;c绞合:将铸杆冷加工至相应的规格直径,与不锈钢套管绞合,经绞合后的复合铜及铜合金绞线不松股、无其他缺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连铸工序中所制作的铸杆的杆径为Φ20mm,生产所获得的铸杆为含含氧量<30ppm的无氧杆,生产过程中的进出水温差为8℃~1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连铸工序中的上引速度为100~120M/min,所述上引连铸上引连铸时采用木炭隔氧,水隔套冷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新型铜及铜合金绞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斌斌孙伟龙门磊磊王宗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藤仓亨通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