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60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后桥具有副车架(1),该副车架具有在侧面的、沿行驶方向(FR)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沿车辆纵向方向(x)在副车架(1)之前布置有用于车辆电机的动力电池(2),副车架(1)通过至少一个沿行驶方向(FR)位于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副车架支承件包括作为内部支承部分的支承芯(31)和作为外部支承部分的支承接纳件(35),在支承芯和支承接纳件之间布置减振单元(33),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的至少之一沿车辆纵向方向(x)向前方延长为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31),该支承部分在中间连接减振单元(33)的情况下与另外的、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35)连接。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wheel ru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heel track, after the bridge body structure with auxiliary frame (1), the sub frame is in the sid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FR) sub frame extending longitudinal bearing member (3),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x) in the subframe (1) a motor vehicle for power battery layout before (2), sub frame (1) by means of at least one direction of travel (FR) at the front subframe support member (13)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body, the subframe support member includes a support core as internal support portion (31) and as a supporting external support part of the receiving part (35),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ore and supporting member is disposed to accept the damper unit (33), characterized in that,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to the front subframe (13), sub frame longitudinal bearing member (3) at least one of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x) to the front subframe for extended support side Part (31) the support portion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ortion (35) on the side of the battery case in the case of an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damping unit (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驱动的车辆中,借助于至少一个电机可以驱动后轮。电机可以由后桥承载件或车尾侧的副车架支撑,用于后车轮的轮悬架的车轮控制臂从侧面铰接在后轴承载件或车尾的副车架上。为了对电机供电,动力电池可以沿行驶方向安装在车辆中的车尾的副车架之前。对充分利用构造空间有利的是,动力电池尽可能紧密地邻接于车桥承载件。从文献WO2014195104A1中已知一种电驱动的车辆。安装在车身结构中的车尾侧的副车架具有侧面的、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该副车架纵向承载件通过横向承载件彼此连接。车尾侧的副车架通过前部的和后部的副车架支承件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在文献WO2014195104A1中,动力电池和副车架共同形成后桥模块,其中副车架固定地与动力电池连接。后桥模块沿车辆纵向方向可以划分为前部区段、中间区段和后部区段。这些后桥模块区段中的每个区段都通过支承件振动脱耦地悬挂在车辆车身上。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在此集成在电池壳体中。在这种布置结构中,使车桥在车辆车身上的预装配变得困难。此外后桥模块具有相对大的构件重量。在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中,后桥模块作为一体式的加速体起作用,由此在碰撞情况下毁坏后桥模块支承件的风险很高。在文献WO2014195104A1中应用的后桥模块支承件相应具有刚性地与车辆车身螺纹连接的内部的支承芯、刚性地压入副车架支承接纳件中的外部的支承件套以及弹性体件,该弹性体件布置在内部的支承芯和外部的支承件套之间。支承件套和支承芯都设计为旋转对称的并相对于支承轴同轴地布置。后桥模块支承件的支承件轴线与车辆高度方向取向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以简单的方式使对碰撞敏感的动力电池不会在尾部碰撞时被损坏。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布。考虑到副车架在车身结构上的简单的连接几何,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如此构造,即具有支承芯,该支承芯以对应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的延长部的形式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前方延伸,并在中间连接有振动脱耦单元的情况下以能弹性屈从的方式安装在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中。以这种方式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得到副车架在车身结构上或在动力电池上的显著简化的连接几何。在技术应用中,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可以形成在动力电池的壳体部段中。动力电池的壳体部段优选不是以振动脱耦的(或减振的)的方式、而是以刚性方式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因此,动力电池成为车身结构的有待支撑的、有待加强的部分。减振单元可以优选由弹性体件或由彼此液压连接的工作腔和平衡腔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的减振单元可以以结构简单的实施方案在径向外部与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的内周直接接触。另选地,副车架支承件可以附加地具有位于径向外部的支承件套。在这种情况下,副车架支承件以常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通过其位于径向外部的支承件套在周向压入到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支承孔)中。考虑到简单的车桥预装配优选的是,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不设计为一件式的,而是多件式的,而且优选具有壳体侧的支承座和能可拆松的安装在电池壳体上的支承座、例如紧固卡箍。电池壳体侧的支承座可以在装配技术方面有利地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下敞开。这种实施方式在车桥预装配中、即在将副车架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安装到车辆底部上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即在车桥预装配中副车架侧的支承芯可以进入仍敞开的电池壳体侧的支承座中。随后借助于上述的紧固卡箍使支承接纳件闭合。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优选实施为开槽式支承件(Schlitzlager)。在这种情况下,在装配支承座(例如紧固卡箍)时,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沿径向被预加载,这对使用寿命产生有利的作用。