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21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包括上弯梁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能够保证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总装工艺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Upper bent beam fram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rved beam frame assembly, including curved beam and two beam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curved upper beam supporting plate detachably fixed to the curved beam on the right and left ends of the lower part respectively, curved beam suppor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side rail. The curved beam is provided with curved beam cavity, the beam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cavity, the cavity on the curved beam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cavity dock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pper bent beam frame component,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rigidity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radiator frame,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convenience of the assembly process,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上弯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车型前部均有散热器框架,其作用是提供发动机罩锁、缓冲块、前格栅/前保、前大灯、散热器/冷凝器等组件的安装,并在车身前部形成框架结构,保持车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并满足强度指标。上弯梁1(散热器横梁)常见断面有三种,第一种为型断面,第二种为型断面,第三种为型断面,这三种断面根据不同车型发罩的造型、发动机罩锁的布置、前格栅的安装结构、散热器的布置与安装结构设计成不规则横梁结构。上弯梁支撑板2常见断面型,上端与上弯梁1连接,下端与前纵梁横总成焊接。上弯梁支撑板2与上弯梁连接板11一般为焊接结构,上弯梁1两端各通过三颗螺栓8与上弯梁支撑板2、上弯梁连接板11装配,形成一个三通接头。因为设计三颗安装螺栓8的结构,所以上弯梁1在前方、上方、与后方三边均与上弯梁连接板11贴合,而上弯梁连接板11又通过焊接与上弯梁支撑板2三面贴合,对零件的匹配精度要求过高,经常出现装配困难的问题。且第三颗安装螺栓是沿着车身前后方向,且位于前舱内,工人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总装工艺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上弯梁框架组件。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包括上弯梁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还可以是:所述上弯梁支撑板包括上弯梁支撑内板和上弯梁支撑外板,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支撑板腔体。所述支撑板腔体下部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板腔体上部截面尺寸。所述上弯梁包括上弯梁内板和上弯梁外板,所述上弯梁内板与所述上弯梁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内板与所述上弯梁外板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上弯梁腔体,所述支撑板腔体上端与所述上弯梁腔体左右端对接。所述上弯梁内板和上弯梁外板左右端面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和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上端面可拆卸固定。所述上弯梁上设有凸焊螺母,所述凸焊螺母贯穿设置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上和所述上弯梁侧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通过所述凸焊螺母与所述上弯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后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沉台。所述沉台上设有向后延伸的翻边,一个所述凸焊螺母位于所述翻边上,另一个所述凸焊螺母位于所述上弯梁侧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设有两个支撑板螺母,所述支撑板螺母位置与所述凸焊螺母位置对应,所述上弯梁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板螺母、凸焊螺母和螺栓与所述上弯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包括上弯梁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这样,将上弯梁支撑板与上弯梁进行连接,上弯梁和上弯梁支撑板分别是封闭的腔体结构,两个腔体结构对接,然后上弯梁支撑板与上弯梁连接,当汽车发生碰撞后,腔体结构的上弯梁和上弯梁支撑板可以提高自身的结构腔体,并且上弯梁腔体与上弯梁支撑板腔体对接,上弯梁可以将受到碰撞的力通过两端的上弯梁支撑板进行传递,将力有效的传递到左右大梁上,使上弯梁和上弯梁支撑板受力减小,从而提高车体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有效的保护前大灯、散热器或冷凝器等组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总装工艺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身散热器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上弯梁、上弯梁支撑板、上弯梁连接板的接头结构。图3是现有技术的上弯梁、上弯梁支撑板、上弯梁连接板的第三个螺栓的结构连接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车身散热器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弯梁与上弯梁支撑板的连接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弯梁支撑板和上弯梁的连接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弯梁支撑板的支撑螺母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弯梁支撑内板和上弯梁支撑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支撑板腔体与上弯梁腔体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上弯梁支撑板的截面示意图。图号说明1…上弯梁2…上弯梁支撑板3…凸焊螺母4…上弯梁内板5…上弯梁外板6…上弯梁支撑内板7…上弯梁支撑外板8…螺栓9…翻边10…支撑板螺母11…上弯梁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4至图10对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请参考图4-10,包括上弯梁1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2,所述上弯梁支撑板2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1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2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1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2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这样,将上弯梁支撑板2与上弯梁1进行连接,上弯梁支撑板2和上弯梁1分别是封闭的腔体结构,两个腔体结构对接,然后上弯梁支撑板2与上弯梁1连接,当发生正面碰撞后,腔体结构的上弯梁1和上弯梁支撑板2可以提高自身的结构腔体,并且上弯梁1腔体与上弯梁支撑板2腔体对接,上弯梁1可以将受到碰撞的力通过两端的上弯梁支撑板2进行传递,将力有效的传递到左右大梁上,使上弯梁1和上弯梁支撑板2受力减小,腔体结构的上弯梁支撑板2和上弯梁1可以将受到碰撞的力进行分散传递,从而提高车体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有效的保护前大灯、散热器或冷凝器等组件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散热器框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总装工艺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请参考图4-10,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弯梁支撑板2包括上弯梁支撑内板6和上弯梁支撑外板7,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6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7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6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7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支撑板腔体。这样,上弯梁支撑板2由上弯梁支撑板内板6和上弯梁支撑板外板7组成,并且上弯梁支撑板内板6和上弯梁支撑板外板7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支撑板腔体,通过该支撑板腔体,可以加强上弯梁支撑板2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将上弯梁1的受力进行传递分散。所述上弯梁内板与外板的侧面以及前面设置焊点,以形成内外板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板腔体下部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板腔体上部截面尺寸。这样,上弯梁支撑板2也为封闭型结构,由上弯梁支撑板内板6和上弯梁支撑板外板7焊接而成,支撑板腔体下部截面尺寸较大,上部截面尺寸逐步较小,且零件往前舱上弯梁腔体处延伸,与上弯梁形成上弯梁腔体和支撑板腔体连续搭接结构,从而提高其连接结构刚度,提高整车安全性。所述支撑板腔体下部与前纵梁固定连接,上部腔体往发动机舱中部延伸。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上弯梁1包括上弯梁内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弯梁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弯梁和两个上弯梁支撑板,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上部分别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弯梁左右两端部,所述上弯梁支撑板下部分别固定于前纵梁前端上部,所述上弯梁设有上弯梁腔体,所述上弯梁支撑板设有支撑板腔体,所述上弯梁腔体与所述支撑板腔体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弯梁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梁支撑板包括上弯梁支撑内板和上弯梁支撑外板,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支撑内板与所述上弯梁支撑外板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支撑板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弯梁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腔体下部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板腔体上部截面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弯梁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梁包括上弯梁内板和上弯梁外板,所述上弯梁内板与所述上弯梁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弯梁内板与所述上弯梁外板之间形成封闭的所述上弯梁腔体,所述支撑板腔体上端与所述上弯梁腔体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贵山陈聪刘亚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