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0758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该栅极驱动单元包括充电电路、下拉电路、上拉电路和上拉保持电路;充电电路用于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下拉节点进行充电;下拉电路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上拉电路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进行复位;上拉保持电路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保持复位状态。该栅极驱动单元控制信号数量少,降低了控制信号间的相互干扰;该栅极驱动单元所采用的开关管数量及外接引线数量少且电路复杂度低,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成品率。

Grid drive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rid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id drive unit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 grid drive circuit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gate driving unit comprises a charging circuit, a pull-down circuit, a pull-up circuit and the pull-up circuit; the charging circuit for receiving the output signal output of a gate driving unit end, and the drop node in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control signal for charging; to control the gat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trol signals. A drive unit output gate drive signal with a pull-down circuit; a pull-up circuit for outputting a drive unit of the gate in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control signal of the reset; pull hold circuit for the output gate drive unit in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control signal of reset state. The number of gate drive unit control signal less, reduces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signal; the gate drive unit with switch tube and the number of external leads less amount and circuit complexity is low, not only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but also improve the rate of finishe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LTPS)技术广泛应用于AMOLED的驱动电路中,包括显示屏的外围驱动电路和屏上驱动电路。由于传统的互补式(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低温多晶硅开关管(LTPS-TFT)制作工艺复杂,所采用的互补式低温多晶硅开关管数量通常较多,这使AMOLED的驱动电路生产成本昂贵,成品率低。现有的AMOLED驱动电路中,单个栅极扫描控制电路单元中,一般需要使用至少4个时钟信号来控制该栅极扫描控制电路单元,每个栅极扫描控制电路单元至少由10个互补式低温多晶硅开关管构成,电路结构比较复杂,过多的输入时钟信号不仅带来了各时钟的复杂时序问题和干扰问题,也使提供时钟信号的外围驱动电路结构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该栅极驱动单元控制信号数量少,从而降低了控制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该栅极驱动单元所采用的开关管数量及外接引线数量少且电路复杂度低,从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成品率;另外,该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利于窄边框显示器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充电电路、下拉电路、上拉电路和上拉保持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下拉节点;所述下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上拉节点;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下拉电路与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于第五节点;所述充电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第一电位端;所述下拉电路和所述上拉电路连接第二电位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下拉节点进行充电;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栅极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进行复位;所述上拉保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保持复位状态。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下拉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位端。优选地,所述下拉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三电容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下拉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上拉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五节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端。优选地,所述上拉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上拉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位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上拉保持电路包括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上拉节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位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五节点。优选地,所述第一电位端为高电位,所述第二电位端为低电位;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或P型MOS管;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低电平驱动信号。优选地,所述第一电位端为低电位,所述第二电位端为高电位;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N型MOS管;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高电平驱动信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上述栅极驱动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栅极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充电阶段,充电电路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下拉节点进行充电;下拉阶段,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栅极驱动信号;上拉阶段,上拉电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进行复位;上拉保持阶段,上拉保持电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保持复位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栅极驱动单元,控制信号数量少,从而降低了控制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该栅极驱动单元所采用的开关管数量及外接引线数量少且电路复杂度低,从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成品率;另外,该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利于窄边框显示器设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栅极驱动单元,使该栅极驱动电路对栅极的扫描驱动更加稳定,同时还降低了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生产成本,且使该栅极驱动电路适用于窄边框显示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栅极驱动电路,提高了该显示装置的显示稳定性,同时还降低了该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栅极驱动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栅极驱动单元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时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时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电路;2.下拉电路;3.上拉电路;4.上拉保持电路;L1.充电阶段;L2.下拉阶段;L3.上拉阶段;L4.上拉保持阶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充电电路1、下拉电路2、上拉电路3和上拉保持电路4。充电电路1和下拉电路2连接下拉节点NET3;下拉电路2、上拉电路3和上拉保持电路4连接上拉节点NET1;上拉电路3和下拉电路2连接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output(n);下拉电路2与上拉保持电路4连接于第五节点NET5;充电电路1、上拉电路3和上拉保持电路4连接第一电位端V1;下拉电路2和上拉电路3连接第二电位端V2。充电电路1用于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output(n-1)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CK的控制下对下拉节点NET3进行充电。下拉电路2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CK和第二控制信号C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下拉电路、上拉电路和上拉保持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下拉节点;所述下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上拉节点;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下拉电路与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于第五节点;所述充电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第一电位端;所述下拉电路和所述上拉电路连接第二电位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下拉节点进行充电;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栅极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进行复位;所述上拉保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保持复位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下拉电路、上拉电路和上拉保持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下拉节点;所述下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上拉节点;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下拉电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下拉电路与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于第五节点;所述充电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第一电位端;所述下拉电路和所述上拉电路连接第二电位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接收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并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下拉节点进行充电;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输出栅极驱动信号;所述上拉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进行复位;所述上拉保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保持复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下拉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三电容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下拉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上拉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栅极和所述上拉保持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五节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极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鹏玄明花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