如上所述,所述至少一个副车架纵向承载件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前方延长为支承芯。该支承芯与前部的纵向承载件端部相比可以具有更大的或更小的横截面。对应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优选可以由封闭的IHU型材制成,由此支承芯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材料统一地并且一件式地形成(例如可硫化成型)在副车架纵向承载件上。形成在相应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上的支承芯以及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优选设计为以支承件轴线为基准旋转对称,并彼此同轴。如此形成的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的支承件轴线因此与车辆纵向方向取向相同。为了避免在尾部冲撞中损坏动力电池优选的是,在电池壳体部段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变形结构。在尾部碰撞情况下,这个变形结构与前端部或与副车架纵向承载件的形成在前端部处的支承芯共同作用并塑性变形。这些部件因此立即聚成一体(aufBlock)并且不会相对彼此加速。为了进一步提高碰撞安全性,副车架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在前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变形元件。该变形元件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布置在副车架与动力电池之间的构造空间中。该变形元件在尾部碰撞情况下作用如下:在尾部碰撞中允许由碰撞引起的副车架向前移位。由此变形元件可以与动力电池接触或者说贴靠,并在副车架与动力电池之间变形以产生削弱碰撞能量的作用。以这种方式有效地、至少部分地阻止碰撞能量进一步向着动力电池的方向传导,由此减小了事故造成动力电池损坏的危险。如上所述,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安装在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中。相应地在可以取消副车架侧的前部的支承接纳件的范围内简化了前部的副车架几何,这些支承接纳件通常在副车架上形成为支承孔。相对地,后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可以相应地被压入后部的支承接纳件中,这些支承接纳件作为支承孔直接形成在副车架上。每个后部的副车架支承件都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与车辆车身刚性螺纹连接的内部的支承芯、刚性地被压入副车架侧的支承接纳件中的外部的支承件套、和布置在内部的支承芯和外部的支承件套之间的减振单元。支承件套和支承芯设计为旋转对称的,并以支承件轴线为基准同轴地布置。后部的副车架支承件的支承件轴线与车辆高度方向取向相同。副车架优选可以通过四点支承的方式安装在车辆车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后部的两个副车架支承件可以布置为支承件轴线沿车辆高度方向取向,而前部的两个副车架支承件可以布置为支承件轴线沿车辆纵向方向取向,由此,特别是与副车架支承件的所有支承件轴线都彼此平行的副车架的情况相比,在车辆车身上支承副车架时获得更大的自由度。根据特殊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方面以用于简单的理解,其中副车架纵向承载件延长为支承芯,而支承芯(作为内部的支承部分)安装在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作为外部的支承部分)中。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个实施例。相反,也可以是反转的布置结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可以不延长为支承芯(即内部支承部分),而延长为支承接纳件(作为外部的支承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接纳件是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而支承芯是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和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在本申请中可以理解为,对于彼此分离地构造的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例如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与副车架纵向承载件连接。相对地,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例如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式地——与动力电池的壳体部段连接。因此,在彼此分离构造的状态中,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支承部分还相对彼此分开。仅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后桥具有副车架(1),该副车架具有在侧面的、沿行驶方向(FR)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沿车辆纵向方向(x)在副车架(1)之前布置有用于车辆电机的动力电池(2),副车架(1)通过至少一个沿行驶方向(FR)位于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副车架支承件包括作为内部支承部分的支承芯(31)和作为外部支承部分的支承接纳件(35),在支承芯和支承接纳件之间布置减振单元(33),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的至少之一沿车辆纵向方向(x)向前方延长为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31),该支承部分在中间连接减振单元(33)的情况下与另外的、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3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2 DE 102016000669.21.一种用于双轮辙车辆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后桥具有副车架(1),该副车架具有在侧面的、沿行驶方向(FR)延伸的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沿车辆纵向方向(x)在副车架(1)之前布置有用于车辆电机的动力电池(2),副车架(1)通过至少一个沿行驶方向(FR)位于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连接在车辆车身上,副车架支承件包括作为内部支承部分的支承芯(31)和作为外部支承部分的支承接纳件(35),在支承芯和支承接纳件之间布置减振单元(33),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前部的副车架支承件(13),副车架纵向承载件(3)的至少之一沿车辆纵向方向(x)向前方延长为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31),该支承部分在中间连接减振单元(33)的情况下与另外的、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3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35)形成在动力电池(2)的通过连接点(36)刚性地连接在车辆车身(38)上的壳体部段(37)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减振单元(33)——尤其包括弹性体件或彼此液压连接的工作腔和平衡腔——在径向外部与外部的支承部分(35)的内周直接接触,或该减振单元(33)在径向外部在中间设置有径向外部的支承件套的情况下与外部的支承部分(3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是支承芯(31)而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是支承接纳件(35);或副车架侧的支承部分是支承接纳件(35)而电池壳体侧的支承部分是支承芯(3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壳体侧的支承接纳件(35)借助于壳体侧的支承座(41)和能可拆松地安装在电池壳体上的支承座(43)——尤其是紧固卡箍——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施马尔茨里斯V·伊德勒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