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70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包括多个级传控制模块、以及多个输出控制模块,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均与多个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内设有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该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向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传递正向扫描信号和反向扫描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个级传功能模块对应多个输出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架构,每一级电路会产生多级输出,可以减少每一级电路平均所需的薄膜晶体管数量;其中级传功能模块可实现双向扫描功能,电路可实现在显示期间的任意位置暂停,同时增加触控控制信号在暂停期间对栅极扫描信号进行维持,以避免触控传感器电极对其产生的耦合作用影响画面显示。

Bidirectional scanning gate drive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scanning gate drive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level control module, and a plurality of output control module, each level control module and a plurality of output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herein each level control module is arranged in the pull level control points and maintain the control points. From the pull-up control point and maintain control point transfer positive scan signal and reverse scanning signal to each output control module.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circuit structure a level function module corresponding to a plurality of output modules, each circuit will produce multilevel outpu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each thin film transistor level circuit average required; the level function module can realize the bidirectional scan function, the circuit can be realized in any position during the show pause, while increasing the touch control signal during the suspension of the gate scan signal to maintain, in order to avoi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he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he influence of screen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是传统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的设计架构,图中左侧是驱动信号线,电路设计上采用1推1的方案,即1级栅极扫描驱动电路负责输出1级栅极扫描信号。这种传统设计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电路设计简单,信号线少,但是缺点是平均每一级的电路需要的元件数量较多,版图空间大,不利于实现超窄边框的设计,同时也会导致电路的功耗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每一级电路可产生多级输出的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包括多个级传控制模块、以及多个输出控制模块,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均与多个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内设有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该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向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传递正向扫描信号和反向扫描信号。进一步,所述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内,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基板、与该液晶显示基板连接的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以及与该源极驱动器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输入信号给栅极驱动器,该栅极驱动器内设有所述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基板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扫描线和多个数据线;所述电路板输出正向扫描控制信号、反向扫描控制信号、多个级级传信号、高电平、低电平、多个时钟信号、清空重置信号、以及触控辅助信号给所述栅极驱动器;其中,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产生扫描控制信号并在液晶显示基板的显示及触控期间进行维持。进一步,所述级传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七薄膜晶体管、第八薄膜晶体管、第十一薄膜晶体管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前级级传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级、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正向扫描控制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十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至级传上拉控制点;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后级级传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反向扫描控制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清空重置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低电平;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级、第十一薄膜晶体管的漏级、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至本级级传信号,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级均连接维持控制点,第十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级传时钟信号;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高电平。进一步,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对应N个输出控制模块,级级传信号数量为数据线数量的N分之一。进一步,所述级传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设置在级传上拉控制点和本级级传信号之间。进一步,所述电路板还输出触控辅助信号给所述栅极驱动器。进一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九薄膜晶体管、第十薄膜晶体管、第十三薄膜晶体管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高电平,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级传上拉控制点,第九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十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至每个输出控制模块的上拉控制点;第十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输出时钟信号,第十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十三薄膜晶体管的源级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的源级连接各输出控制模块的栅极扫描信号线,第十三薄膜晶体管的漏级和第十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低电平,第十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维持控制点,第十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触控辅助信号。进一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还包括输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的一端接对应的输出控制模块的上拉控制点,另一端连接对应的输出控制模块连接的扫描信号线。进一步,还包括第十五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源级连接级传上拉控制点,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维持控制点,第十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低电平。进一步,所述级传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十六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十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触控控制信号,所述第十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维持控制点,第十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低电平。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级传功能模块对应多个输出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架构,每一级电路会产生多级输出,可以减少每一级电路平均所需的薄膜晶体管数量;其中,级传功能模块可实现双向扫描功能,电路可实现在显示期间的任意位置暂停;同时,该模块接收前级的信号来启动本级电路,然后将级传上拉控制点的高电平同时传输给各输出控制模块,即一次同时控制多个输出控制模块依次输出扫描信号;每个输出控制模块均设置有第九薄膜晶体管使各个模块相互独立,避免输出控制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增加栅极接触控控制信号并且源级与维持控制点相连的第十六薄膜晶体管,在暂停期间对维持控制点进行维持,以避免触控传感器电极对其产生的耦合作用影响画面显示,同时可以在开关机时对维持控制点进行电荷清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1推1的电路设计架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1推多的电路设计架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栅极扫描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电路正向扫描时的驱动波形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的电路反向扫描时的驱动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原理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基板101、与该液晶显示基板101连接的栅极驱动器102和源极驱动器103、以及与该源极驱动器103连接的电路板104,电路板104与栅极驱动器102连接。液晶显示基板101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扫描线Gn1011和多个数据线1012,扫描线1011设有栅极,栅极驱动器102与该多个扫描线Gn1011连接并给扫描线1011提供信号,源极驱动器102与多个数据线1012连接并给数据线1012提供信号。电路板104内设有电平转换器(Levelshift)、时序控制器芯片(T-CON)、GIP电路等,电路板104输出正向扫描控制信号U2D、反向扫描控制信号D2U、多个级级传信号Sm、恒压高电平VGH、恒压低电平VSS、多个时钟信号CK*(1-8)、清空重置信号CLR、以及触控辅助信号TC1给栅极驱动器102。实施例: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器102内设有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如图3和图4所示为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多个级传控制模块1和多个输出控制模块2、3、4、5。在设计上每一个级传控制模块1会产生多级输出,如图4所示的是一级电路负责产生4个栅极扫描信号,如图3所示,其中栅极Gx、Gx+1、Gx+2、Gx+3均连接一个输出控制模块,该输出控制模块连接同一个级传控制模块1,即每个级传控制模块1对应多个输出控制模块。其中,多个级级传信号Sm中,相邻的三个级级传信号Sm,前一个称为前级级传讯号Sm-1,中间的称为本级级级传信号Sm,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级传控制模块、以及多个输出控制模块,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均与多个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内设有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该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向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传递正向扫描信号和反向扫描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级传控制模块、以及多个输出控制模块,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均与多个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每个级传控制模块内设有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该级传上拉控制点和维持控制点向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传递正向扫描信号和反向扫描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内,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基板、与该液晶显示基板连接的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以及与该源极驱动器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输入信号给栅极驱动器,该栅极驱动器内设有所述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基板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扫描线和多个数据线;所述电路板输出正向扫描控制信号、反向扫描控制信号、多个级级传信号、高电平、低电平、多个时钟信号、清空重置信号、以及触控辅助信号给所述栅极驱动器;其中,每个输出控制模块产生扫描控制信号并在液晶显示基板的显示及触控期间进行维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级传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七薄膜晶体管、第八薄膜晶体管、第十一薄膜晶体管和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前级级传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级、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正向扫描控制信号,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十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至级传上拉控制点;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后级级传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反向扫描控制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清空重置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低电平;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级、第十一薄膜晶体管的漏级、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至本级级传信号,第十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